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萬說,結婚之前,如膠似漆,恨不得每天都黏在一起。結婚後,有了孩子,看他一眼,我都覺得麻煩,更別提晚上一起睡了!
我有些驚訝,她說的話,畢竟剛結婚兩年,孩子也才一歲多,怎麼就到了這種地步?
小萬說,晚上要起床餵奶,換尿不濕,他睡的呼呼的,看著就心煩,所以,乾脆分床睡了。她帶著孩子,老公自己一個房間。
跟身邊的媽媽們聊了一下,我發現,有了孩子後,分床睡的,還真不在少數。詢問了10位媽媽,只有2位是沒有分床的,其他的都在有了孩子以後,就分床睡了。
有一位媽媽說,現在孩子已經上初中了,雖然周末才回家,但她也已經習慣了,周一到周五分開睡,娃回來了,和老公在一個房間,也是背靠背。
看過加拿大瑞爾森大學做過的一項關於夫妻睡眠質量的研究,其中的數據統計顯示,日本夫妻分床睡比例達到了40%,韓國是19%,美國是14%,中國達到了30%。
這些夫妻分床睡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的,有因為帶孩子不方便的,有吵架的,有對方打呼嚕的,還有的認為,這樣能保持「婚姻新鮮感」。
作為二胎媽媽,我們家也是分床睡,我和娃爹各帶一個娃,有時候倆娃都會跑到爸爸的房間,我就可以獨享一張大床了。等到孩子們再大一些,我們可能也是分床睡的模式,如果需要深入交流,也會在結束後,各自回到各自的房間。
加拿大UBC心理學家做過一項研究,認為夫妻在一起睡,睡眠質量會更好一些。研究人員認為,伴侶的體味,改善了研究對象的心理狀態,並提升了安全感,從而幫助提升睡眠質量。
記得姥姥跟我說過,她晚上睡覺聽不到姥爺的呼嚕聲,就睡不踏實。以至於,姥爺走了以後,家裡人就給她準備了帶呼嚕聲的磁帶,每天晚上循環播放。
但現在的年輕人,好像就沒有這麼多講究了,大家更在意的是,自己的睡眠習慣、睡眠質量,能不能得到保證?
但是,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的親密度,又是穩固家庭關係、親子關係的基礎。所以,有條件的家庭,還是建議及時分房睡,給夫妻感情培養,騰出一定空間,也能讓孩子獨立成長。
一位律師朋友說,因為夫妻長時間分床睡,導致離婚的案例,他每年都要接到好幾起。分床久了,夫妻之間沒有身體接觸,會減少激素的分泌,影響到夫妻之間的親密和情感互動。最後,夫妻關係冷漠,開始有了離婚的衝動。
而且,分床睡時間長了,還會影響夫妻之間的溝通和信任。那麼,有了孩子後,不得以分床睡的夫妻,怎麼維繫親密關係呢?
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幾點進行改善:
√ 加強溝通,經常一起聊聊,關於家庭規劃,關於育兒分工;
√ 保留獨特的親密儀式,比如擁抱、親吻、睡前活動等,彌補身體接觸的缺失;
√ 特殊節日、慶祝日,為雙方準備禮物,或者做一些能增進親子關係的活動;
√ 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改善親密關係(建議夫妻一起)。
有位朋友剛跟老公吵完架,都準備去離婚了。她說,因為老公是IT行業從業者,晚上經常加班,有時候工作沒做完,就帶回家了。因為她擔心,電腦堆孩子有輻射,再加上他總加班,就分床睡了。結果,一分就是三年多。
不光夫妻關係淡薄,親子關係也疏離了許多。孩子每天粘著媽媽,好像忘了自己孩有個爸爸。
然後,他們一起去做了心理諮詢,專家給的第一條建議就是,讓老公從另一個房間搬回來,跟她、孩子一起睡。她覺得有些彆扭,我認為建議很中肯,建議她照著做試試看。
就拿我們家來說,偶爾也是會一家人擠在一起,或者是我們夫妻一起睡的。四個人一張床,雖然很擠,但卻能修正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反而會讓人感覺很溫暖。
所以,如果沒有特別的情況,還是建議夫妻一起睡,或者跟孩子一起(孩子年齡大了需要分床睡)。相信你們的家庭關係,會越來越穩固的。因為,先有好的夫妻關係,才有好的親子關係啊!
枕邊育兒寄語: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媽媽的愛是雨露,爸爸的愛是陽光。希望小樹苗成長為參天大樹,陽光和雨露,缺一不可哦!有了孩子後,你們夫妻分床睡了嗎?你有什麼妙招可以分享嗎?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