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第一巷」南雄「珠璣巷」南遷姓氏族譜序集(二)

2022年06月30日01:56:07 熱門 1494

相關鏈接

廣東「第一巷」南雄「珠璣巷」南遷姓氏族譜序集(二) - 天天要聞


編者按自《廣東「第一巷」|南雄「珠璣巷」南遷姓氏考略(一)》發布後,一些網友提出「質疑」:

歷史上是否存在「胡妃之禍」?是否有「南雄珠璣巷」?答案肯定有:無論「國史」、「地方志」、「家譜」都記錄一清二楚,本文主要挑選部分「南遷」姓氏家譜譜序,供大家閱讀討論(見黑體字:南雄、珠璣巷)看看是否有你的「姓」?


廣東「第一巷」南雄「珠璣巷」南遷姓氏族譜序集(二) - 天天要聞

尹氏族譜


尹姓:順德龍江《尹氏四譜纂修·後序》

……自戚里公始,歷一十八傳。而至處士公、春秀公,已後各自序編。春秀公,即今之順德龍江儒林鄉尹氏之始遷祖也。為崇珂公之次子,昭輯公之九世支孫祖,諱烈,字武仲。南渡輔駕有勛,以茂才授官惠州海豐慰,擢宰博羅,攝東莞家焉。子四人:長嗣宗迪功郎、次師淵、三俊卿、四左,宋學長。本支,俊卿公,生二子:長春華、次即始遷祖也,諱春秀,字廷顯,號見龍,娶汪氏由東莞遷南雄,復遷龍江,為本宗初祖,歷傳以至於今又一十有八世矣。譜牒支派日益繁遮,今纂而續輯之分為兩譜,曰族譜,日家譜。

族譜記其略,家譜記其詳。由遷祖以來聚族而居,歲有祀事,於先公四時得相聞。問故譜從其略,家譜則由其本支緣,以各自序。編故不得不記其詳,庶可以直接節度。公之宗譜而至戚里公之通譜列成四冊,合為一帙。若然照舊譜分注,則簡冊浩繁,難於卒閱。今則纂其該約,以便相稽。所有各祖列傳以及先哲表、墓志銘載諸總譜,即列祖著述,別有遺書。是以睹於略而考其詳,識其詳,而由於略,故四譜之輯不容已也。譜成謹識,其後蓋先哲有雲,夫譜者普也。所以普宗盟而合其渙也,又曰譜者補也。所以綜世系而補其缺也,茲之譜是亦普先世而補近代,故日纂修雲。

嘉慶四年歲在已未孟夏上浣八日之吉,沙田聚賢里嗣孫 蕃衍祥謹識

(摘錄順德龍江《尹氏族譜》,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譽抄本。館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文獻特藏部善本室。)


盧姓

《盧氏光裕堂族譜·序》

且夫國必有史,而家必有譜。國有史而世系長,家有譜而宗支見也,今我盧氏族雖蕃衍而昭穆宜焉。卑不以援上尊,不以淪下富貴,不以易其親貧賤,不以易其疏,莫不有家也。始終必紀遐邇,必達莫不有世也。萬派歸源,千根同本,大小各干升降同苗,此良譜也。

粵稽我祖乃齊太公之裔也,公子溪採食於盧為姓焉,而范陽並鄒簡者同郡也。迨至唐有盧公照鄰,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人稱四傑。但歲遠年湮,若欲次盧氏之世,從何考之哉。然我穆公兄弟四人,乃自大宋咸淳九年歲次癸酉春間,適值天災地劫,民不聊生,兄弟幾人避難遷此,並同三十餘姓在南雄保昌縣沙水村牛田坊珠璣巷,三月十六日起程,四月尾始到岡州大良。後各分居覓食爾至番禺神山擇地立家,耕種為活。二世祖諱淵,字少九,妣劉氏;次諱穆,字明遠,妣黃氏;三諱鏡,字智亮,妣鄧氏;四諱睿,字明達,妣江氏,各以耕讀營生為業,而不失虛傳也。斯甚時吾祖繪圖於軸,而書於盎而己矣。但源遠流長,世廷歲月,豈無不朽哉。是故族譜不可不修,亦不可細,不願後世人必要勤修族譜,即為修德之功也。

二十一傳裔孫 芝湖 謹序


續修新會蘆鞭《盧氏族譜·始末記》

洪荒之世,草昧初辟。其時睢睢盱盱,榛榛徑徑。自飲食男女之外,不知其他。亞斯之代,文物漸繁。生人之事漸備,而紀載興焉。此進化之階段,大局如是,即鄉落亦保莫不然。

我祖於趙宋末,造炎運式微,胡虜跳梁,權奸誤國。加以度宗荒淫,胡妃肇釁。於是南雄之民,離居盪析。我始祖龍庄公,攜胞弟謙公、煥午公、恆公,暨子義軒、仰軒兩公,隨堂兄雲陽公。奉遠祖肇元公骸骨,南徙廣州。溯自南雄保昌縣沙水村珠璣巷出發,間關數百里,始至吾廣,初寓省城長塘街,旋遷番禺縣鍾村。葬遠祖肇元公於惡山,既而我龍庄公復徙居於新會縣龍溪鄉(按華萼歸德中樂三都,總名龍溪鄉)連甲,即今之蘆鞭堡。改名蘆鞭堡(初名盧邊,後改名蘆鞭)。而謙公徙三水,煥午公徙東莞茶園,恆公徙順德眾涌。

當時流離瑣尾,締造艱難,其狀況亦可概見。自珠璣南來時,或以為北江水淺,徙民皆結筏順流而下。今南海九江鄉外之大洋,擾有所謂破排角者,即當時結筏,為水漂壞,遂由此登岸雲。我祖之是否同行,雖不可知,而其倉皇出走,狼狼萬狀,則不言而喻矣。夫亂離之際,諸凡草韌,奔走衣食,綢繆居處,尚恐日不暇給,實與洪荒草昧之世,差相彷佛。烏知所謂譜牒者,更曆數世,子孫安土、敦仁,回思所以蒙業而安者,皆乃祖乃宗之所貽。而返本尋源,有津津而樂道之者,故譜系之興也。恆在數傳而後,雖然前人作之,而後人不能述之。又豈能盡子孫之職守哉。


增修新會蘆鞭《盧氏族譜·序》

家族之立,群治之所由生也,本也。孟子日:「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由是而推焉!」貫千古,橫五洲,風教雖殊,其理固不可易也。顧家族之源,起於一祖。再傳而為昂(原字為:『日』字下面一個『弟『字),又再傳而為堂從,傳愈遠,則末愈分。誼盡於緦麻,服窮於五世,眉山蘇氏所謂自一本而至於途入者,此固事勢之無如何者也。

雖然無譜以系之,則枝分派別,一本固至於途人,有譜以系之,則循流溯源,途人又何嘗不可同歸一本,然則族譜所於系固不重哉。周禮小史,掌辯繫世,苴昭穆,譜牒之掌,實與國史並傳。自周室衰,宗法廢,秦漢以降,譜學遂微。魏晉以九品官人,於時仕宦婚煙,悉論門閥,家聲世德,爭相傳述。而譜學復興,自隋迄唐,此風未沫。歐陽修為宰相世系表,論者謂其深得古先王宗法之意,則譜牒之重於時者可知。迨南宋渡江,金元蹂躪,中原衣冠文物,蕩然無存。譜牒之學,於是乎中輟,自時厥後,為譜系者,非不家有其書。然大都掇拾補苴,非失之誣,則失之陋,華腴攀附,逢者咍(原字為:『咍』字的『口』換成『蟲』)焉。

吾盧遠祖范陽,名德達人,爛然史冊。顧年代悠邈,族屬或不盡可稽。若吾蘆鞭之盧,則固自始遷祖龍庄公,由南雄珠璣巷以來,世奠茲土,以長我子孫者也。由龍庄公而下,枝派相屬,世次相承,灼然可考。今茲之譜,草韌於前明洪武間,由來已舊,兩修於萬曆,再修於天啟,又再修於康熙,迄今又二百年矣。歲月漸積,子姓日系繁,其中殆不無缺略。宣統紀元之四月,由族兄子駿等,發起重修。吾兄分部郎中邦,漸江候輔道鴻翔,亦慨然同志,願襄斯役。於是旁莧博採,開局纂輯,閱兩載有奇而校刊告成,視舊譜殊為完備。

近世之為譜學者,以南海九江朱氏為最精。茲譜條例,大系亦仿朱譜為多。要之疑者闕焉,略者輔焉。不必盡合乎古人,但求不誣我後人而巳,嗚呼!近世之為新學者,動言家族之觀念盛,斯國家之觀念衰。於是奔走足呼,日以同胞號召天下,甚且破決藩籬倡為家庭革命之說。吾誠不知其何心,天下豈有舍群而可合大群者,彼同胞而途人之,安在其途人而同胞之也。禮日: 「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先王之化,實本一源。後之子孫,苟明乎家國相維,庶幾敬長親親。自近而遠,由修身齊家,以至於治國平天下。則群治之盛,庸有愈於此者乎。

宣統三年七月十五日 二十一世孫宗璜 謹識

(以上史料均摘錄新會湖連蘆鞭《盧氏族譜》,鉛印本,中華民國三十六年增修。館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文獻特藏部。)


恩平北廂《盧氏譜·序》

我祖世居南雄珠璣巷砂石村。自宋寧宗時,韓化通宗蒙古入直,至理宗時,不遑寧處。復有胡妃事兵至南雄,太祖雲陽穆公,與堂弟龍庄隆公,攜祖宗金石,及妻汪氏,子桂、椿、梓、松等,蝓山越嶺,定籍於番禺鍾村。葬太祖肇光公父子、金石於白雲山黽山村後,建太祖祠於鍾村村前。兄弟叔侄五人,分為各處,宋度宗成淳九年事也。穆公子孫,仍居鍾村。金石葬於鍾村村前,土名欏裙鋪地。

穆公四子:長桂、字俊德;次椿,失傳;三梓,字俊輔;四松,字俊弼。金石均葬於土名青蛇嶺,三峰並峙,各葬其一,而俊弼公獨茲其中。後因俊德公子孫侵葬松公北下,兄弟不容。明遠公始遷潮連,與叔祖隆公同鄉,為北廂始祖。再傳法能、法主。法主公遷居石頭,為一世祖。法能公則生宗明、德明。而宗明又遷龍塘坊矣。德明公遷居北洚,事因仕廣海街總旗之職,路過赤水口,見崗山融結,舊野寬平,遂落籍焉。自是以後,而北廂始盛。謹序其略,以供後人之觀望焉。

明萬曆某年,原任江南凰陽府蒙城縣令,己酉科舉人裔孫駕主陽謹識。

(摘錄恩平北廂《盧氏家譜》,民國十七年歲次戊辰重修,謄抄本。館藏恩平縣博物館。)


葉姓

新會紫坭鄉《葉氏族譜·序》

……故書譜猶書史,虛實美惡毫不隱諱,方可謂之真筆。一日,鄉井先輩承祖示,其課於余因閱之上世,華胄不在侍御盧公之志詳矣。隨稽南雄珠璣巷而來,則有顒公之孫諱行甫,居茶園,生六子,擇地分遷。次祖仲億公同弟仲伸公遷南雄珠璣巷而居。億公生四子:長子瓊枝、次子瓊林、三子瓊樹、四子瓊森。枝公,字陵陽,號玉宇,任知州。配梁氏,生三子: 長子夢熊、次子夢羆,三子彩熊公,字佩華,號玄琨,任提學副史。配區氏,生三子,配陳氏,生一子。羆公,字茂先,號翠環,任都部歷朝議大夫。配龍氏,生一子,居濠沖後,徙獨岡,分遷大廟頭。

彩公,字毓奇,號秋諸,任州目。配朱氏,生三子,居新興縣,今新興城皆彩公之裔也。俱在成淳八臣搖柄,故胡妃聽讒巷人驚疑潛徙遐方,而公叔兄弟亦因是而奔焉。當時有紫竹分合為記,世遠物泯,難以稽考,惟瓊枝公與妣合葬於南雄珠璣巷,土名青龍咀大墩之原。而長房熊公之長子宗盛、次子宗茹、三子宗英、四子宗遠。

盛公配郭氏,生子如琛,配梁氏,生三子。至梁氏身故,續娶陳氏,生一子.長子字敬夫,諱霞潤,號露台,配廖氏生五子,遷岡城象山咀。置買佛塔前鋪一百一十餘間,後見潮陽沙塘橫岡風水秀麗,徙而居焉,佛塔前地段送入佛院。次子諱詞藻,字慎夫,號高山,配聶氏,遷天台甲住。三子諱瑞炯,字謹夫,號青標,配李氏,遷文章里東坑住。四子諱六韜夫,號賢達,五歲時而琛公喪,與妣梁氏合葬於石頭虎邊之原。六韜隨母陳氏歸寧紫泥居住,配陸氏,生一子。羆公一子,先遷新興,皆一本分遷前同奔而異處者也。

骨肉播遷,荊樹分榮,傳至承祖者系霞潤五六世孫也。庭階蘭玉,非屈指而可計,蟬聯庶仕非史仆而可舉。四世孫諱宗達,字子廉,當元季兵戈之際才能克家撫綏鄉閭,功勛世笠傳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遙想先祖攸行德澤予生,百載之下雖不及見以當代予孫,目之從可知矣。忝予荒落不能纘述前休,但望後世無廢,是傳一以豫公所傳之譜,為永式可也。

宣德八年十一月朔 廣西武陵縣教諭古岡麥惟一拜撰

(摘錄新會紫坭鄉房《葉氏族譜》,謄抄本,民國二十八年。館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文獻特藏部。)


南陽《葉氏世代源流宗譜》

……頤始由閩遷粵,其餘祥、口、袞、諒、俱、俊世居仙游縣,後不知其詳。惟顒公,字子昂,謚正簡登高。宋紹興元年辛亥科進士,宋教宗乾道二年官拜承相,觀文殿大學士,左僕射兼樞密院使,孝宗丁亥十一月合祀天地。於圜丘雷鳴自核謝罪,上印綬史稱,簡易清介與物無忤,致仕不歸閩,攜家遷於南海大圃而居焉。妣梁氏、朱氏,生七子:芾、蕢、蓁、荂、藻、葵、蘋。六子葵隨母梁氏歸閩後還粵,七子蘋為吉州司訓,因宋末亂,子孫逾嶺,家於南雄後,散居番禹、東莞、新安。其餘五子皆隨正簡公居粵。公卒年八寸有九歲,葬南海大圃鄉葫山。現有宋致仕正簡公墓,今之廣府十四縣並肇府、鶴山、高明、恩平開平、東安等處之葉姓者,皆正簡公七子之後也。……

(摘錄《葉氏家譜》,鉛印本。民國十五年葉官謙纂修。館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文獻特藏部。)


馮姓

恩平蓮塘垌《馮氏族譜·序》

少時讀翰林學士朱祁祭馮章靖先生文,未嘗不為之低徊嘆息而至為之出涕,己而復為之羨慕。夫人誰不死,死而不泯。使人談文想見其節操,恨不與之同時,而惟考其鄉里世家,其人狀貌肥瘠偉陋,與子孫盛如會其親戚,則亦可以無憾矣。余獲章靖玄孫同事史館,問以族譜,托為之序,余少從事譜牒之學,又感章靖公之節義不敢辭。按馮氏系出北平龍城,五季時有諱業者避地南遷,因即番禺而家焉。……

玄雄徙居南雄,生槐,槐生五子:長日錦,字南秀,移居廣州福星里。次日銓,字南達,監丞通判,徙居新會古勞。三日鏡,字南明,徙居恩州。四曰錡,字南鎮,徙居新會。五日翼之,字廷弼,徙居順德由業。迄今十九世中間詩禮簪纓之傳,歷歷可考。遺非昔人所謂祖宗積德百餘年而發於吾者耶,積久而發理因然哉。是蓋有光於斯譜者,孰為鼻祖,孰為耳孫,孰為隱者之高,孰為任者之榮,照然在目,秩然而不紊。尚思所以迓休光而延世澤,撥流俗而振家聲,以不辱其祖先,無負秘教君之倦倦,屬望後人者,嗚呼!千金之子,合抱之木,固非步仞之蚯,三家之市所能者也,其念之哉,余敢以是為後。

明朝永樂十三年歲次乙未七月既望

資善大夫太子少傅工部尚書兼理謹身展大學士知制誥國史總裁楊榮 謹序

(摘錄恩平蓮塘垌《馮民族譜》,謄抄本,館藏恩平縣博物館。)


新會馮本房世譜幻讀

先大父耀書公,年譜自稱越塘五世分支。長讀先崇基公手輯本房世譜,於八世以上欲詳之,而不能欲闕之.而不可略著。於篇首日:原自南雄珠璣之裔,立鄉新會河塘張土園。傳至咕岡公,諱葉田,字四山,妣余氏,生-Z子:長鎮祥、次秀祥、三乙祥。避盜分居,賣其地與客姓而葬祖妣橫嶺。前人未有傳錄,此譜專錄本房。

以鎮祥為首乃將此祖之八世孫其仲弟秀祥,配何氏,生九世耕野,配余氏。生十世碧岡,配譚氏。生十一世惠鄉,配胡氏、謝氏。生十二世表環,季弟乙祥,配張氏。九世康野,配劉氏。生十世昆岳,配李氏。生十一世華卿,配周、劉、梁氏。生十二世孔賓,配盧氏。生十三世惟贊、啟贊、俊常、通直、俊忠。惟贊配李氏,生十四世藝南。俊常配羅氏, 生十四世瑞迪。通直配陳氏,俊忠配徐氏。所此生未詳。復有各祖傳下。道昌、道程、榮昌、湯初、旦初往湯春之東崎榜村,子孫可訪尋之。經遵遺命,先訪諸越塘三端公之裔,知始祖參軍。惟日公生五子、白太妣出者朝元、朝凱、朝端,分居南、番、順德。

何庶妣出者朝綱、朝紀,皆往古岡即今新會、鶴山,後人或以地名為號耳。朝岡公生三子:日萬鍾、千鍾、口口。始祖之孫又各分支。萬鍾公生三子:日目端、口口、口口,目端為二世孫,其三世四世五世以次相承。有出居瓦頭者或遷張土園耳。又訪諸陽春之同年,諱宗臨劉公則日:邑有二山,一名旗鼓、一名掛榜,二山之間村名旗榜。馮姓諸生有食餼者可再訪尋,後數年而劉公作古矣。豈族人離合尋有數。與榮昌公又現譜內,經憶幻時嘗聞,先嚴述祖先語前數十年,陽春有札往來,內封白金,互相問饋。今兩失之曾伯祖豫憂,後世支派遠難於尋訪也,特命子孫以文章華國詩禮傳家,周而復始,今行之之。

嘉慶癸亥首夏 十七世孫經書羊石書院

(摘錄新會《馮氏房世譜》,謄抄本,館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文獻特藏部善本室。)


鄺姓

《鄺氏古岡舊譜·序》

長江之千流萬派者,源之浚也;喬木之千枝萬葉者,根之深也。長江之有源,喬木之有根,考吾鄺氏源流,先世居南京廬州府廬江縣延蔓村。宋建隆間,始祖愈平公遷宣國府宣城縣居住。生三子:長一元、次一聲、三一俊。一聲公我百世不遷之祖也。宋孝宗淳熙七年庚子鄉蔗,辛丑連捷進士,殿試二甲第一名,歷國子監祭酒封太子太保朝奉大夫。三十餘年曆事二帝,時契丹入寇西鄙多事,景祜四年七月十五日,公伏關陳言忤旨被貶辭朝,八月十六日抵家,至寶元元年挈家南奔南雄府石羊巷住,又起程至惠州府河源縣居住。

及愈平公卒,葬於河源旗山寶鴨下池腮上穴庚向。兄弟三人難效張公同居,不免分財別籍,改立宣城為郡。一元公居河源,一俊公遷南海扶南,我祖一聲公遷古岡州古博里。自宋至元,歷代學而不仕,及皇祖御世菁莪棫樸豈弟作人且皂幕良金聳。其後,朱峰潯海列其前麟獅鳳象之山足,以啟諸昆之秀,譚江蘇渡之水足,以發後嗣之祥,所謂地靈人傑者也。十二世肇生文祖、慈祖、昂祖、璇祖四科聯芳登第,固一時閭巷之榮,亦千載邦家之惠也。豈非我祖餘慶所致哉!厥後或舉貢或監員接踵而起,代不乏人。不肖繹思祖德厚,根源之深,放以一得之愚續志於後,用彰先人之緒云爾。

至今子孫千有餘,丁糧米五百餘石。詩禮之家,邑人所稱夫以祖宗之懿德。眾妣之徽音子孫,根根瓜瓞綿綿,箕裘之業蘭桂之芳,猶長江之千流萬派滔滔不息,喬木之千枝萬葉生生不窮矣。若夫無源之水朝滿而夕消,無根之木朝華而夕萎,不可同日語也。而今後凡我宣城一脈賢子賢孫,難兄難弟,頻對黃卷青燈跳龍門登虎榜者,當思祖德之厚,以隆報本之誠斯為孝子慈孫矣。不敏敢為是序。非為誇耀一時,將傳萬世於不朽也。

明正德二年丁卯十六世裔孫叔贊 敬撰

(摘錄台山縣泮溪《鄺氏族譜》,油印本。)


江姓

花縣平山村《江氏族譜·序》

嘗謂人之有祖,猶水之有源,木之有根,根深則枝葉茂,源遠則水流長,理固然也。原予祖之上世,肇於伯益,佐虞常火有功,沐封於江國,遂以江賜姓焉。自後男有江革,孝行傳聞;女有秋蓮,助夫高中, 亦千古之偉人。迄至於晉,有江淹者, 夢筆生花,文思大進,當時無不稱為人傑也。詎而五胡散亂,中原雲擾,而子若孫共遭國之不泰,各相逃避。

是時始祖一龍生三子:長日置、次日同、三曰祿,遂由江西省吉安府越梅嶺而寓於廣東省之南雄府保昌縣沙水村珠璣巷焉。及後唐乾符二年,黃巢賊反,大恣猖擾,亂東京湖浙而陷廣東,人遭戮滅,土地荒蕪。時昭宗景福元年,奸妃棄水,眾憂遺累,共議聯呈稟訴遷徙他方,遂蒙上官下令,而行遷徙之法,准許計丁抽一,不許多移。吾祖值在徙中,遂與長男寘置孫洲,齎金卒仆, 自南雄而入廣州,寓於光孝街。後又在都城之北,四十里長河之上而卜居焉。時乏陶瓦,但土壁而篷蓋,列成里巷,見其山秀而水長,遂名之曰江村。其村之地界,上至鬼奴頭, 下至地洞寺,東南以大河為界。其西北低者稻田,高者麥地,至高者又植松株。稻麥有以資食,松株有以給薪,時亦得安居之宜矣。

……不數年鴻基大啟,又入流溪清遠潖江等處開墾。成業時祖母劉氏年八十有九,忽覺邯鄲一夢,遂葬於流溪田心,東向原葬之地立墓焉。龍祖享壽亦九十有九,葬于山。子孫俱各蕃衍,但江洲失嗣,共立廟而祭之,時鄉人共尊為巡方太保,湮祀千秋。而同與祿俱壽享八十有餘,同祖生四子:長日瑤、次日瓊、三曰圭、四日璉,皆有本能,雖不科第,亦不失名教。自茲以後,九代分支,二十七房孤獨,但見財盛人微、至元漢之派,生齒蕃盛,有在任而生長,有在營而生長,有隨田附籍而生長者不能盡錄。余在草堂,檢閱舊譜,而實紀之後之修譜者,於此焉,得之矣,是為序。

大明永樂十二年 十五世孫 志善 謹序

大清道光九年竹溪房二十八世孫 世熙 重修敬抄(摘錄花縣平山村《江氏族譜·序》,油印本。)


呂姓

廣州《呂氏族譜-遷徙廣東紀》

始遷廣東一世祖仲卿,其父從簡來自河東,於宋雍熙甲申調官南雄,別駕繼宋福建漳州府轉授福建漕運。秩滿不仕,退居饒州槎平鄉,適遇煙嵐瘴癘復遷於南雄陵(凌)江沙水村居焉。厥子諱仲卿者,登嘉祐二年丁酉鄉薦,官至廣州刺史,宦遊廣東。於宋神宗熙寧七年甲寅,就居廣州城南。迨二世祖伯假公,於宋徽宗宣和元年已亥, 卜築廣州城駟馬巷寧家涌。至三世祖世安公,字光堯,於宋高宗紹興十三年癸亥四月甲子,遷南海縣西隆堡街邊河北而居焉。其二弟世斌公,字光孔,於宋高宗紹興四年甲寅,遷居新會縣後,雍正年間,新開鶴山縣,其子孫由鶴山縣圍村而分居四會縣等處者是也。其三弟世賢公,字光啟,宋高宗紹興九年己未遷居南海縣大涌鄉是也。光堯公之子孫歷六傳,於大德二年己亥,因街見邊河北處所被潦大發土廬防潰,擁沙橫海門宅盡割,海寇乘時擄掠天運之厄如是。

長房八世遷祖仕智公,遷居下乾沼就田產而居。二房九世祖應中公,則遷槎堡白泥。應和公遷居夏邊。壬卿公居居順德縣龍眼石涌鄉。十世祖岑庄公遷居岑城鄉居仁里。三房國卿公遷居社邊鄉里,日西安。四房九世祖遷居岑城黃連塘。長房十三世祖友梅公兄弟,於大明永樂二十一年癸卯,自下乾滘而遷居北邊頭西岫西墅,自居仁里而遷居街邊。十四世鶴山於大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遷居鳳嶺頭。監茲列祖,可謂深得文王遷豐武王遷稿之高也。

咸豐九年歲序已未二月朔二十二傳璧如氏綽寬謹識

(摘錄廣州《呂氏族譜-遷徙廣東紀》,謄抄本。館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文獻特藏部善本室。)


朱姓

南海九江《朱氏家譜》

……嶺外朱氏, 自是揚聲悖史沿唐逮宋門才不墜。元祜時,有新州司法參軍纓崇寧,時有廣州司理宗愈。嘉定時,有新喻尉晞父;寶祐時,有恩州文學廷直並繇廷試,特奏通籍南雄州保昌族屬,乃彬彬熠曜嶺海間矣。……

洪武初,尚有保昌舉人朱壽賢二令南海。《廣東通志》:「永樂中尚有保昌進士朱子福,官行人。萬曆中有朱燦然,官富川令,均宦績著聞有傳。」

度宗咸淳末,保昌民因事移徙。有諱元龍者與弟元鳳、元虎浮桴南下,散居九江上沙及清遠潖江鐵頭岡、新會水尾等處,而九江上沙乃元龍公之族也。九江於鄉屬南海,或相傳公抵南海僑居邑東偏太艮<大艮後更名大良,明景泰三年析置順德縣,遂為縣治),定宅九江。厥墓在焉(今在九江山巳丙丙向),是為上沙始遷之祖。代遠存經世難齒歷行實移弗詳,舊譜稱公配梁氏,生子二:長諱子志、次諱子議。

子志別籍鄉中洛口,數傳或遷居東安。子議,字靛謀,守廬墓,遂定著為廣州府南海縣九江鄉上沙里人。次子別宗,不敢嗣初祖,後世以獻謀府君為始祖。雲府君際,元明革命,潛德邱園慶基彌固。數傳以後,宦業、行藝,史志不絕書至,乃疾風板蕩,忠孝紳聵,其家聲廉里,讓鄉愛利,遵承乎庭誥君子之,澤百世仰之。是故朱氏一宗望於沛國,光烈于丹陽、錢塘、吳郡,裔於始興放於南海,又五百有餘歲。士食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生聚數萬指,率親念祖,繩繩不墜,以至於今。……

(摘錄南海九江《朱氏家譜》,清同治八年木刻本。館藏廣東省立中山書館文獻特藏部。)


高要東屯《朱氏家譜·姓族源流》

……考本邑朱氏各譜,均稱始遷之祖,諱祖安,字正乾,號廣居。由宋成淳年間,自南雄府保昌縣沙水村珠璣里,因事遷來肇慶高明縣松柏村立籍為居。配陳氏,生一子,名仕珍。然陳氏厥墓在南園尾,喝形黃蛇聽蛤,而公墓在松柏坑。仕珍公墓在高要第五區,土名劉村山口,有碑誌。左右有虛堆九個,為九子輔穴,四豎石界。配蔡氏,生九子:日元德、元明、元惠、元貴、元琛、元富、元英、元吉、元善。相傳分遷南海九江、清遠潖江、高要金利、新會水尾等處。金利珠瑁岡遷乃元英公這族也。……

(摘錄高要縣東屯《朱氏家譜·姓族源流》,鉛印本。館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文獻特藏部。)


劉姓

新會沙涌《劉詒堂族譜續修譜·帙序》

稽之志乘,我祖諱俊,號傑甫,系出簪纓。於宋永嘉十九年(編者注)避「蘇妃之禍」故自南雄珠璣里隨夢熊翁徙允盆,即今古岡之會邑也。即而為孫子謀課農桑服田廬,遂遷坑頭瑩碣至今存焉。俊祖出政翁,政翁有丈夫,子二:曰富、日貴。我支祖景和世遠公孫,即富翁之曾孫也。景祖因父淮公難逃徙沙沖,其支出為顯溪房,今越六百餘年。聚族往來相忘畦畛未始,非忠孝留貽之遺澤長也。夫木必求根,水必求尋源,人必念祖。我族自西陵氏誕隆累公得姓,最古中天以後日漸蕃昌,其中源衍派分莫不遠紹旁證傳之。譜系俾後之覽者,一以覘祖宗功德,一以覘奕祀盛衰,是亦保全種族之原,而感動孝思之本也。溯景祖於茲二十一傳矣。其

(編者注):「宋永嘉十九年避蘇妃之禍」(一說胡妃),此處疑有誤。經考證,永嘉為西晉十六國年號,況且永嘉無十九年之年號,永嘉帝執政僅七年。從西晉到南宋成淳年間的「蘇妃之禍」,時間相隔900多年。新會沙涌鄉《劉詒堂族譜續修譜·帙序》有誤,這是先人從口傳到筆傳,故誤記載入族譜流傳至今。)

間歷序前賢代有作者,然年湮世遠,所遺系帙殘蝕,茲多茫茫。先緒雖故老有難備述者,沿至學輝翁歸自越南,每一念及懼後人之數典而忘也。爰偕若兄學煒翁暨侄剛卿、壽喬、少泉諸君,慫恿共贊其成摭舊譜,相與考核刪而修之,筆之書付之梓。界畫使代數無陵紊工峻,命江為序,後有繼作,其亦述而信,信而好倦,倦於知源務本之思也。庶無負煒公、輝公等之意。

夫光緒三十二年歲在丙午復五月

補用廣西府經官充新會優稟貢生顯溪 十七世孫錦江謹序

(摘自新會沙涌鄉《劉詒堂族譜續修譜·帙序》,鉛印本,清宣統二年。館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文獻特藏部。)


中山土瓜嶺《劉氏本支譜》

始祖汝賢公,宋賜進士,拜南雄刺史。少雄公仲子,紹興三十二年,由南雄保昌縣沙水村珠璣巷來至香山卜居於土瓜嶺。生卒月日未詳,葬於得能都雙合山蟾蜍嶺,世名天葬墳,邑志稱劉公峰坐艮向坤兼丑未。妣羅氏,葬於得能都三角塘山,世名羅婆陂,坐辛向乙兼酉卯,列邑志。義婦傳子三:文即、文實、文質,立祠城內七娘廟旁。始祖父少雄公祠,在山溪角觀得祖祠巷側巷內。

(摘錄中山土瓜嶺《劉氏本支譜》,謄抄本,清光緒八年劉爛芬輯。館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文獻特藏部善本室。)


孫姓

中山南望左步《孫氏族譜·集錄本宗族譜記序》

天地間,水滔滔,胡來乎。曰有源在木,萋萋曷茂乎。日本在物,亦有之人固宜然。故家族之作,於遷析之初者誠亟,而作於昌熾之日者,尤不容緩,凡以不忘所自也。且支分派別而不筆之於譜,將世遠年湮有茫然,不知其祖宗親一脈,如秦越者予郡樂安,望出太原。自蘇門而傳映雪,不知曾幾何時而衍於南雄府珠璣巷聚族而居。詎料咸淳年間,因胡妃之難,各姓夜竄潛處。我祖常德不得已,越東莞而住沙頭。傳及六世祖樂川,問渡鐵城覽風景人物,忽至左步頭鄉,見夫山環水抱,土田饒沃,躍然興日:真吾廬也。遂於是而居之,安之,不復有故鄉之想矣。由是惟勤惟儉置宅、置庄。並書譜以遺誠兢兢乎,遷析之初者也。迄於今凡十二世矣,子孫漸蕃,或遷省城或居別鄉。苟失其譜得毋歷世久遠,不知所出而失親親之情乎,傑忝讀儒書,光宗未能用懷崇本謀。諸父老輯成譜帙,俾我族人睹瓜瓞之綿綿,思祖宗之庇蔭,各廑尊敬忱,願我子孫當體一脈之相承。勿泥親疏之有別,共敦友愛之誼,亦不忘所自之意也云爾,故於是乎序。

雍正元年癸卯歲 十世孫華亭宗英傑 謹識


《孫氏世系·原序》

古帝王賜姓授氏,胙土分茅姓氏所由來也。吾族系出太原樂安,衍派自漢唐以前,代遠年湮,姑弗深考。至宋熙寧時,歷官樞蜜副使,世襲金吾太始祖,溫靖公,諱固,字允中,號和父。望重朝端勛銘竹帛,其生平行誼不能備述。嫡孫常德公,諱八即,號員沙,仕元為杭州刺史,浩授奉議大夫。當元祚將哀順宗昏暗,劉福通、陳友亮、張士誠輩蜂起,生民塗炭,靡有寧居。公即潔身去亂,流寓南雄之珠璣巷。建明太祖定鼎金陵,世泰時和河清海晏。公之長子貴榮,公次子貴華,公三子貴紹,四子貴武,公復遷寶安。貴榮公,字子敬,居員頭山,與我鄉同邑。惟是貴紹公,字子厚,居三株竹,又名三歲多竹。貴武公,字倫,居南海各府而各邑。貴華公,字子賢,居上沙,遂我鄉之祖。

始祖而實則本族之二世祖也。是序本於他房房譜抄來,未審作者何人。三株竹又無縣名編錄出,後人有心者而細究焉。

民國庚午十九年五月 二十一傳侄孫惠南 重錄


來源:尹氏文化傳媒網

廣東「第一巷」南雄「珠璣巷」南遷姓氏族譜序集(二) - 天天要聞



(原文:根據:南雄珠璣巷南遷氏族譜、志選集;編輯:尹國愛)

歡迎閱讀,如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