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對中高風險地區的劃分標準作了更新、將密接和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從「14+7」縮短為「7+3」後,今日(6月29日),防疫政策又有重大調整。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下午3時消息,為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支撐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便廣大用戶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表示,行程卡取消星號是在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本思想,在三區劃分統一為高、中、低三級風險機制後,對應的防控策略較大的調整。目前,區域範圍已經精確到區和縣一級,原本的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只能到地市一級,兩者存在差異,取消星號標記後可以讓行程卡這一防疫工具與最新防控政策接軌。「人們所要遵守的防疫政策將實現全國一個規則、一把尺子,可以有效規避基於行程卡星號標記的『層層加碼』和『一刀切』現象,從而讓人們在防控常態化之下的出行、出遊更加便利。」
機票搜索量猛漲
兩年多以來,行程卡和健康碼已成為居民出行、購買車票機票等活動時必不可少的「通行證」。而一段時間以來,在各地疫情防控具體實踐中,因行程卡帶星被一律勸返等層層加碼、「一刀切」做法引起爭議。
行程卡取消星號的消息一經發布,各旅行平台上機票、火車票、酒店的相關搜索量大漲。
據報道,去哪兒平台數據顯示,自消息發布半小時後,平台上國際機票瞬時搜索量翻倍,達到近兩年以來該平台國際機票搜索量最高峰。同時,平台機票搜索量在30分鐘內上升6成,酒店搜索量翻番,火車票搜索量上漲最多達到1.5倍。同程旅行大數據顯示,消息發布半小時內,平台機票搜索量較前日同一時段上漲180%,酒店搜索量較前日同一時段上漲220%。馬蜂窩平台內甘肅、新疆、雲南、貴州等長線旅遊目的地搜索量上漲明顯。
實際上,昨日機票搜索量就見證了近兩年的搜索量高峰。6月28日,國家衛健委公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新版防控方案明確,將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從「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14+7)調整為「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7+3)。
在新版方案出來前,近期國內多個城市已縮短了入境人員集中隔離的時間。例如,浙江自6月18日起對入境人員實施「7+7」健康管理措施,此外江蘇南京、無錫、常州、徐州,湖北武漢也從「14+7」調整為「7+7」。
如果以一般城市隔離收費標準300元測算,將隔離時間減少了11天,旅客可以節約3000元以上,減少時間和經濟成本,增加出行意願。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院長蘭翔認為,回國隔離時間縮減一半,意味著回國隔離酒店接待保障能力有所增強,也為未來回國航班量的增加打下了基礎。回國航班量的增長,有利於國內外人員流動,也為回國航班票價的下降打開了通道。
民航單日航班量連續3日突破10000班
當然,也有專家表示,國際航班數量還與熔斷機制密切相關,這方面還有待調整。疫情以來,民航業是受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特別是今年3月以來,上海、深圳、北京等多個重要樞紐機場所在城市發生疫情,航班大面積取消,最低谷時單日航班量僅為正常時期約18%。民航客運量暴跌,其中,4月份客運量同比下降逾8成,僅為2019年同期15%;5月份有小幅回升,但也僅為2019年同期22%。
某航司機長5月22日曾對南都記者坦言,他已有2個月沒上飛機了。5月份他們中隊只飛行了50個小時,這是他往年一個人一個月能達到的時長。而飛行時長與收入息息相關,機長與乘務員的收入也隨著航班減少而銳減。在5月20日終於能執飛航班的某機長則感慨:「這或許就是我的520禮物吧」。
針對民航業的困境,5月財政部、民航局發布了《關於階段性實施國內客運航班運行財政補貼的通知》,原則上當每周內日均國內客運航班量低於或等於4500班(保持安全運行最低飛行航班數)時,啟動財政補貼,設定最高虧損額補貼標準上限為每小時2.4萬元,政策實施期限為2022年5月21日至7月20日。
隨著多輪民航紓困政策落地,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民航生產運行逐步恢復。進入6月後,航空運輸市場恢復態勢持續向好。6月24日至26日,民航單日航班量連續3日突破10000班,總體恢復至疫情前約6成;單日客運量恢復至疫情前近5成,由月初的44.5萬人次增加至最高89.6萬人次。
其中,自6月1日復工復產以來,上海進出港航班量增勢明顯。其中,在剛過去的周末(6月25日-26日),隨著海南放鬆對上海、北京等城市低風險地區管控。去哪兒數據顯示,飛赴海南的客流量環比上周末幾乎翻番,飛赴三亞和海口的機票出票量環比上個周末增加了9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近30個省區官方宣布恢復跨省游,全國有超過50%的景區推出了打折優惠或免票促銷政策。
連續兩日的重大政策釋放的利好,加上近期國內疫情形勢好轉,疊加暑假來臨,民航等行業將迎來復甦。
采寫:南都記者 陳秋圓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