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眼看釋迦就要成熟,台當局曾承諾協助銷售5000噸釋迦的目標完成了嗎?
據台灣聯合網今日(10日)報道,台東縣一果農吐槽,「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一直對外宣稱「價格一定好」,可實際上,「都是帳面數字美化」「說的沒做到」,如今,大多數人都在賠錢賣。

綜合台媒報道,釋迦是台東縣的主要經濟農作物,栽種面積達5500公頃,其中鳳梨釋迦佔了1800公頃,每年外銷產量達14000噸,其中9成以上銷往大陸,每年產值逾12億元新台幣(約合2.75億元人民幣)。
去年9月,大陸海關總署發布通知,因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於9月20日起暫停台灣地區番荔枝(釋迦)和蓮霧輸入大陸。
隨後,為了安撫島內民眾,台當局一邊甩鍋大陸,一邊提出了「救釋迦蓮霧」計劃,稱將拿出大筆經費協助銷售這些水果,並提出鳳梨釋迦外銷5000、內銷5000丶加工3000公噸的目標。
然而,果農們似乎一直沒有感受到台當局宣傳的「福利」。去年底,台東縣長饒慶鈴曾面對媒體的鏡頭憤怒表示,「越講越氣,不想講」「台灣當局到底有沒有協助銷售,答應的事情就要負責,而不是農民看著釋迦一天一天長大,仍掛在樹上面。」

上月底,島內相關部門公布的數字顯示,今年台灣釋迦、蓮霧的出口金額驟降。
然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對於這個結果不以為然,他稱台灣去年已經提出了一些應對措施,在外銷、加工和冷鏈、內銷等方面投入了經費,確保農民沒有因此影響價格和收入。
今天,台東縣政府農業處長許家豪表示,近期又有許多農民質疑,陳吉仲當初承諾的目標真的達成了嗎?他只能告訴農民,政府都有努力。然而,外銷少了大陸市場,出去的量很有限,對於農民的擔憂、不滿,縣府會持續反映,並爭取年底有更好的行銷方案。
台東鳳梨釋迦自救會長吳村田介紹,鳳梨釋迦每斤種植成本約30到35新台幣(約合人民幣6.6元-7.7元),但今年過年後,很多包裝廠向農民收A果都不到20新台幣(約合人民幣4.4元),他自營包裝廠最多也只收25新台幣(約合人民幣5.5元),因為賣場收購價約35新台幣(約合人民幣7.7元),但須完美包裝,除人工、包裝資材,還要有機器成本、電費。

「陳吉仲說的都沒做到!」吳村田說,陳吉仲去年11月來台東拍胸脯保證,釋迦價格12月一定好,結果「農委會」補助冷凍廠,初期收了少數A果,之後都是低價收次級果,另外也可能只針對特定果農收果,多數果農並沒有感受到陳吉仲說的「價格一定好」。
「都是帳面數字美化」,林姓果農直言,政府都在美化數字,農民也無法對抗政府,現在更擔心因數字美化,政府所提的農民保險,能夠正常理賠嗎?會不會因為數字太好看,讓農民拿不到足額理賠金?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