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在全球缺芯的背景下,美國擔心的事情發生了。據媒體報道,4月22日,台積電正式宣布,將投資28.8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7億元)在南京建置28 納米產能,預計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到2023年實現4萬片/月。為何台積電在南京增加產能,會引發美國擔憂?
80%產能在亞洲!美國芯企或失去3800億市場?
美國的擔憂一方面是由於本國在晶元製造領域嚴重「掉隊」,美國半導體協會統計,截至目前,全球有超過80%的晶元產能都在亞洲,美國佔比不足12%,而在1990年,這一數字曾達到37%。
為了擺脫在製造領域的「卡脖子」,美國已使出了渾身解數。根據美國重要人士介紹,該國將在一項總額超過2萬億美元的「就業計劃」中,專門撥出500億美元來補貼晶元產業的製造和尖端晶元的研發;除此之外,在4月22日的峰會上,拜登還多次「暗示」19家企業加大對美投資,以解決晶元短缺的問題。
簡單來說,台積電加碼中國大陸市場,為美國的布局增添了變數,該國製造不足的問題很可能會加劇。
另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市場擁有龐大的晶元需求。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8年,中國就成為了全球最大晶元進口國和消費國,進口總額佔全球的33%,超過美國和歐盟市場之和;2020年,我國晶元進口額攀升至近38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6萬億元)。
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元銷售國,壟斷了全球晶元約50%的銷售。這就意味著,中國大陸晶元產能「起來了」之後,中國買家很可能會轉向國產芯,美國就會面臨失去中國這個價值近3800億美元市場的危險。市場最新消息,目前國產晶元的訂單量已呈井噴之勢,整個市場供不應求。
晶元國產化加速:千億資金湧入,8679家企業「跑步入場」!
台積電決定加碼南京,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我國大陸晶元企業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從政策來看,就在3月29日,我國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三大部門還聯合發了個大招——明確5類情形免徵10年進口關稅,助推大陸企業破解晶元製造難題。
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資本也對晶元產業十分看好。業界此前統計數據,從2018年到2020上半年,我國半導體的投資總額超過了前10年的總和;4月初舉辦的「2021年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上,涉及集成電路的16個項目正式簽約落實,加上另外200個項目,總投資金額達到4898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在「跑步入局」。最新統計數據還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新增晶元相關企業8679家,同比大增302%;其中,3月份4047家企業註冊,同比增長226%;而截至2020年10月,我國已擁有27萬餘家晶元企業。分析指出,這將為中國晶元國產化注入新動力。
總的來說,儘管美國不斷實施各種措施,我國晶元崛起已「勢不可擋」。業界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大陸晶圓產能佔全球份額已增加至13.9%,超過美國,位列全球第四。
文 | 李銀蘇 題 | 凌明 圖 | 盧文祥 審 | 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