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深夜,花蓮近海發生淺層強震,造成4棟大樓傾倒。截至11日,地震造成17人死亡,其中9人為大陸籍遊客。花蓮縣長傅昆萁11日宣布,最後兩名受困的陸客被大梁壓住無法移出,已確定罹難,在徵得家屬同意後停止搜救,大型重機具將進駐開挖。當最後一批搜救人員撤出雲門翠堤後,在鳴笛聲中向大樓鞠躬哀悼,現場氣氛凝重。
2月12日,花蓮縣政府設立震災罹難者公祭靈堂舉辦震災公祭,會場布置近4000朵大白菊,以「翅膀」象徵追思緬懷與祝福之意。
最艱苦的救災工作告一段落後,接下來,花蓮要經受更加漫長和痛苦的重建家園工作。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12日表示,大陸有關方面、地方和台資企業踴躍捐款捐物,支持災區同胞早日渡過難關、重建家園,據不完全統計,已捐助合計2087.5萬元人民幣。
然而就在這個當口,花蓮縣長傅崐萁卻質疑,為何同樣都是地震,台當局只給了花蓮3億(新台幣,下同),而當年的台南卻拿到了200億?一時輿論嘩然。
兩年前的這一天凌晨,台南發生大地震。當時賴清德還是台南市長,但已然被加封為「賴神」。不過這場台南地震讓賴清德更加「神」氣十足。當時台灣的媒體長篇累牘地報道賴清德救災指揮的新聞,甚至有眼尖的媒體看到賴清德穿了一雙開口的運動鞋,進而大肆炒作,稱賴清德連日奔波救災,連鞋子都穿破了。不過最後「神話」還是被戳破,據說,賴清德前三天都是穿雨鞋救災,到了第四天才換成了這雙「開口笑」的運動鞋,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但不管怎麼說,賴清德成功地在這場台南地震中撈到了不少政治資本,一年半後,賴清德攜「神」之光芒入主台行政機構,成為蔡英文黨內的頭號對手。
有句俗話叫做「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跑」,這次花蓮發生大地震,蔡英文一改「神隱少女」的冷淡風格,親自前往救災,幾度奔赴花蓮勘災。甚至一改過去的「大小姐作風」,不僅選擇夜宿花蓮,還一早起來和救援官兵共吃早餐。
因此,台灣大大小小的媒體這次全部聚焦在蔡英文身上,不僅把賴清德堵在了應急指揮中心,連當地的父母官傅崐萁也淪為陪同角色。
而最讓這位無黨籍的「五星縣長」惱火的是,不給自己版面也就算了,連賑災款,當年的台南竟然也是花蓮的70倍!
11日上午,傅昆萁召開記者會時說,前台行政機構負責人張善政在台南大地震時,撥付200億元救災及重建,加上民間的善款有43億元;而花蓮這次民間的善款有5億9500萬元,當局初步撥付花蓮縣政府僅3億元,後續還要等待台行政機構的相關命令。
面對傅崐萁的抱怨,賴清德表示當年台當局撥付的200億元安家固園計並未執行,台南過去重建大都靠社會捐助的善款,台當局「不會獨厚台南」,對花蓮的關心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隨後,出身花蓮的台當局「花蓮震災救助及重建專案小組」召集人、「政委」陳美伶也聲稱,已撥近10億元經費,供花蓮縣政府運用。
針對蔡當局的回應,傅昆萁11日下午再度召開記者會表示,10億有6億是特別統籌分配稅款,統籌分配款全台都有,不是災區的特別經費,目前災後直接得到的補助款,將近4億元左右。他重申,希望能得到當局的支持。
其實,也別怪傅崐萁多心,畢竟島內藍綠對峙嚴重,就算是救災,多少也有藍綠之別。而花蓮縣屬於島內傳統的藍營鐵票區,雖然現任縣長傅崐萁是無黨籍,但其妻子徐榛蔚已經獲國民黨提名參選下屆花蓮縣長。因此傅崐萁懷疑蔡當局因為藍綠問題厚此薄彼,也算是人之常情。
其實這次花蓮救災,在蔡當局的刻意操弄下,這場救災漸漸變了味。
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1日發表社評稱,花蓮震災第二天,蔡英文辦公室的新聞稿就對美日等表達感謝之意,對於同樣表達關懷的中國大陸「卻獨獨遺漏」,直到外界質疑,蔡英文才在「臉書」補上感謝,「可以接納大陸的援助而不接受,無需日本救援卻要敲鑼打鼓,大肆宣揚,其目的當然不是單純為了救災,而是為了政治」。
《中國時報》說,如果救人第一,陸委會不應斤斤計較名分,而應儘力幫助花蓮爭取來自大陸的資源。如果台灣當局真的沒有政治考慮,那麼擁有先進技術與裝備且經驗豐富的大陸救援隊理應是首選,或至少和日本並列為優先選項,為何最終厚此薄彼,以至於被陸媒形容為「海峽餘震」?
「災難政治學」本來是國際社會善於操作破冰的一門學問,但是在蔡當局的操弄下,從花蓮縣炮轟當局「厚此薄彼」,再到民進黨「迎日拒陸」,每一點都充斥濃濃的政治意圖,令人寒心!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晚22:19播出的《海峽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