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有五大長期價值,大型互聯網公司具備天然優勢—對話德勤管理諮詢中國元宇宙卓越中心領導合伙人王嘉華

2022年06月30日15:19:32 熱門 1210

[左上]關注紅周刊,獲取更多優質內容!

本刊編輯部 | 張曉添

元宇宙的長期價值我們並不懷疑。首先是逼真感極大提高了人們的娛樂感和參與感。第二是工業端的高精度「數字孿生」將大幅提高社會生產效率。第三,它帶來了體驗第二人生和創造財富價值的機會。資本市場會去偽存真,投資者是非常敏感的,互聯網企業自己也很敏銳。

自去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在紐交所上市以來,元宇宙概念一度在國內外股票市場受到投資者的高度關注。近日,一大型網路購物平台也在618大促期間推出「元宇宙購物」。

時至今日,元宇宙概念之下是否已經形成實質性的產業發展?哪些行業領域將由此出現新的機遇?《紅周刊》近日就相關熱點問題專訪德勤管理諮詢中國元宇宙卓越中心領導合伙人王嘉華。

元宇宙有五大長期價值,大型互聯網公司具備天然優勢—對話德勤管理諮詢中國元宇宙卓越中心領導合伙人王嘉華 - 天天要聞

元宇宙關鍵特徵已經具備

大規模產業投資尚未形成

《紅周刊》:在資本市場上,元宇宙概念過去一年來備受關注。當前產業角度對元宇宙仍然沒有統一的標準定義,在您看來應基於哪些特徵去理解?

王嘉華:目前業界對元宇宙的定義各有不同。我們認為其長期發展方向在於「三界一體、治理融合」。我們還劃分了三大場景:消費場景、工業場景和治理場景。

「三界一體」是指一個現實世界和兩個虛擬世界融合為一體。第一個虛擬世界是「數字孿生」,是復刻現實世界。另一個虛擬世界是「數字原生」,由元宇宙中創造出來的新人類、新物體、新規則、新智慧構成。新人類和新物體的產生在於元宇宙的虛擬世界突破了現實世界的時空限制,從而創造出的新對象;新規則,比如去中心化,是指元宇宙平台希望採用新的規則來運營這個虛擬社會;未來元宇宙虛擬社會裡還會產生出新的智慧。不管它的載體是機器人、還是虛擬人,或是一段程序,這種智慧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會超過人類。從技術發展趨勢來看,這些變化趨勢是比較明確的,也是指日可待的。元宇宙並不是某種小範圍試驗,一些關鍵特徵目前已出現。如「去中心化」、「局部高沉浸感」以及「跨平台流通的數字虛擬藏品」。

實際上,關於元宇宙定義的爭論可能沒那麼重要,因為元宇宙是基於人們的想像創造出來的一個事物。重要的是理解它對企業、對個人意味著什麼,如何利用它的優勢、同時避免它帶來的風險。

我們把元宇宙的應用分為工業場景、消費場景、和治理場景。工業和消費場景的概念與現在談的工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類似。治理場景是指虛擬空間如何制定文明體系、法律體系、稅務體系、安全體系、監管體系等,這點是和互聯網的發展很不一樣的。治理問題是影響元宇宙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從單個元宇宙平台看,其治理方式決定了吸引什麼樣的用戶,以及這些用戶在平台上遵循什麼行為規範。從元宇宙整個行業來看,治理決定了未來元宇宙的行業格局。比如未來是一個元宇宙還是多個元宇宙?是什麼樣的元宇宙?就像20年前,我們會問「將來會有幾個互聯網平台」一樣。

用個通俗的方式來說明元宇宙的治理問題。比如,在元宇宙里可能會形成不同的文明部落群體。你可能搞了一個元宇宙平台,有你的話術語境,有一幫人愛跟你玩。我也搞了一個,有一幫人愛跟我玩。這些規則可以上升到文明的高度,這些文明、治理、安全,相當於我們現實社會的基礎體系,我覺得這些以後會決定元宇宙的發展方向以及它們的競合關係,這就是我們對元宇宙的一個基本的理解。

《紅周刊》:元宇宙實際上涉及從基礎硬體、數據傳輸到內容應用的多個產業環節。當前相關企業是否已經開始與元宇宙相關的大規模投資?

王嘉華:元宇宙方案或者產品提供方有不少已經是在大規模投入了,包括一些創業企業,他們的業務就是元宇宙某個細分賽道的解決方案。從企業應用元宇宙業務的角度來說,我認為企業實質性投資勢頭還未到來。部分相關企業的確已經開始真金白銀的投資,有的絕對金額也不小。但從這些投入的比例來說,還沒有達到「實質性」的程度。我們接觸的企業,絕大部分還是在探索、研究、觀望。另外,目前藉助元宇宙進行營銷的企業,相關開支在總體營銷費用中的比例也是很小的。據我們了解,國內某家大型互聯網公司推出的元宇宙平台中,的確有汽車行業、快消行業參與建立虛擬門店或者進行營銷活動。但比起這些企業每年數十億級的營銷費用,其在元宇宙平台上的開支還是在百萬級到千萬級,還是一個比較小的比例。

《紅周刊》:目前的虛擬現實技術、通信技術等基礎條件是否足夠支撐元宇宙?是否存在一些瓶頸?

王嘉華:硬體支持方面近兩年來有比較大的突破。以AR、VR設備為例,其頻率刷新率已經達到新的水平,並且出貨量達到千萬級。換個角度看,硬體設備和技術也不一定會對元宇宙的發展形成制約。比如,號稱「宇宙第一股」的Roblox去年2月上市之前就已經發展好幾年了。在當時硬體設備還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它吸引人的關鍵點在於它的玩法和模式,其推出UGC,也就是為用戶提供基礎工具讓他們去充分創造。相比之下,Meta可以說是另外一個代表,它特別追求逼真感。硬體可以解決逼真感、沉浸感的問題,但規則和模式的創新突破同樣也很關鍵。如果將來哪個平台這兩方面都做得很好,那就會是特別優秀的元宇宙平台。

值得關注的是,提高逼真感的相關技術可謂日新月異,例子也很多。在我們目前所處的互聯網階段,聽覺和視覺體驗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就在近期,觸覺相關的技術也有了新突破。例如卡內基梅隆學院推出實驗性產品,可以模擬人類接吻的感覺。當判斷對方人物做出接吻這個動作時,它會利用VR設備和超聲波陣列產生唇部和齒部被碰觸的感覺。這些技術同樣可以模擬出刷牙的感覺、毛毛蟲從臉部爬過的感覺。更難一些的嗅覺體驗現在正在取得突破。目前在AR或VR設備中利用一些小型化學分子就可以讓人聞道一些問道。

如果我們現在暢想一下元宇宙的終極階段,那麼腦機介面將帶來根本性的改變。埃隆·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實驗室可以通過植入晶元和人工智慧模擬猴子的腦電波,來使猴子做出特定動作。當然這種實驗是存在倫理爭議的,一些動物保護人士和組織會認為它太過殘忍,但腦機介面技術作為一門科學總會不斷發展,如果是腦機介面技術進一步突破,通過腦電波信號就可以實現逼真的感覺和感官體驗。

晶元這類基礎性硬體的發展就更快了。按照「摩爾定理」預測,晶元的速度在10年內將增加100倍。實際上人類過去10年間,晶元的運算速度的增加已遠遠超出了摩爾定理。谷歌最近推出的新一代TPU PoD(張量處理器,專為加速深層神經網路運算能力而研發的晶元)的處理能力已經達到100 pFlops,即實現每秒十億億(10的17次方)次浮點運算,這相當於1000萬台常用電腦的算力之和。

所以,實現體感逼真的技術也好,實現新智慧的AI計算也好,與大家對元宇宙的預期可能都有一些差距,都有一些技術瓶頸需要突破,但技術發展的速度會比大部分人預想的要快。


元宇宙有五大長期價值,大型互聯網公司具備天然優勢—對話德勤管理諮詢中國元宇宙卓越中心領導合伙人王嘉華 - 天天要聞

XR硬體或是新的流量入口

工業應用將帶來元宇宙質變

《紅周刊》:這些前沿技術需要企業大量的研發資本開支來支持。換個角度來看,元宇宙概念的興起是否會帶動企業加大相關技術的研發投資,尤其是晶元等硬體廠商?

王嘉華:確實會促進這些硬體的快速發展,因為這些硬體要找應用場景,而元宇宙是一個很好的場景,而且是大場景。拿晶元來說,元宇宙概念出現之前晶元就已經多元化了,從CPU到GPU到DPU,以適應更加細分的專用場景需求,比如有的晶元專門用來處理汽車無人駕駛的一些場景。現在,大家也會開發適合元宇宙場景的 xPU。

某些特殊賽道可能投資會更多。比如說AR、VR終端設備。現在很多互聯網巨頭以及新興創業公司都看到,當年手機所扮演的流量入口這個角色,有一部分將會轉移到AR、VR上。大家為了搶佔這個入口會加大投入力度。國內幾大互聯網公司都在布局XR(擴展現實),都有自己的硬體設備產品。與單一生產AR、VR設備的廠家不同,互聯網平台型企業可以提供元宇宙端到端的完整解決方案,與XR這一流量入口形成相互加持的局面,處於更為有利的地位。

《紅周刊》:說到場景,近期國內外產業研究機構和投資機構都開始展望元宇宙的具體應用場景。這其中,遊戲、教育等場景不難理解,但如何理解元宇宙與工業製造活動的結合?

王嘉華:元宇宙的一個代表特徵就是創造一種虛擬環境。對工業製造活動來說,元宇宙創造的環境就是產品生產環境,包括工廠空間、生產線、以及產品本身。這是屬於數字孿生的一些技術,幾年前已經出現。數字孿生技術也應用在產品的研發過程中。

但在工業場景當中,簡單的二維變三維還不能完全挖掘它的潛力。為了促進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實際上我們對現實世界的復刻要非常深入。對一條生產線、一台機器、一個發動機,不僅要實現感官上的3D復刻,它的內部機械特性、物理空間特性、電氣特性等也都需要被複刻。這需要數字孿生和其他技術的深度結合,比如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這種深度的數字孿生應用,與早期的應用相比,是從量變到質變。第二個,在生產環境裡面,還會綜合應用一些元宇宙要素,比如說AR接入,機器人等。

《紅周刊》:我們可以通過元宇宙當中的虛擬生產線來控制現實世界中的生產線,從而提高效率,是這樣嗎?

王嘉華:是的。其實元宇宙的工業場景就是要達到這種虛實結合。這首先需要把虛擬生產線跟實際生產線連在一起,這就是工業互聯網或者物聯網,以後會有很多精密的物聯網感測器。第二,要把現實世界特別好的解構。從而達到這樣一種效果:虛擬社會裡面零件都可以拆開。過程和現實世界一樣。第三,通過這些感測器實現虛擬生產線對現實生產線的控制。這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種場景。

《紅周刊》:無論是消費場景還是工業場景,元宇宙將更加密集的產生數據。再加上虛擬復刻的特徵,相關監管規則似乎也更複雜。這方面國內外有哪些最新進展呢?

王嘉華:這個涉及到元宇宙的治理問題。元宇宙相關的監管規則不僅複雜,而且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是,不久前美國出現了元宇宙平台內性侵的投訴。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該平台體感過於逼真,才會使用戶感到被侵犯。這個案例充分說明,元宇宙虛擬空間與現實社會高度相似,同樣涉及到法律問題。再比如,針對元宇宙虛擬數字產品稅收問題,究竟該被歸為金融資產還是無形資產?大家知道,現在元宇宙里可以買房子,其邏輯和定價規則跟現實社會幾乎一模一樣。雖然這是基於程序編寫出來的數字化虛擬代碼,但它的價值鏈跟現實社會完全一樣。虛擬產品跟實際產品這麼容易混淆的情況下,怎麼制定稅務法律政策?這些問題已經出現了。

除了這些「特殊」問題,元宇宙和我們現階段互聯網一樣,也需要解決虛擬社會中數據安全性和身份識別問題。所有這些規則相當於我們現實社會的基礎體系,這會決定元宇宙的發展方向以及不同平台之間的競合關係。

元宇宙迄今為止的發展過程當中,各國政府對隱私問題、治理問題的敏感度都比以前高,我們中國政府是更加謹慎的。從技術層面上來說隱私問題、安全問題、治理規則等等問題都是基於區塊鏈來做的。中國2019年開始就把區塊鏈上升成為國家戰略,同時已有一些智囊在研究元宇宙的治理問題。

元宇宙有五大長期價值,大型互聯網公司具備天然優勢—對話德勤管理諮詢中國元宇宙卓越中心領導合伙人王嘉華 - 天天要聞

元宇宙具有五大長期價值

大型互聯網公司有天然優勢

《紅周刊》: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去年10月底更名為「Meta」,全力進軍元宇宙業務。但此後公司股價大幅走低,市值跌去近四成。資本市場看起來對元宇宙的發展存在警惕心理?

王嘉華:的確是有警惕的。但這不是說明資本市場認為元宇宙價值不高。在我個人看來,Meta股價下滑主要是因為其現有的主營業務不及預期。國內近期也有大量涉及元宇宙的投資,這當中也存在一些炒作成分。我覺得這都是資本市場的正常現象。

但元宇宙本身的長期價值我們並不懷疑。首先是逼真感提高了人們的娛樂感。第二是元宇宙的各種應用對現實世界效率的巨大提升作用(比如AR教育、「數字孿生」的生產線復刻等)。第三,元宇宙帶來了體驗第二人生的機會。我們大部分人的工作只代表了我們能力和興趣的一個部分,在元宇宙里可以實現第二人生;第四,釋放創造力的機會。比如Roblox里的由普通個人用戶開發出來的各種各樣的遊戲;第五,創造財富價值的機會。元宇宙持續保持熱度,除了資本的炒作本能外,內在的長期核心價值將推動元宇宙不斷向前。資本市場會去偽存真,識別出這些核心價值驅動的商業模式和企業,投資者是非常敏感的。

《紅周刊》:當前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格局看似比較穩定,元宇宙的發展是否有可能成就新的巨頭,從而導致行業格局的重塑?

王嘉華: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國外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從發展元宇宙所需要的要素資源來說,全世界天生就有這些要素優勢的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

首先,端到端的元宇宙解決方案包含諸多的技術,從接入端的XR,到應用側的遊戲引擎,到技術平台如AI和區塊鏈等,再到基礎能力層的雲,IIoT等。除了大型互聯網企業,很少有企業同時擁有這些技術。

第二,互聯網企業自帶海量級的用戶。

第三是資金優勢,可以通過併購獲得他們想要的能力;

第四,是互聯網企業的敏感性和變革意識。在技術驅動社會和經濟變革方面,互聯網企業對技術的敏感性遠高於常人和普通企業。在Facebook改名之前,國內幾大互聯網企業早已開始布局。從變革意識的角度看,中國過去20年的互聯網發展歷程中經歷的幾次大變化,已經使得互聯網企業變得更加成熟、有韌性和有變革意識了。第一次是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第二次是移動互聯網到AI,第三是依靠商業模式的創新在巨頭的縫隙中成長壯大起來的企業。

每次變化,都有新的企業在這些互聯網巨擎身邊成長起來,並達到同等級別升至更高級別的高度。加上近期國家對硬科技的大力推廣帶來的影響。經歷這些變化,我們國家的互聯網企業應該說是已經日趨成熟了。元宇宙時代新的創新企業要超越這些互聯網企業的難度是比較大的。目前我們也沒有看到有這樣明顯的跡象。當然大企業掉頭難、創新難的歷史規律,也是一直存在的。

對比而言,美國在元宇宙上的創新是比較快的,也出現了一些有一定體量的公司,包括Roblox 、Decentraland、Sandbox、Opensea等,還有新近很熱門的應用STEPN。

(本文已刊發於5月28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心]歡迎點贊、評論,評論區偶遇哦!

#元宇宙#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