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州中學的學生自治組織及其主要活動

2022年07月01日19:19:08 熱門 1097


母校的學生自治組織,開始於辛亥革命時期,至新中國的建立.約經歷40年。在此40年中,組織領導母校同學進行各種各樣的愛國、愛校以及爭取解放的民主自治活動。現根據有關史料,分五個時期簡敘於後。

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11——1927年)

(一)自治會

1911年1月王正廷博士來校講演宣傳革命,11月有凌希超等四學生秘密赴滬參加國民革命學生軍。1912年(民國元年),秀州書院的97名學生成立了「自治會」(又稱自治團)。「學校準其成立,由年長學生主持開展自治活動.功效甚佳」。這是秀州中學歷史上第一個純學生組織的自治團體,但其活動事迹未見文字記載。她是辛亥革命在秀中的產物,無疑是母校學生進行愛國、民主、自治活動的組織濫觴。

(二)青年會

1915年,一部分信奉基督教的學生組織起「青年會",它是一種宗教性的服務團體,其宗旨用當時的話來說叫做「犧牲" .即奉獻服務之意。由於1912年的自治會沒有延續下來,校內學生團體只此一個,所以它也就承擔起全校學生民主自治的一切工作。其組織機構有德育、智育、體育、群育、服務、營業六個部,對內進行佈道、請人講演、組織比賽、訂購書報、供給用品等活動,對外進行兒童主日學、通俗講演、義務夜校、臨時募款賑災、慶祝紀念等活動。當時每星期日晚上的講演活動,內容有愛國實事、學術交流、文史哲講演等,很豐富,吸引許多學生參加,後來有些教師也參加進來.協助各部事務,幫助指導工作。

青年會的職員1921年以後始見記載,從1921年到1927年,先後七任會長是:陳天愚、錢永志、許景海(連任兩任)、許濤、湯家麟(1924.4.8.)、王禮尚。

王福全、顧琢人、徐承祖、周名璋等曾任副會長。姚錫康、黃風池、俞滄泉、卜寶椿、陳偉、陳俠、徐寅升、王恩賜、褚勇文、蔣文竺、顧文沂等曾任書記、會計及各部職員。

秀州中學的學生自治組織及其主要活動 - 天天要聞

青年會的活動除和愛國會、學校市聯合舉辦平民夜校、勞工夜校等以外,還有:1922年4月,陳天愚、陳俠赴北京參加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大會並引來美國、印度、緬甸菲律賓的代表到校參觀,講演,介紹各國學生活動情況。1922年7月,青年會10名代表赴蘇州東吳大學參加皖蘇浙三省中學生夏令營活動;1923年10月,青年會長許景梅和教師代表黃式金代表秀中青年赴廣州參加第九次全國青年代表大會;1925年10月,嘉興地方支持夏超配合北伐軍與軍閥孫傳芳交戰,秀中青年會職員每日赴醫院服務受傷士兵,並捐貼郵資代傷兵寫家信等。1927 年2月北伐軍勝利進軍嘉興,孫傳芳敗兵大掠本城,青年會在校設立婦孺避難所,保護人民群眾。

1927年4月20日,青年會、愛國會、學校市三團體合併成立統一的學生會後青年會作為學生自治組織直告結束。

(三)愛國會

1919年「五四運動」,秀中學生站在了運動的前列,在嘉興首先奮起響應。5月9日,全校學生與各界民眾在公共體育場舉行國恥紀念大會.到會者四五千人,首先由秀中朱孝澄報告,繼由省立學校學生演說,最後秀中葛敬庚的演講更為痛快,會後遊行全城。第二天,5月10日,秀中200多名學生出於愛國激情與責任感,聯合起來成立了愛國會.並聯合本城各中學舉行罷課遊行,上街演講,宣傳愛國救國。當年6月2日上海《申報》第二版登載了秀州中學爰國會十條會章全文。

愛國會以「救國救民」為己任,其組織機構設評議、理事兩部。評議部由各年級評議員組成,討論分析、評議國家大事、重要時事和重大行動舉措,提出主張、口號和行動建議。理事部由總務、教育、實業、調查、出版、外交6科組成,它是執行機構,負責實施經討論評議後做出的決定.具體組織開展各項重要活動和辦理日常事務。1919 年下半年,嘉興學生聯合會成立後,秀中愛國會依照全國學生會(即全國學聯)章程,曾更名為「浙江嘉興學生會秀州中學分會」,後因全國學聯無形渙散,1921年秋仍複名為「秀州中學愛國會」。

1919年5月至9月,愛國會第一任會長是葛敬庚,副會長是袁伯樵。當年9月改選後改設理事長和評議長,到1927年4月,每一個學期改選一次。根據《秀州鍾》記載,其主要職員如下:

秀州中學的學生自治組織及其主要活動 - 天天要聞

愛國會成立後學生對外活動就由它來組織領導,大的行動有:

1、1919年6月2日在嘉興演講廳公演愛國新劇,宣傳反對巴黎和會決定由日本接管德國在中國山東各種特權,要求北洋政府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觀眾達1500多人。當年暑假學生回家後發展同鄉愛國會支會10多處,宣傳愛國思想,喚起民眾反帝愛國,以後年年舉行國恥紀念大會,不斷開展反帝愛國活動。

2、反日運動。1920年4月13日舉行大罷課大遊行。抗議北洋政府拘捕京津愛國學生鎮壓反日運動。4月26日,組織中學部學生離校二周,參加全城愛國運動,開展聲勢浩大的「抵制日貨行動」, 在東門外焚燒日貨 .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又聯合縣城各校建立「國貨陳列所」,宣傳國貨,抵制日貨。翌年12月12日召米「國民外交後援會,」,遊行聲援華盛頓九國會議對日談判。

3、募款賬災。1921年3月.華北五省旱災嚴重,愛國會發起與各界聯合籌備急賑在公共體育場舉行文藝演出,募款賑災。

4、儲金贖路。1922年至1923年開展「儲金贖路(膠濟路)」運動組織「儲金贖路會」,演劇籌款,上街動募,1923年5月首次募存中國銀行77元。青島歸還中國後,「儲金贖路會」會員300多人每人每月至少存儲大洋一角。

秀州中學的學生自治組織及其主要活動 - 天天要聞

5.「五卅」運動。1925年6月3日,愛國會召開學生大會 ,抗議上海英國巡捕逮捕愛國學生,槍殺愛國群眾,製造「五卅」慘案。全校師生決議:夜晚改吃粥,將節省的膳費與臨時募得款項匯寄上海支援罷工工人。6月5日停課外出演說募捐,一天就募得 200元。

6、拒毒運動。1926 年開展「拒毒運動」,保護國民健康,反對帝國主義。6月8日上街宣傳演說,喚起民眾拒毒、禁毒。

7、參加學聯活動。從1919年到1924年.作為當時嘉興最高學府的秀州中學,其學生領袖參與了嘉興學聯的領導工作,1919年愛國會領導人葛敬庚毛之祥曾作為嘉興學生會代表先後赴北京、上海參加全國學聯會議,葛敬庚並在大會上發言:袁伯樵擔任嘉興學生會副會長,參加全浙學生聯合會大會並被選為委員。1920年愛國會領導人徐寅升(徐旭)代表嘉興學生會參加全國學生大會和浙江學生大會,1922年他又當選浙江省學生聯合會代表,赴滬參加第四屆全國學生代表大會並參加上海的新文化宣傳活動。1923 年,愛國會與嘉興各校聯合重組嘉興學生聯合會,加強愛國活動。1924年,愛國會選舉倪恩生、桑沛惠葉妝孝為代表參加嘉興學聯大會,振興嘉興學聯工作。

8、1923年3月15日愛國會、學校市、青年會、校友會聯合創辦的年刊《秀州鍾》第一期出版。1923年,愛國會與學校市聯合出版《市聲報》。1924 年愛國會單獨出版《愛國報》。

9、開展平民教育活動(詳見《母校的平民教育》一文)。

在以愛國會為主體組織開展的秀中學生愛國活動中,尤以劇團演出開聞名遐邇。而無論是演講、演劇、募捐、遊行,都充分體現了秀中學生的愛國忠心、義膽、熱忱。當時的學生領袖施瑛在《本校三十年來學生活動史略)(《秀州鍾》第8期,1929年)曾這樣描述:「終日在名處奔波,不管在狂暴的風雨下,做落湯雞,也不顧在毒烈的太陽下,做曬火腿,不是力竭聲嘶的演說,便是深動人心的戲劇。飲食之類,便草草的塞飽了肚子夠了,有時還挨餓;晚上,地板也好,泥地也好,滾倒便躺下。藉息日間的倦乏,蚊子蟲虱,那一概不問,各人心目只有三個字:「為祖國!」為祖國呵,即使貢獻了身軀,亦所不辭! 」 「當時那種不辭勞瘁的犧牲和艱苦精神,喚起民眾不知道有多少!無知者的反對,執政者的摧殘,都不能阻其一毫壯氣。在浙西一帶的市鎮都有本校愛國會的足跡,愛國的種子深種在民眾的心底!」

(四)學校市

學校市"(The School Gity)是秀州中學所特有的學生自治組織,成立於1919年12月1日到1927年4月20日學校市、愛國會、青年會合併建立統一的學生會為止這是當年在民主主義新思潮的影響下,由「五四」運動所激起的偉大愛國主義思想與竇維思校長的教育思想相結合的產物,是當時秀中學生民主自治的主要形式。

秀州中學的學生自治組織及其主要活動 - 天天要聞

1919年秀中學生群起響應轟轟烈烈的全國「五四」革命運動。其為祖國而甘願獻身的奮鬥事迹深為社會輿論,廣大人民群眾所推崇。原來有一部分人對教會學校有誤解,認為「教會學校的學生不愛國」,見此始恍然大悟。這時,竇維思校長適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科研修教育歸來,見到學生的愛國運動如此之熱烈,如此之有條理,如此之有步驟,深為讚許。於是就將美國學校當年最新推行的「學校市」介紹給秀中學生,受到教師的支持和學生的歡迎。因為這種「學校市」的基本精神,源出於民主主義思想的「教學民主」。「學生自治";也是竇維思校長教育思想的淵源 ——杜威所提倡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以及「從做中學」的體現。當時,正是杜威教育思想剛剛傳播到中國的時候,中國的許多教育家,如蔡元培、陶行知、晏陽初、陳鶴琴、黃炎培等都是很推崇這種教育思想的。所以,秀中的「學校市」的確是走在當年教育知識界的前列的。「學校市」是將學校當作一個社會,學生都是社會中的公民,公民在社會中享受民主,實行自治。當年秀中學校市的組織機構是模仿資本主義國家的「三權並列」,分為三部:

甲、立法部——也就是市議會。

由議長及各年級議員組成的。其職能為通過切利於學校及市民之法律,監督和彈劾本市重要職員之曠職或違法等情況。議員代表各年級市民公意在議會提議和表決。

乙、行政部 ——也就是市政廳。

由市長及各科科長組成。其職能為實行議會議決之法律。市長的職權是促進學校一切校規之執行,督促各職員為市民辦事。

1.警察科:由科長集會隊、巡察隊、宿舍隊、儆情隊、偵探隊及各隊隊員組成。其職能為干涉市民一切不規則行為,勸誡或扶助市民維持公共秩序等。

2、外交科:其職能為招待外界人士之參觀,與各校團體接洽工作,聯絡感情,溝通障礙.交涉事宜。

3.衛生科:其職能為禁止校內各處污穢物之堆積,督促市民保持清潔。內分看護隊、服飾隊、飲食隊、居住隊,保重市民之健康與雅觀。

4、教育科:其職能為提倡教育,如出版雜誌通俗講演,辦義務學校,請名人演講,發展市民思想增進市民知識等。

5.儲蓄科:其職能為促進市民崇尚節約,設有銀行市民可以隨時貯存或借貸。

秀州中學的學生自治組織及其主要活動 - 天天要聞

1923年3月1日第14屆學校市增設膳務科。開始只做些檢查飲食衛生、維持膳堂秩序等工作。1923年秋後,全部膳務工作都交膳務科管,設科長.次長各1人,膳務幫辦2人。

丙、司法部——也就是市法院。

由推事3人,錄事2人,律師秘書各人,組成「市法院」。其職能為審理市民訴訟案件,解決一切糾紛,判斷起訴人及被告人之是非曲直。

以上三部職員,加立法部的議長,行政部的市長,司法部的推事律師皆由全體市民用雙記名法選舉,過半數者當選。議員由各年級選出。行政部各科科長和司法部的錄事,皆由市長、推事選擇委任,惟須經議會通過方能成立。各部職員的任期均為半學期。

丁、義務郵政局。

秀州中學的學生自治組織及其主要活動 - 天天要聞

外來部件信札都依賴郵局分送,同學需用郵票明信片等也可向郵局購買,當事者都是低年級同學,精神活潑,辦事認真,和藹可親,便益市民。

學校市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江浙一帶頗具盛名,不少外地學校到秀中來參觀。1924年7月5日,在南京舉行的全國教育展覽會,邀請秀中校長赴會演講「學校市」。當時的學校市,名副其實「自治」。既減輕了學校行政管理的許多負擔,減少了教師許多雜務,又使學生少受教職員管理中的許多專制,得以自由發展身心,並從辦事中養成種種公德,得到種種書本上得不到的經驗,還溝通了學生與學校與教師關係中的許多問題,促進了「學校如家庭,師長如父母,同學如兄弟」的團結和睦良好氛圍。更為重要的是,推動真正辦教育的目的得以順利實現,培養出受過民主、自治訓練,有德性,有才能,全面發展,能為國家效勞為社會服務的完全公民——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學校市"履行職責確實是動真格的,舉市法院為例,記載在《秀州鍾》上的開庭審案就有四起:1919年12月16日首次開庭審理失竊案;1922年5月16日開庭審理訟事2件;1923年1月15日市議會組織特別法庭審理警察科長犯法案;1925年5月審判偷竊案。1921 年畢業的老校友、教育家袁伯樵撰文回憶說:學校市之法院確實幫助學生養成好道德好行為,「余緊記某日,一年長同學取一年幼同學之英文練習薄三本, 事覺而詢之,反遭痛罵。同學之年幼者受此損失,心緒憂傷,敢怒而不敢言。事聞於余與倪清源君徐旭君,吾三人乃盡半日之力為彼繕訟訴諸法院,開庭時吾三人自動為彼出庭辯護。結果,同學之年長者被罰禁假一月割去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半年。事雖細而吾人今日在社會處事公平正直之精神,不得不謂當時養成之也。」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