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又一機構突然閉店!上百位消費者急了!

想維權,有問題,需幫忙

n海都全媒體記者 林涓 文/圖

門店停業、家長維權、員工被欠薪……

上周海都報報道了

福州知名親子游泳機構「覓蒙」

三家門店突然同日閉店

目前家長們的維權之路

還在艱難進行中

24日

市民王女士在智慧海都平台報料稱

福州另一親子游泳機構

「樂海豚親子游泳館」

(以下簡稱「樂海豚」)

也於6月19日突然閉店了

據王女士了解

目前樂海豚維權群內

已統計的維權金額達90餘萬元

連日來

隨著福州多起預付消費的教培機構「爆雷」

不少家長呼籲有關部門

要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從根本上解決預付消費市場的亂象

家長:

被告知無法退費

需加錢轉課

「19日凌晨收到樂海豚銷售員發來的消息,我都蒙了。」王女士告訴記者,2021年起,她就在樂海豚為寶寶充值上課,截至目前還剩餘316節課,共計3萬餘元。

6月19日凌晨,她突然收到樂海豚銷售員給她發送的一條「入不敷出,真的貼不動了,目前是真的沒有能力給大家退錢」的微信消息,看到消息後,她十分錯愕,當日一大早便來到機構門口,才發現機構大門已經上鎖,門上還張貼了一張由福州市倉山區歡樂頌商場張貼的公告,這才知道樂海豚閉店了。

位於歡樂頌商場的「樂海豚大門緊閉

於是,王女士根據商場公告上的內容進入了「樂海豚門店溝通群」。據王女士了解,目前群內有300餘位家長,其中有100多位家長已做了維權金額登記,達90餘萬元。

王女士

「入群之後,商場的工作人員轉發了一份樂海豚給我們的轉課安排。」

王女士說,樂海豚的負責人僅願意與商場工作人員對接,便通過商場工作人員轉發給家長一份轉課機構名單,「名單里一共有九家機構,但機構類別五花八門,沒有幾家是游泳相關的,而且機構環境也都不好。」記者從王女士提供的轉課機構名單中看到,九家機構中有美術、兒童口腔、兒童攝影等類別,而游泳類的僅有兩家。

這讓王女士和其他家長無法接受。他們認為,當初自己是信賴樂海豚的品牌才充值上課,然而現在負責人表示「無法退費處理,只能轉課」,家長就必須加錢「向下兼容」轉機構的安排,實際上就是「霸王條款」。

王女士

「我們現在的訴求是要求機構退費或者複課,這兩者都沒辦法實現的話,那就給我們安排一些不需要加錢上課的轉課機構。」

商場:

爭取幫助家長維權

24日,記者來到了位於倉山區歡樂頌商場三樓的樂海豚。只見機構大門外上了三把鎖,機構內的設施還未搬離,門上有一張由歡樂頌商場張貼的「致顧客書」,內容寫有——

商場在2024年6月19日巡場過程中發現門店未按商場運營規定準時開門營業。商場管理方及時聯繫商戶要求恢復經營,隨即聯繫門店負責人。門店負責人告知暫停營業。

張貼在「樂海豚」門口的公告

針對上述情況,記者諮詢了歡樂頌商場有關負責人。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商場每周三上午有一場商戶晨會,但19日的晨會上並未見到樂海豚店長的身影。聯繫了店長才了解到,樂海豚負責人臨時通知了員工不再營業,「於是我們商場馬上張貼了公告,組織家長入群溝通,同時也在和樂海豚方積極溝通,爭取幫助家長維權。」

該負責人表示,此前商場方曾提出,如果樂海豚能夠複課,那麼此前所支付的兩個月押金可以用來抵扣兩個月租金,無需再額外支付租金,卻遭到了樂海豚負責人的拒絕,「樂海豚方認為運營成本太高,不同意這個方案。」

同時,該負責人還表示,待大部分家長的需求解決以後,商場將會申請司法介入處理後續事宜。

調查:

監管漏洞明顯

預收費治理僅為督促

記者了解到,目前,教育部門具體負責中小學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管理;科技、文旅、體育、人社部門分別具體負責科技類、文化藝術類、體育類、職業技能類培訓機構的審批和日常管理。

4月29日下午,福州市校外培訓治理工作部署會召開。會上要求,要督促指導校外培訓機構開立預收費資金監管專用賬戶,必須100%納入監管,通過銀行託管、風險保證金等方式落實落細資金監管措施,推廣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台app,積极參与數字人民幣在教培行業中的應用工作,防範「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發生。

監管落地執行地如何?樂海豚的經營範圍涉及健身休閑活動、嬰幼兒洗浴服務。隨後,記者聯繫了倉山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工作人員表示樂海豚作為親子游泳館,並不在該局報備,當記者問及應該由誰監管時,該工作人員表示並不清楚。

那麼歸衛健部門管理嗎?記者又撥打了福州市衛健委的電話,工作人員表示嬰幼兒游泳館不是由其主管的,「我們主要負責的是游泳館日常衛生的監管,應該是體育部門是牽頭管理游泳場所的。」隨後,記者了解到,倉山區市監部門目前已經介入調解。

呼籲:

強化預付式消費行政監管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頻頻「爆雷」,辦卡容易退卡難、突然人去樓空等的情形屢見不鮮。不少家長認為,預付式消費的監管缺位,主管單位不明晰是重要原因之一。

「到底誰能來維護我們的權益?」在樂海豚內充值餘額還剩一萬餘元的劉女士告訴記者,這不是她遇到的第一家閉店的培訓機構了,此前「金寶貝」的閉店便讓她心煩不已。

劉女士

「當時我們去派出所反映情況,派出所只是登記了我們的身份信息後就沒有下文了,然後又讓我們去打12315,打了之後給的回復只是商家給我們出了一個轉課方案,那到底是由哪個部門來監管這些機構的,家長還是不知道。」

多位受訪家長表示,他們最關心的是如何避免違約事件的發生,而非僅依靠事後追責。他們認為,加強事前審批和事中監督是防止教育機構違約的關鍵。

對此,記者發現,一些地方已經做出探索。如杭州富陽區曾推出「富春預付碼」,形成了全鏈條監管;深圳通過數字人民幣的智能合約技術,對預付金既能監管也能追蹤;杭州拱墅區還試點了「先享後付」模式……

此前,中消協曾發布《2023年預付式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完善預付式消費相關立法,細化各環節規定,強化經營者舉證責任;

二是強化預付式消費行政監管,推動聯合整治,實施信用約束和懲戒;

三是加大預付式消費司法救濟力度,減輕消費者舉證責任,建立消費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

四是重視發揮消協組織作用,匯聚社會各方力量,促進預付式消費社會共治。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