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企高管,賣掉市內房子,選擇通州鄉下生活!

當代人選擇一種鄉下去生活,是一種積極自然的生活方式,並不是逃避厭煩都市的方式,更不是不想工作了,而是不斷的讓自己心裡有個安穩的一個過程。

2018年2月份,我們全家搬到了北京市通州的小村子裡。

當時我租的這個農家小院,已經是破爛不堪,房東說他恰好想把這個院子重新裝修,裝修的費用就折算成房租,我一共花了有150萬。

當時我有一個好朋友是做裝修教設計的,我邀請他過來並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

我提出了一個外方內圓的這麼一個建築裝修構思,從動工到裝修完工整整一年,整個小院的建築面積約有300多平米,分為上下兩層,房子細分起來有14個房間。

我的家庭成員有我和妻子,我們的三個孩子,還有孩子們的外婆。

我們最理想的生活空間,就是家庭成員每個人有自己獨立的私人空間,相對自由,私密。孩子們有自己獨立自我活動遊戲的空間。

外婆喜歡侍弄菜園子,因此在建築裝修設計了一個菜園子。

我們現在的家,農家小院的走向,推開大門走進來,門前是種的一排竹子,起到擋風的作用,接著往前走,院子里種了一棵銀杏樹,綠茵茵的草坪,在往前是自己鋪的一個旋轉樓梯,可以上到屋頂的空中菜園子。

空中菜園子,我們在屋頂鋪了40公分的土做種植菜,春夏秋三季的蔬菜基本滿足我們一家人餐桌。

冬天的餐桌,有蘿蔔、白菜、南瓜,可以滿足冬天的餐桌,對於的廚餘垃圾自己親自動手堆肥,然後再施肥。

在農家小院的北面做了一面攀岩牆,是給孩子們玩的。

從正門進入房間是個門廳,是孩子們玩耍的榻榻米的空間,餐廳旁邊有一個壁爐,廚房合適不算大,旁邊是一個茶室,都是獨立發揮作用。

二樓無形的樓梯用鋼纜線從房頂一直拉了下來的,這樣的空間就比較通透,同時也起到了保堡作用。

主卧室里,是一個禪修的房間,外邊是一個兒童房,有一個月亮門,它是串通的,讓我們隨時照看到孩子。

內院的這一面,就都是用玻璃幕牆做的,把自然太陽光引到屋子內來,陽光從早到晚透過玻璃幕牆輻射到屋子裡,孩子們在從多角度都能看到父母,設計了個既獨立又比較順暢的溝通空間。

我曾在外企做了18年高管,當時收入不錯,辭職搬到農家院就是想給三個孩子,老大12歲,老二8歲和老三3歲更多的陪伴,讓孩子們有更好的成長自然環境。


我們曾經多次搬家,先搬到有百萬庄附近,後搬到了前門大街後,最後從前門大街又搬到了通州農家小院,搬家一次比一次遠離北京市中心。最後徹底遠離繁華住在怡靜的田園。是因為我們嚮往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的恬靜生活。

如今我們自己創業,平時生活簡樸不買貴重物品。

孩子們也不買高檔玩具,自己動手做玩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家庭開支方面盡量節約,但不降低全家人生活質量。

自然的居住生活環境,應該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