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的裝修當中,人們總是很看重窗戶的布置,古人也是,它們認為房屋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窗戶了,我們的房子或者房間都是通過窗戶來接收光照,同時也能通過窗戶來提高室內空氣的流通。如果是在古代,人們就很講究窗戶的設計,對於窗戶所用的材料和風格,和經濟、文化有一定的關聯。
在古代的「城市」當中,窗戶通常由木框架和紙或絲綢製成,這樣這能夠提高屋內的亮度。如果是在古代的農村地區,人們通常會使用一些簡易的材料來製作窗戶,比如木材或者草料,這些材質製成的窗戶,可以讓窗戶里的房間變得溫暖,同時也有防風的作用。
有朋友可能好奇西方的窗戶,在中世紀時期,西方的窗戶會用到石頭或者玻璃,這些也有一定的藝術性。到了如今,工業化加快了,人們通常會使用鋁合金、塑料和玻璃等材料製成的窗戶,而窗戶的款式、設計也極為豐富,可以選擇的材料也很多。
現在人們不僅僅是追求窗戶的款式、材質,還追求在什麼時候打開窗戶比較合適,老人講:「4個時間點不開窗,家人無災禍」,平時不能隨便開窗?
01. 清晨不開窗
我們窗戶能夠起到通風的作用,平時多開窗能夠讓室內空氣更加流通,讓我們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從而讓我們的身體健康。這時候有人說清晨不建議開窗?這其中有什麼道理嗎?因為清晨這個時間段很特殊,大氣層正處於穩定期,這時空氣當中難免有一些污染物,污染物一時半會沒辦法消失。
一般來說,室外的污染物是大於我們室內的,那麼這時候我們選擇去開窗戶的話,就有大量的冷空氣、不幹凈的氣體吹到室內,影響室內的空氣質量,若是身體素質比較差的話,可能還會感冒。所以,許多老人就說:清晨不開窗,太陽升起後再開窗,若平時太早起來,還沒有太陽,這時候窗戶建議關小一點。
02. 霧霾天氣不開窗
除了清晨不建議開窗以外,在霧霾天氣時一樣不建議開窗,這又是為何呢?主要是因為霧霾天氣的時候在空氣當中有許多細微的顆粒物,這也是為何我們說PM2.5超標,簡而言之就是空氣質量不太好,也不達標,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
我們若是在霧霾天氣開窗,就等於我們的室內也進了不幹凈的空氣,若是長期吸入這些不幹凈的空氣,我們的身體多少是會受到影響的。
除此之外,在霧霾天氣出門也要多留意,可以戴好口罩。
03. 天氣太冷的時候不建議開窗
每個地區的天氣都不一樣,有的地區天氣變化很快,溫度也有很大的變化,再加上房屋的結構不同,所以室內的溫度就有很大的差異。當外面的天氣過於寒冷,那還是不建議開窗的,突然開窗容易著涼。若是不開窗怎麼辦呢?其實也可以使用上一些暖氣,或者打開空調來調節室內的溫度,避免我們著涼、感冒。
04. 濕度過大的時候不建議開窗
為何會出現室內濕度大?當氣溫變化大,溫差也就大了,這時候會出現凝水,當外面的溫差變大,高熱高濕空氣就會到室內,這時候遇到了冷水汽凝結,就會在地板和牆壁上產生凝結水,那麼屋子裡就產生了潮濕。另外還有牆體缺少保溫措施等原因,甚至人的呼吸和汗液都能有濕氣產生,這時候濕氣就過大了,從而濕度上升。
平時我們如何來防止屋內濕度過大?當室外有以上特點的時候,不開窗就是了。
總結:雖說平時多打開窗戶是好習慣,能讓室內空氣更好,但要是有了以上的四個現象,四個時間段,那我們就不能輕易去打開窗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