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台灣媒體報道,民進黨地方黨部主委改選結果22日晚間出爐。今年的各項選舉攸關「後蔡英文時代」權力重組,昨天黨代表及黨部主委選舉被視為前哨戰,競爭最激烈的縣市幾乎是「英系」與「非英系」之戰。接下來民進黨內派系戰場將移至7月全台黨代表大會,改選中執委、中常委和中評委,重組權力核心。
「英系」是最大贏家?
民進黨22日舉辦黨員投票,選舉全台黨員代表與各地方黨部主委,結果晚間出爐。
台北市由「英系」推出的市議員張茂楠以2000多票的差距打敗「非英聯盟」推出的前市議員顏聖冠,「英系」終於在暌違兩年之後保住大本營。

民進黨黨職選舉22日投票,黨主席蔡英文投票。 台灣《聯合報》圖 記者黃義書 攝
台灣「中央社」的報道則認為,民進黨地方黨部主委改選結果顯示,積極擴張版圖的「英系」拿下7席,成為最大贏家;在多縣市面臨挑戰的「正國會」,最後守住5席。
不過台灣《聯合報》的報道則認為,台當局前「交通部長」林佳龍領導的「正國會」堪稱最大贏家,拿下5席;「英系」4席居次,尤以奪回台北市黨部最受矚目;「立委」何志偉家族的「綠色友誼連線」獲3席;「新潮流系」2席,包括高雄市及屏東縣;「涌言會」贏得新北市黨部,保住命脈。
細數上述兩家台灣媒體的報道,台南市、新竹市、雲林縣、嘉義縣、花蓮縣的派系歸屬有不同劃分。「中央社」稱「英系」拿下台北市、台南市、雲林縣、嘉義縣、金門縣、花蓮縣、台東縣7席。《聯合報》則稱,「英系」拿下的四個縣市之中,除台北市之外,包括嘉義縣及台東縣都是同額競選,金門縣則由蔡其雍打敗現任主委許健全。而「英系」挑戰基隆市、宜蘭縣及嘉義市都鎩羽而歸。
《聯合報》稱,今年選舉攸關「後蔡英文時代」權力重組,另一個重頭戲在7月全台黨代表大會,將重新改選中執委及中常委,昨天黨代表及黨部主委選舉是前哨戰,競爭最激烈的縣市幾乎是「英系」與「非英系」之戰。
身為民進黨最大派系的「新潮流」,這次主委選舉刻意低調,投票前就穩住高雄市及屏東縣黨部,緊抓綠營大票倉。除高屏二縣市,「新潮流」都以實力穩住友好的合作對象,包括新北市、基隆市、彰化縣及嘉義市等,仍在主委選舉中扮演「關鍵角色」。「新潮流」真正目標放在7月,盼藉由中執、常委選舉,更深入黨內權力核心。
黨內權力核心7月改組 牽動「大選」布局
據民進黨黨內人士說,22日的黨員投票,選出的299席票選全台黨代表,再加上由「立委」、「直轄市」議員、歷任黨主席、縣市長等黨公職組成的298席當然黨代表,這597票將在7月全代會改選中執委、中評委。接下來派系戰場將移至7月全台黨代表大會,改選中執委、中常委和中評委,重組黨權力核心。
依照規定,全台黨代表選出30席中執委後,再由30席中執委中選出10席中常委。目前民進黨黨內最高決策機關中常會的派系權力結構,包括「新系」3席、「蘇系」1席、「綠色友誼連線」1席、「正國會」2席、「英系」2席、「涌言會」1席。
黨內人士說,5月25日中執會將確認票選全台黨代表的當選名單,預計6月初開始登記中執委、中評委選舉。
未來兩年是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兼任民進黨主席任期後期,黨內派系如何消長,受到外界關注。改選後的黨職任期,黨內將處理2024年「大選」初選、區域「立委」與不分區「立委」提名機制等;黨內人士指出,這次的黨職改選,各派系都相當積極布局,爭取有利位置。
此前就有台灣輿論分析稱,台灣地區2022年底將迎來縣市議員選舉,民進黨各派系競爭白熱化,「英系」「正國會」「涌言會」「新潮流系」內鬥不斷,競爭層級升高。
派系競爭是民進黨常態,過去在蔡英文「定於一尊」下,百花齊放狀態不多,蔡英文「執政」滿六年,民進黨也逐漸恢復「原狀」。可以預見,愈逼近蔡英文卸任時間,黨內打殺也將愈激烈。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曹飛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