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是2022年1月8日,星期六,接下來讓我們回顧一下歷史上的今天都發生了哪些大事。
一、銘記我們的好總理周恩來
今天,1月8日,
是周恩來總理逝世46周年的紀念日。
人民懷著無比崇敬和悲痛的心情,
向您致敬,向您鞠躬。
人民永遠懷念您,
您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46年前的1月8日,
漫天的雪花伴著哀樂和淚水,
在中國大地揮灑飛旋。
中國人民失去了最最敬愛的總理。
長安街兩旁擠滿了男女老少,
哭泣著,
只見靈車去,
不見總理歸……
您離開這深愛著的祖國,
身後沒留下一子一女,
也沒有留下一點個人財產,
只有百萬群眾淚灑十里長街。
如今,46年過去了,
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您親民愛民、毫無架子的情懷!
您光明磊落、節儉樸素的作風!
您憂國憂民、胸懷天下的大志!
今日中國,國強民富,
社會安定,山河壯美,
百年復興夢,舉日可待!
這盛世,恰如您所願!
仍記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12歲那年,因家裡貧困,只好離開蘇北老家,跟伯父到瀋陽去讀書。在租界地里,他目睹了中國同胞受欺辱的情景,心情非常沉重。
一次,校長來給大家上課,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 有的說 :「為做官而讀書」; 有的說 :「為父母而讀書」。
當問到周恩來的時候,他堅定地回答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在青少年時期,為中華之崛起努力讀書,以後,他也是為了這個目標,忘我地工作,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
仍記得:周總理風雨外交路
日內瓦舌戰十六國
△1954年4月21日,日內瓦和平會議在瑞士召開。圖中為中國時任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
1954年4月,解決朝鮮問題和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在日內瓦舉行。
不久前還在朝鮮戰場上處於敵對狀態的中美兩國代表同時來到日內瓦。
這是中國首次以大國身份參加國際會議,中國政府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與以杜勒斯為代表的「十六國」在日內瓦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激戰。
周恩來通過台前幕後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不但打擊了美國霸權主義的囂張氣焰,也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
宴請尼克松 智選歡迎曲
周恩來與尼克松歷史性地「乾杯」。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為尼克松一行舉行國宴。
為了讓尼克松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周總理特地挑選了尼克松就職時選的曲子,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極為智慧的選擇。
尼克松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提到這一段時寫道:「當我聽到這首我熟悉的美國民歌時,心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
智答美國記者
一次,周恩來接見的美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中國現在有四億人,需要修多少廁所?」
這純屬無稽之談,可是,在這樣的外交場合,又不便回絕,周總理輕輕一笑回答到:「兩個!一個男廁所,一個女廁所。」
銘記:周總理語錄
1、青少年時代,他就立志「為了中華之崛起」而發憤讀書,認定「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國,儘力社會」。
2、他經常說:「一個人站在領導地位,不虛心,不平易近人,自以為了不起、什麼都懂,只要有這種思想並且在作風中表現出來,就危險了。」
3、他畢生嚴以律己、艱苦樸素,只求奉獻、不思回報。他說:「對自己應該自勉自勵,應該嚴一點,對人家應該寬一點,『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4、他為自己立下的座右銘是「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
5、他說:「死我並不怕。古人說,人活七十古來稀,我已是七十七歲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壽了。可是這二十幾年的時間,總應該把國家建設得好點,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馬克思那裡報到,才感到安心。現在這種狀況去報到,總感到內疚、羞愧。」
6、逝世前,他交代說:「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這也是為人民服務。活著為人民服務,死後也要為人民服務。」
緬懷:周總理的百個人生瞬間
1914年7月周恩來在天津南開校
南開學校新劇團主要演員合影
1917年周恩來在天津南開學校
1917年9月,周恩來赴日本求學,這是他與留日同學的合影,後排右一為周恩來
1919年「五四」運動時的周恩來
1921年春,周恩來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他和入黨介紹人張申府(右一)、劉清揚在柏林萬賽湖。左一為趙光宸。
1922年周恩來在德國柏林
1924年 黃埔軍校的周恩來
黃埔軍校時期
周恩來與鄧穎超
1930年代時期的周恩來
1930年代時期的周恩來
抗戰初期的周恩來
西安事變時的周恩來
1939年7月,周恩來在延安墜馬,致使右臂粉碎性骨折。
延安時期的周恩來
1940年9月,周恩來和鄧穎超在被日本飛機炸毀的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樓前留影。
1941年2月,周總理在重慶的辦公室工作。
1943年,延安整風時的周恩來
1945年抗戰結束後的周恩來
1949年10月1日,周恩來和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
開國之初的周恩來
開國之初的周恩來
1950年6月,周恩來和朱德在全國政協會議休息時交談
1951年5月周恩來與鄧穎超在大連海濱
1952年8月,周恩來與毛澤東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觀看解放軍體育運動會的比賽
1954年4月,周恩來總理步入日內瓦會議會場,代表新中國第一次出現在國際舞台,他的步履堅定,神情沉穩,形象英俊,讓西方世界為之震動。
1955年4月,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
1955年1月周恩來總理設宴為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餞行。
1956年8月周恩來與彭德懷在北京機場迎接寮國首相富馬親王訪華。
風度翩翩的周恩來總理
出訪歸國途中的周總理
1957年1月周恩來拜會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
1957年周恩來在莫斯科大劇院感謝參加芭蕾舞「天鵝湖」表演的演員
1957年12月周恩來觀看紹劇後與小演員小六齡童留影
1958年7月周恩來總理視察廣東省新會縣糧食工作展覽會
周恩來與賀龍
1964年10月16日周恩來宣布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周恩來與鄧小平在天安門城樓上
上面三張是1954年,周總理訪問印度新德里。
下面是一組周總理在訪問埃及時的照片
1946年12月,身穿西裝的周恩來
1946年12月,意氣風發的周恩來
1946年,周恩來近照,氣場很強大
1954年,周恩來站在火車上微笑
1972年2月21日,北京,周總理在機場迎接到達中國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及其夫人。圖後為空軍1號。
1972年2月,周恩來在機場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松。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出訪未建交國家的總統。
尼克松親自為周總理脫大衣。
1972年2月22日,周總理與尼克松總統舉杯共飲
1972年2月22日,周總理與尼克松總統舉杯共飲
周總理特寫
1975年1月,周恩來在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抱病作《政府工作報告》
周總理與夫人鄧穎超
這一生牽了你的手,
沒有絲毫的後悔,
既然生前相伴,死後也要相互依偎。
他們的愛情,都在下面這些照片里。
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延安
1923年,鄧穎超突然收到周恩來從法國寄來的一張明信片,在這張印有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畫像的明信片上,周恩來寫道:
「希望我們兩個人將來,也像他們兩個人一樣,一同上斷頭台。」
那個年代的情書,寥寥幾字,卻承載了生命的全部重量。
1925年8月8日,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廣州結婚。
鄧穎超說:「我與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見傾心,更不是戀愛至上。」
周恩來說:「還記得當年在天津開大會嗎?你第一個登台發言,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兩隻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這就是愛情。
這是他們結婚期間留影,這一年,他27歲,她21歲。
結婚那一天,鄧穎超剛從天津匆匆趕到廣州,和周恩來在廣州拍了《結婚照》。
他們沒有儀式、沒有滿座的高朋,有的只是久別重逢後的欣喜和溫馨美好的新婚之夜。
第二天一早,周恩來就走了。他正在忙於指揮省港大罷工。
正如鄧穎超說:「和愛的人走到哪,哪裡都是家。」
1926年8月8日廣東汕頭,周恩來和鄧穎超結婚周年紀念。
喜今日赤繩系定,珠聯璧合;
卜他年白頭永偕,桂馥蘭馨。
那個年代的愛情,就像那個年代的結婚證言。
周恩來和鄧穎超送給母親楊振德的照片
眉間是銀河,眼中有星辰。
1935年10月,周恩來和鄧穎超在陝北。
彼時,他們經過艱難卓絕的跋涉,走完長征,在瓦窯堡留下憔悴的合影。
第一不可忘國憂,第二不可負卿卿。愛情里最重要的,就是相互扶持,在動蕩的歲月里,彼此不離不棄。
正如張愛玲所言: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1938年夏,周恩來和鄧穎超在武漢會見美國著名進步記者和作家、《西行漫記》作者埃德加•斯諾。
1938年,鄧穎超和周恩來在武漢。這是他們在荷蘭進步友人伊文思贈送給八路軍的電影機前留影。
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慾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杜拉斯
1939年5月,鄧穎超和周恩來在被日本飛機轟炸後的重慶紅岩八路軍辦事處門前留影。
前進的道路,雖難,卻幸好有你。
1939年,鄧穎超陪同周恩來到蘇聯治療臂傷。這是他們在莫斯科的合影。
可是建國後,作為總理夫人,為了顧全大局,鄧穎超再也沒有跟周恩來出國。沒有一次。
1940年8月8日,周恩來和鄧穎超結婚15周年「水晶婚」紀念,在重慶合影。
何為愛情?一個身子兩顆心。——約瑟夫•魯
1950年,周恩來與鄧穎超結婚二十五周年紀念照。
1950年2月3日,鄧穎超寫信致周恩來。彼時鄧穎超心臟病發,在家休養,但對丈夫的關心也絲毫未減:
「覺要多睡,酒要少喝,澡要常洗,這是我最關心惦記的,回來要檢查哩!」
1951年7月15日,周恩來和鄧穎超同侄兒侄女在頤和園。
孩子,是鄧穎超和周恩來這份感情里唯一的遺憾。
第一次懷孕時,鄧穎超為了工作,放棄了這個孩子,周恩來知道後,曾發了很大的火,他說:「你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孩子不是你一個人的,是我們兩個人的後代。」
周恩來與鄧穎超在北戴河
但更悲痛的是,第二次懷孕已至預產期時,鄧穎超在產房裡煎熬了三天,最後醫生不得不用產鉗,卻導致孩子頭顱受傷,生下來就夭折了。
此後,鄧穎超再沒有懷上過孩子。
但不減兩人的愛情。
1955年,鄧穎超和周恩來在八達嶺合影。
周恩來說:「望你珍攝,吻你萬千!」
鄧穎超說:「情長紙短,還吻你萬千!」
1959年1月,周恩來與鄧穎超在廣州合影。
鄧穎超說:「羈客有家歸未得,對花無語兩含情。」
1960年8月30日。周恩來同鄧穎超在密雲水庫招待再次來華的埃德加•斯諾。
這是斯諾第二次來華,卻是首次踏上新中國。
在密雲水庫的接待大廳里,斯諾仔細地端詳著周恩來夫婦,用他特有的美國腔中文發問:「讓我看看,你們還像在延安時那樣相親相愛嗎?」
斯諾歪著頭打量他們的神情和他幽默的問話,把周恩來和鄧穎超逗得開懷大笑。
鄧穎超同周恩來在中南海西花廳。
1970年周恩來與鄧穎超結婚紀念照
他們一同為革命事業奮鬥過,一同對理想與信念的孜孜追求,彼此有同志式的關心與叮囑,也有夫妻間的情感交流,更有對新朋舊友的關照,還有對長者晚輩的親情。
風風雨雨,槍林彈火,已經走過四十五載。
1971年周恩來和鄧穎超
彼時的周總理已經年過古稀,時間不僅侵蝕了他的容顏,也慢慢的侵蝕了他的體魄。
他的心臟病時常發作,後來又患了癌症,可他依然堅守在崗位上。
鄧穎超痛在心裡,卻不能打擾、不敢阻擾,她深知壓在他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她只能默默地陪著他,盡量給他以安慰和溫存。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鄧穎超堅持按照他的遺願,親手奉上周恩來的骨灰盒,拜託飛行員將骨灰撒向他熱愛並為之操勞一生的祖國大地。
12年後,中南海西花廳海棠盛開,鄧穎超寫下了《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一文:
春天到了,百花競放,西花廳的海棠花又盛開了,看花的主人已經走了,走了十二年了,離開了我們,他不再回來了。
你不是喜愛海棠花嗎?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這個海棠花盛開的院落,就愛上了海棠花,也就愛上了這個院落,選定這個院落,到這個盛開著海棠花的院落來居住。你住了二十六年了,我比你住得還長,現在已經是三十八年了……
她守著他最愛的海棠花,守著他們倆的家,守著他們倆的愛情。
1992年7月11日,鄧穎超與世長辭,享年88歲。
一位偉大的人物,沒有陵墓,卻安卧在祖國的萬水千山;
一位人民的公僕,沒有豐碑,卻永遠活在億萬人的心中。
敬愛的周總理,
我們永遠懷念您!
二、歷史上的今天
公元前486年1月8日,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圓寂,享年80歲。
公元前140年1月8日,漢武帝即位。
266年1月8日,司馬炎即位,西晉建立。
881年1月8日,黃巢攻佔長安。
1642年1月8日,義大利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伽利略逝世,享年78歲。
1902年1月8日,慈禧和光緒帝回到北京。
1905年1月8日,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在南非發現。
1937年1月8日,美國參眾兩院拒絕向西班牙內戰雙方輸出武器。
1938年1月8日,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
1942年1月8日,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斯蒂芬·霍金出生。
1954年1月8日,中共中央號召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
1968年1月8日,我國自行研究、設計、建造的排水量為18800噸、載貨量為11700噸的遠洋輪東風號建成。
1975年1月8日,中共十屆二中全會開幕,補選鄧小平為政治局常委。
1976年1月8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逝世,聯合國下半旗。
1986年1月8日,我國第二大汽車工業基地,第二汽車製造廠建成,驗收合格。
1993年1月8日,江蘇省撤銷太倉縣,設立太倉市,撤銷南通縣,設立通州市。
2001年1月8日,西康鐵路通車運營。
2003年1月8日,中西航空5481號班機空難。
2020年1月8日,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市中心發生槍擊事件,事件造成1人死亡、3人重傷。
2020年1月8日,一架烏克蘭航空公司的波音737客機在德黑蘭霍梅尼國際機場起飛後不久就在伊朗德黑蘭省羅巴特·卡里姆縣境內墜毀,該事故導致機上的167名乘客和9名機組成員全部遇難,其中至少63名加拿大公民,其中包括15名兒童,另外還有13名來自伊朗德黑蘭的謝里夫大學的學生。
好了,以上就是歷史上的今天所有精選內容,如果感覺不錯,歡迎大家訂閱、點贊、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