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桃花源白鱗洲上 一幢木樓寫大愛

2022年07月01日23:50:05 熱門 1379

紅網時刻常德7月30日訊(通訊員 小毛)近日,夕陽西下,登上沅水桃花源段水溪碼頭的擺渡船,駛向沅江流域最大的江心洲——白鱗洲。站在船頭,內心的激動像赴一場盛宴,對洲上的木樓充滿了想像。

常德:桃花源白鱗洲上 一幢木樓寫大愛 - 天天要聞

夕陽下的白鱗洲。

對木樓的想像,源自4月28日、7月21日,在桃花源旅遊管理區轄區內6903廢舊倉庫兩次與木雕工吳海清、吳洲龍父子倆的對話。

常德:桃花源白鱗洲上 一幢木樓寫大愛 - 天天要聞

父子倆在6903廢舊倉庫為雲舍雕刻。

他媽媽山區長大,住慣了木房子

吳海清,1957年2月生人。

「小學讀了3年,書包只有一卡(五六寸)長,裝一本毛主席語錄。」吳海清從讀書時書包很小開始回憶自己歷程。

「能背老三篇?」我話音剛落,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吳海清脫口而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他沒有停下手中的活兒,接著說,「空了幾年(幾年沒上學),上初中,剪市八公橋公社中學,1972年初中畢業,只能說是時間上畢業。」話語間帶著些許遺憾,繼續講述著他的人生經歷:

初中畢業,進公社農機廠,學鐵匠3年,打農具,掄大鎚,一開始就把師父打了一錘,打破了師父的食指,呆在那裡不敢吱聲,師父70大幾(多歲),拿來雲南白藥自己包紮。

不想打鐵,吃虧(很累),熏不得煙煤。進了氮肥廠,合同工2年。不服氣,從氮肥廠跑出來,叮叮梆梆滿處跑一活(通),到處找工作。青海的生活過不得(不習慣),羊肉、牛肉,半生不熟,沒鹽沒油,一樣(一種)都吃不得。

到了四川,跟老師父學會了雕菩薩。一路雕起(刻)回來,一尊菩薩幾十塊錢,一天估6塊錢的工錢。寺廟都在山上,大部分時間在山裡(度)過。

1992年學雕花,1993年遇到朱文安,吧吧唧唧(沒有正式拜師,獻殷勤求人學藝)跟著他學雕房子的花檐。

朱文安,桃源工非遺傳承人,參加過北京故宮修復,桃源玉器社的大師傅,桃源的一代名師。

在侄兒蔣松柏的常德長生露製藥廠做了5年,雕人物,雕西女頭像,雕的都是女人,擺放在製藥廠。在花岩溪李老闆家做了六七年。還為安化黑茶做過雕刻。跟一個老闆一干就是幾年。

我(家)是最困難家庭,3米寬的小屋住十幾年,棚里住十幾年。(父子倆)在外打工賺的錢都用在給女兒治病了。她高中一年級第一學期都沒讀完就生病了。

2006年,他(兒子吳洲龍)18歲那年,準備建房,想給母女倆一個方便一些的安身地方,進了些磚和鋼筋。他(兒子)問我『磚房子可以雕刻嗎?』一句問話戳到了我心裡,怎麼不想修木樓,不是手頭沒有錢嗎?

吳海清埋藏在心底的愛湧上心頭,左思右想,木樓計劃呼之欲出。

「白鱗洲是個江心洲,滿眼望去,洲上的人都是蓋的磚混結構的樓房,你為什麼想蓋木樓?不怕漲水嗎?」我不無擔心地問道。

「他媽媽是山區長大的,安化、桃源兩縣搭界的地方,住習慣了木房子。」吳海清簡簡單單的一個理由,道出了一個丈夫對妻子深深的愛,這愛源自他的雕刻手藝——

1982年,吳海清被安化縣木子鄉沅溪村有名的接骨、治療跌打損傷的郎中鍾萬友請到家裡雕菩薩。「山中無老虎。雕菩薩的人不多,雕得好還只是一半,能給菩薩安腑髒的人更少,是賦予文化,也是傳承非遺。」吳海清謙虛地道出了鍾萬友請他的理由,也表達了一老一少兩代民間文化人的緣分。

2尊菩薩,吳海清10來天就雕刻好了,可他依然住在鍾家,一住就是3年,直到1985年娶鍾家老五鍾初鳳為妻。

1985年,吳海清帶著新娘子回到白鱗洲,不久,漲了一次水,妻子住不慣,夫妻雙雙又回到安化,10月在娘家生下他們的女兒。這年,鍾初鳳才17歲。1988年正月兒子吳洲龍也在安化降生。

桃花源是旅遊區,把木樓打造成景點

以前白鱗洲屬於桃源縣剪市鎮,後劃歸桃花源旅遊管理區。吳海清說,是旅遊區了,要把木樓打造成桃花源的景點,對桃花源好,對當地農民也好。這是一個手藝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常德:桃花源白鱗洲上 一幢木樓寫大愛 - 天天要聞

木樓遠近景。

吳海清20歲開始學雕刻,用他自己的話說,「學的遲,學得快,記性好,什麼東西看一眼就能畫出來雕刻出來。」他還謙虛地說:「雕不出的沒有,雕得好的少。」其實,他自認為在花岩溪雕刻的《西遊記》根雕,其中4個人物的刻畫,雕刻工藝與桃花源桃源工藝術博物館的巨型根雕《桃花源記》旗鼓相當。在吳洲龍的眼裡,父親是最棒的,以致到目前為止都無心去欣賞巨型岩柳根雕《桃花源記》。

常德:桃花源白鱗洲上 一幢木樓寫大愛 - 天天要聞

吳海清在雕刻。

吳洲龍從小在父親雕刻手藝的熏陶下,早早表現出雕刻工藝的天賦與愛好,上小學時就照著父親的圖紙,在一木板上雕刻了他的第一個木雕作品,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幅有葉子的花朵」,送給了他心中的好老師——安化木子中心小學的吳伯娥老師。他說,當時老師很高興,一個勁兒地誇他聰明。真正以雕刻為職業,是在他姐生病後,他說要給家裡掙錢,高中沒畢業就隨父親在花岩溪水庫邊幫一李姓老闆蓋房子,給房子、走廊雕花。正是因為參與了花岩溪李家木樓的建設,他才想有一幢矗立在桃花源旅遊區、屬於自己一家人的漂亮木樓。

常德:桃花源白鱗洲上 一幢木樓寫大愛 - 天天要聞

吳洲龍在雕刻。

以花岩溪木樓為樣板,適當縮小尺寸,從安化縣請來專門建房子的木匠師傅,帶到花岩溪參觀;木樓要與景區相適應,父子倆琢磨著走廊、板壁搞點花樣。吳海清算出需要多少木材,進山區挑選杉木、樟木、栗木等不同材質的木料;吳洲龍記錄每一筆開銷、每一天用工。2009年,一幢28米×15米、上下2層、共10間的木樓在白鱗洲拔地而起。

這還僅僅是一個框架,並且背負著債務,雕龍刻鳳、裝花板、鑲花檐、貼花邊、配套設施完善,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

為積累資金,吳洲龍只身前往廣東,在一家企業做象牙果小件雕刻。他說,「象牙果,雞蛋大小,形狀各異,白咚了(土話,很白的意思),雕出來好看。雕小件,2年多時間,雕過貔貅、龍、蝙蝠、蟬、蟾蜍等幾十種小把件、小掛件。開始半個月練手,從一天雕刻三五個到一天十幾個。」

2014年,吳洲龍回到家中開始畫圖、雕刻花板,整整一年時間,一樓外圍22塊、室內4塊,二樓外圍22塊雕花板,在父親指導下,八仙、官宦、封神榜、風景畫、花鳥圖……48幅木雕作品躍然木樓上。吳洲龍端詳著自己的作品,對媽媽說:「現在別人不想來住,以後要讓客人來了不想走。」

還是為了積累資金完成他心中的木樓景點打造,2016年經中介介紹,吳洲龍到浙江打工,一干就是4年,直到2020年回來修木樓後面的廚房。去年,他來到6903廢舊倉庫——澤雲的木雕作坊,與父親一道參與「雲舍」的建設,同時兼顧白鱗洲上木樓的完善。父子倆的收入,除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余錢都用在木樓的完善與配套上了。

常德:桃花源白鱗洲上 一幢木樓寫大愛 - 天天要聞

木樓雕刻作品。

夜幕下,坐在木樓里,再次聆聽吳海清、吳洲龍父子倆關於木樓的暢想——

「蓋木樓還有一個想法沒法實現。招收徒弟,下肢殘疾人,只要雙手能幹活,願意學,讓他們學門手藝有碗飯吃(有一個生存的本領)」吳海清說,因為家裡有個殘疾人,就想在木樓里辦一個工作室,誰家有殘疾人,只要願意,就可以來學,也可以在工作室工作,學門手藝能自食其力。然而,他又嘆息:「一個助殘的夢想,因為資金有限久久不能實現。」

吳洲龍目前的狀態很好:「迎著朝陽出,踏著夕陽回,每天都有不同的滋味。清晨日月同輝,夕陽炫爛如瑰。大好山河日月里,建功立業揚國粹。」還給了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構思畫稿,刻模填畫,銑底清邊,精雕細琢,打磨拋光。屬於我們的技藝,美好的事物,背後有無數的辛勞汗水。我們是:這美好時代里的『桃源工』。」

常德:桃花源白鱗洲上 一幢木樓寫大愛 - 天天要聞

白鱗洲航拍全貌圖。劉伯源攝。

吳洲龍說:「第一次看到老家的地形全貌,跟我們刻過的一種花板『龍含鳳』外形神似!」這是他從手藝人的角度對白鱗洲的理解。他還說:「喜歡桃花源,喜歡白鱗洲,喜歡雕刻,以後就搞雕刻,把木樓打造成一個有文化有內涵的景點。」

目前,白鱗洲上,這木樓,父子倆的作品還沒有完成;這木樓,父子倆的事業還沒有成就。他們依然在奮鬥,繼續在努力,說是在全部完工之後,整體打磨一次,刷上透明的防護漆,屆時請我到木樓做客。

夜宿白鱗洲,聽著蛙鳴蟬叫,不禁感嘆:一幢木樓寫大愛!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