【導語】招商局組建了中國近代第一支商船隊,開辦了中國第一家銀行、第一家保險公司,扮演了中國近代民族航運業和其他許多近代經濟領域的拓荒者。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近一個半世紀中,招商局的經營從未中斷,直到今天仍舊保持著活躍的生命力
創辦於1872年的招商局,是中國延續至今的最古老的官督商辦企業。
誕生於晚清洋務運動「求富」階段的輪船招商局,穿越了晚清、民國至共和國時期。自創辦之日起,這家古老的企業,「在商言商」和背負國家使命從來是併兼一身的。
一言以蔽之,招商局誕生的使命就是既要「謀商情」,又要「籌國計」。當「國計」與「商情」一致時,以「謀商情」利「國計」;當「國計」與「商情」無法調和,則以「國計」為先。
李鴻章:「開辦洋務四十年來最得手文字」
1972年,晚清洋務運動正處於「求富」極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全力籌辦了一家「官督商辦」的企業——輪船招商總局,也就是招商局的前身。
在輪船招商局,李鴻章逐漸聚攏起一批在中國近代史上頗有開創之功的知名商人、企業家和思想家。1873年,他札任唐廷樞為首任總辦,委任徐潤、盛宣懷為會辦,任命朱其昂兄弟、盛、唐、徐為招商局委員。對五人職責,他也進行明確的分工:唐總攬全局,徐負責輪運和招股業務,唐襄助之;朱氏兄弟負責漕運;盛宣懷協助其他會辦工作,並履行李鴻章交辦的特殊使命,充當官方的監察人。其中,唐、徐二人是擁有實權的一二號人物。
從籌備到1894年政治失勢,李鴻章一路為招商局保駕護航、遮風避雨。他給了招商局兩條優惠政策:一是清廷的低息貸款,一是承運漕運和其他官物的特許權。
招商局海廈輪
李鴻章曾把招商局的創辦稱之為是他「開辦洋務四十年來最得手文字」。1875年,招商局在外商聯手壓價相逼的惡劣形勢下,贏利15萬餘兩;1876年,贏利34萬餘兩;1877年,賑捐3萬兩後,贏利42萬餘兩;1879年,運價回復正常狀態,贏利翻倍,超過76萬兩。李鴻章於1881年奏稱:「迄今長江生意,華商已佔十分之六,南北洋亦居其半。」實現了「冀為中土開風氣」「以商務立富強之基」。
用招商局一領導的話說:作為一家商業機構,招商局固然是在「謀利」的考慮下創辦的,但它的創辦,不僅是謀一企之利,而是謀舉國之利;不僅是謀一時之利,而是謀萬世可行之利。
無論是在北伐時期,還是抗日戰爭時期,以及後來的解放戰爭時期,作為民族企業,招商局為「國計」犧牲尤甚。先有配合民國軍隊,運載官兵、軍火彈藥,支持辛亥革命運動;後有抗日戰爭時期,在沉船塞港行動中,幾次自沉數十艘海輪,並疏散運輸各類物資無數。
據統計,在抗戰期間,因日軍狂轟濫炸和大肆擄掠,加上塞港沉船,招商局共損失大小輪船、躉船、駁船73艘,計8.9萬總噸,其運力被日軍摧毀2/3以上。招商局的財產損失和營業損失達3.11億美元,有69名員工為國捐軀。
1949年,在中共地下黨的影響下,總經理胡時淵、副總經理黃慕宗、總船長馬家駿等招商局領導成員決心留在上海。胡時淵還親自與相熟的船員籌劃,通過人為製造故障,保留了大江輪「江新」輪。在香港,1950年1月15日早晨8時,經理湯傳篪等人率領香港招商局全體員工,以及聚集香港的13艘招商局海輪船員共600多人宣告起義,回歸新中國,震動了整個香港乃至世界。
2012年,招商局創立140周年郵票發行
袁庚:讓「蛇口試管」衍生出「蛇口基因」
今天的招商局人在談到自己的企業時,常常會提到一句話:「招商血脈,蛇口基因。」
回到1978年,作為四大駐港中資機構之一,香港招商局的總部位於干諾道西15-16號一棟毫不起眼的舊樓里。
招商局第一代領導人唐廷樞亦曾言:「天下事,謀遠者,不計利;創始者,難為功。」這恰是改革開放初期招商局「執掌人」袁庚當時的氣魄,他提議在蛇口建立工業區,成為改革開放的先鋒者。「蛇口工業區2.14平方公里,對於全國960萬平方公里不過九牛一毛,若改革成功對全國來說很有意義,但若是失敗,也無傷大局。」他說,「我希望人們把蛇口看作一根試管,一根注入外來有益的經濟因素對傳統式的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的試管。」
當蛇口工業區還只是一紙方案時,各種告狀信已經飛到北京了,告袁庚「搞資本主義復辟」「裡通外國」「經營獨立王國」「不務正業」。為了摸清情況,中央部委曾秘密地多次派出工作組,到香港和蛇口調查袁庚和招商局領導班子的「問題」。
風聲鶴唳中,被袁庚從招商局抽調到蛇口的幹將們接二連三地請辭,他們擔心自己犯「政治錯誤」、不得善終。最後,袁庚不得不自己上場,出頭掌管整個蛇口工業區,更加頻繁地往來於香港和蛇口之間。
在「蛇口試管」里,招商局人大刀闊斧、一往無前。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許多制度都是從蛇口起步——工程招標管理辦法、招聘用人制度、幹部聘任制度、工資改革方案,很過國內首次實施的制度從這裡萌芽起步。
許多現代商業機構的形式也是從這裡萌生的。1982年6月,由6家中外公司組成的中國南山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中招商局占股40%,這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1983年7月1日,蛇口工業區律師事務所正式開業,主要業務為維護蛇口工業區中外企業的合法權益,為中外人士提供法律諮詢、顧問、代理及其他法律服務。這是國內第一家社會辦律師事務所。1985年10月28日,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在內部結算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蛇口工業區財務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企業內部結算中心和財務公司。1987年,招商局創立了中國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1988年,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平安保險誕生。
某種意義上,蛇口使世界樹立了對中國的改革開放的信心。1992年,袁庚離任時,招商局的總資產已由當初的1.3億增至200億。「商情」「國計」「息息相通,生生不已」。在中國30餘年高速經濟增長的大環境中,招商局今非昔比。
招商局
「招商」文化:「百年老店」的經營秘訣
如今,這家近150年歷史的企業依然生機勃勃。它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51個港口,已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海外港口、物流、金融和園區網路,成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一個企業與一個國家的現代化之路休戚與共,並行近一個半世紀,在世界範圍內也不多見。
十年企業靠管理,百年企業靠文化。百年時光,生生不息,形成了以「創新」為核、「崇商」為形、「招商血脈、蛇口基因」為神的厚重的招商文化。這是招商局現任「掌門人」——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口中這家「百年老店」的經營秘訣。
李建紅是新一屆的全國政協委員,英國東倫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碩士,高級經濟師。他表示,回首招商局百年歷程,改革創新始終是發展的動力之源,未來,招商局將繼續以市場化為核心,加快國有資本投資試點步伐,提高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效率,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上一輪改革開放,招商局是先行者。新一輪改革開放,希望我們能夠成為新標兵。」
招商局從港航起家,因海而生,與海相伴,創辦之初就開始「走出去」探索。
早在1873年,即輪船招商局創辦的翌年,第一首輪船「伊敦」輪就遠航日本的神戶、長崎,這是中國商輪第一次在國際航線上航行。
1879年,招商局「和眾」輪首航檀香山,載客400餘人;次年開航北美,到達美國西海岸城市舊金山,成為中國航海史上一大壯舉。輪船招商局還在日本、新加坡等國設立了多個分局。如果打開晚清時期招商局的航海圖,我們會驚訝地發現,招商局的遠洋航線,與今天的「一帶一路」竟有幾分相似。
新時期,招商局「走出去」仍然以港口為龍頭,並帶動相關產業在海外發展。特別是2013年習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招商局加快了海外布局的步伐。
截至2017年底,招商局已在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52個港口;集團境外企業總資產達7240億元、營業收入583億元、利潤總額34億元人民幣,境外實體企業193家,分布於五大洲44個國家和地區,與「一帶一路」高度契合。
怎樣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對此,李建紅常常以馬拉松長跑作比:「要掌握好奔跑的節奏,才能實現速度與耐力的均衡。」這意味著,招商局在不斷壯大規模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增強競爭力。
航程遠未結束。李建紅在《傳承袁庚精神推動世界一流企業建設》一文中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同樣是一個大時代,大轉型、大變革時代。」
對招商局來說,對歷史最好的紀念,是創造一段新的歷史。
來源:《文史博覽·人物雜誌》
文|吳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