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與汾酒可謂是一對老冤家了,為了各種名頭你爭我搶很多年。就目前來看,茅台飛天的價格和股票已經讓茅台穩坐國內白酒界第一把交椅。
但是在建國初期汾酒一直是白酒界的老大,直到後來,茅台當了編劇,講起了有的沒的故事,配合其強大的營銷,將汾酒老大的地位擠掉。
關於茅台和汾酒的第一次「打架」是新中國成立以前,甚至打到了蔣介石面前,兩家都稱自己在世界博覽會上拿到了金獎,所以跑到委員長那裡討個說法,據說是汾酒還來了一句:老子做酒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爬樹呢…最後委員長看兩邊鬧得不可開交,只好說了一句大家都好,大家都好,不要爭了…哎你怎麼還上手了…娘希匹再不服管我要打人了啊。這個獎項確有其事,到底是誰得的我們後面再說,至於是否打到蔣介石面前就只是坊間傳言。
要說到歷史底蘊,那茅台真是差了汾酒不止一點。
汾酒至今最早的記載是北齊,差不多不到1500年。
《北齊書》載武成帝高湛,從晉陽(今太原市南效)給他的侄兒河南康舒王孝瑜寫信推薦汾酒,曰:「吾飲汾清(汾酒最早的稱呼,現在汾酒依然被稱之為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
但那個時候的汾酒和現在的汾酒有所差別。當時的酒算是黃酒,和現在的汾酒相比也是天壤之別。雖然生產工藝不同,但當時確實有了汾酒的品牌以及釀酒作坊。而那個時候貴州真的是只有酋長沒有政權,最多也就喝點口嚼酒,果子酒罷了。
茅台對於自己的歷史追溯可謂是膽子很大,步子很開,茅台認為,他們的酒源自於戰國時期貴州夜郎古國的「枸(ju)醬酒」,其實是自認祖宗。現在的茅台酒跟夜郎古國的酒根本就沒有任何聯繫之處。因為漢書上寫的很明白:
「枸樹如桑,其椹長二三寸(雄花蕊),味酢。取其實(雌株聚花果)以為醬,美。蜀人以為珍味。」
茅台這個自認祖宗的做法就像山東大學將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私塾認為自己的建校源頭一樣無厘頭。無根無緣,毫無傳承。
其實茅台真正的歷史最多能追溯到清朝,在此之前的山民起義,把當地破壞的徹徹底底了。再加上官兵來了又跟梳子一樣颳了一遍。整個茅台的原址被燒成一片白地。直到清同治年間有個山西鹽商為了孝敬愛喝酒的老母親,才在原址開始重新建造酒坊釀酒,這才是茅台的真正起源。據1939年《貴州經濟》中記載:「在滿清咸豐以前,有山西鹽商某,來茅台地方,仿照汾酒製法,用小麥為曲葯,以高粱為原料,釀造一種燒酒,後經陝西鹽商宋某毛某,先後改良製法,以茅台為名,稱曰茅台酒」。這就是茅台的起源。
茅台如今的老大地位穩如泰山,在北緯27°的茅台鎮睥睨眾生,放眼望去無人可與之敵,可這絲毫洗白不了是他帶起了白酒市場編故事的歪風邪氣。
巴拿馬金獎
1915年對於中國白酒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那一年在南美洲的巴拿馬舉辦了一次萬國博覽會。其實一個不起眼的博覽會並不能被人們所銘記,但是後來這個博覽會被國內各大酒廠拎出來說事兒,尤其是茅台。
大家一定聽說過茅台員工怒摔罈子酒香四溢獲大獎的傳奇故事,實際上這個故事是編的,茅台僅僅獲得了銀質獎章。從當時的獎項來看這個獎等於五等獎,但是茅台並沒有因為自己是五等獎而氣餒,而是在幾十年不斷地努力下,發揮改編就是亂編的精神硬是把五等獎改成了金獎。實際上真正獲得頭牌大獎的是汾酒,甲級金質大獎章,一起獲得該獎的還有直隸高粱酒和河南高粱酒。可惜這兩個品牌名氣大不如前甚至銷聲匿跡,要不然看了茅台的劇本還不得氣到沒喝酒就暈厥過去。
對於茅台往自己頭上戴金獎帽子的做法別的酒廠當然會質疑,面對質疑,茅台酒廠某負責人表示:「我們都是後來人,獎狀、獎章也沒有了,酒廠曾經想方設法找過,但沒有找到。」
言下之意就是證據沒有,但獎就是我們的,你能奈我何。
1954年的茅台酒寫的還是「巴拿馬賽會世界名酒第二位」,到了1984年,就變成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獎章、獎狀」。
這時候的他們打著擦邊球,還算說得過去。
2003年,背標正式升級成了「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不得不承認還是茅台厲害,當年的巴拿馬排名還能隨著年代變遷不斷變更。茅台不僅當編劇還篡改歷史。
國宴用酒
有了巴拿馬的底氣,茅台陡然間信心百倍。
我都如此客氣,沒把汾酒的甲等金質大獎章「拿」過來,那國宴用酒可不能再這麼厚道了,得搶!
那是1949年的秋天,風兒那麼纏綿,尚未解放的貴州省遵義市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嚴重降質的茅台酒緩緩從燒鍋流淌出來,他們充分發揚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百折不撓精神,穿越重重敵占區,把包裝簡陋的茅台酒送到了人民大會堂。
這讓在場的汾酒艷羨不已,恨不能雙手拍得啪啪響!
要我說開國大典的菜品是由周總理定,唯獨當時喝了什麼酒得由後來的茅台說了算。
國酒茅台
編寫了國宴用酒後的茅台並不滿足,他們瞄上的是另一方更大的世界:國酒!
他們深深地明白,一旦有了「國酒」這道護身符,足以橫行天下。
於是在爭奪國酒的路上,茅台屢敗屢戰,永不言棄,足足花了兩倍抗日戰爭的時間,無愧自封紅色酒,堅韌不拔之氣概可見一斑。
他們在此期間忙於大大小小的大事小情,還要抽空告汾酒、告五糧液、告劍南春……
原因是2012年工商初審通過「國酒茅台」後,茅台成竹在胸:「我話說完,誰贊成,誰反對?」
結果五糧液、汾酒、劍南春、郎酒等企業站了出來……這些企業不懂事瞎搗蛋,害得「國酒茅台」再次被工商駁回。
膨脹的茅台一氣之下把不給自己「國酒」名分的商標評委也一併告上了法庭,這就有點迷惑了,就差把國家也告上法庭了,結局顯而易見。
2019年6月29日,茅台下線了所有宣傳渠道的「國酒茅台」,「貴州茅台」上線。
2019年8月17日,貴州茅台酒正式告別「國酒茅台」,批次2019-001,迎來了「貴州茅台」背標。
在國酒招牌被摘前,「國宴」、「人民大會堂」等陳釀茅台酒也被叫停,更名為精品,「國宴」茅台壽終正寢。
茅台董事長李保芳也就「國酒」一事書面向汾酒和李秋喜道了歉。
雖然茅台的一系列騷操作被人詬病,但是並沒有影響他的地位價格和股票,反而一路高漲。
汾酒作為曾經的老大,混到今天這個地步實屬營銷差勁,而且遭到98年假酒案的打擊,別說和茅台比,就連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這些也壓汾酒一頭。
有人說茅台像一個土豪爆發戶財大氣粗價格高,但實際上沒什麼文化底蘊,而汾酒正好相反,有歷史底蘊和文化氣息而且價格親民。我覺得這個說法不是沒有道理。茅台最終被摘了國酒的帽子而汾酒還是「中國酒魂」。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一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大家覺得國內白酒哪個比較好喝?評論區見。
福利時間:掌上生活APP,新戶9元吃飯看電影,周三5折享美食,推薦辦卡5張可10元換購Apple AirPods無線藍牙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