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個案例。
一個一歲多的寶寶,曾經連續半年都沒長,在通過諮詢和調理一段時間後,給到了3個月長了3厘米的反饋。
是很不錯的改善了。
我們在回顧的時候,發現這位寶媽剛好整個諮詢記錄保留的還算完整,所以就整理出來給大家分享下。
這是近期的反饋。
本來是偏矮的,現在卻發現3個月內長了3厘米,寶媽還擔心這樣長得太快,會不會不正常?
其實不會。
只要用的是正確的方法,是通過正常飲食和好的營養素得到的增長,都是非常正常的。
只有吃激素或者某些藥物後長得很快才需要擔心是不是不正常。
孩子之所以前面長得慢,後面又快速增長,只是因為做到了「追趕發育」。
在營養學裡一直都有追趕發育的現象存在,追趕發育的意思是:原本因營養不足而導致發育落後的孩子,通過一些方式身體得到營養補充後,實現快速增長。
寶媽不需要擔心長得太快,因為按照一般規律,等發育趨於正常的時候,長勢又會平緩下來。
那麼,這個孩子到底是什麼情況,中間又是如何調理的呢,接下來看。
調理全程
寶媽第一次諮詢是去年10月,
孩子剛一周歲。
當時,寶媽的諮詢里只是簡單的幾句描述(以上聊天為不完全截圖)。
12個月的寶寶,體重 7.7公斤,問題主要是:挑食、飲食單一,發育落後。
為什麼發育落後呢,從短短的諮詢粒,我們春霖老師就分析出了原因:
1、餵養不當;
2、飲食安排不合理,營養密度低;
3、消化吸收不好;
4、貧血,缺乏鐵、鋅等營養素。
同時,也給了這位寶媽調理的建議。
不過當時寶媽沒有重視起來,估計是當下還沒理解,或者是覺得孩子情況不嚴重,所以行動力也不夠。
直到2個月後,這位寶媽再次諮詢。
這次的諮詢信息更完整。
主要補充的問題是:
1、孩子從5個月開始就沒長體重,已經連續半年了;
要知道,一歲以內的孩子增長速度是最快的,但是寶寶卻在這期間連續半年都沒長,這肯定不正常。
2、手掌心和腳底蒼白,查出有貧血;
寶寶很可能早就缺鐵了,因為貧血是缺鐵的第三階段,發展到手掌心和腳底都蒼白,說明已經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營養不足。
這裡要提醒下,大多數孩子都是需要在4-6個月的時候補鐵的,如果不補,後面輔食又沒跟上的話,那貧血肯定會來,且越來越嚴重。
3、生病過兩次,每次都低燒反覆。
這大概率跟貧血有關係,貧血的孩子免疫抵抗力偏弱,容易被感染。
而孩子主要的發育問題,還是前面分析的那三個,只是因為一直沒有干預,所以情況越來越嚴重。
當時溝通下來後,給予的大體調理建議是:
1、先針對貧血給予營養補充劑,尤其是鐵,鋅的補充;
2、改善消化,補充益生菌和助消化的營養素;
3、飲食要做優化,比如孩子當下太依賴喝奶,以致於其它的食物安排太少了,所以應從減少奶量,增加其它食物種類和量開始。
同時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提高食物營養密度,把粥換成軟米飯,菜包括各種肉類、豆類,蔬果和菌菇,食物種類每天盡量安排15種以上。
這次諮詢結束後,寶媽開始重視孩子的調理,認真執行方案。
不過沒過多久,孩子就經歷新冠感染,吃了很多葯,也折騰了挺長時間,陽康之後又持續拉肚子,經歷一系列傷害。
所以整個調理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當時新冠感染開了很多藥物。
新冠期間來諮詢,在老師的建議下,只用到部分必要的藥物,沒有都吃。
因為這個時候,寶媽已經看到營養干預的效果,並意識到不能過度醫療。
寶寶每次有癥狀,都會優先選擇營養干預,用藥越來越少。
所以中間有反饋孩子生病期間以營養干預為主後,有好得更快,胃口也沒有受到很大影響。
再到今年的3月初,寶媽又來諮詢。
當時是因為意識到孩子的身高體重發育已經接近矮小症了,急了,想問需不需要去醫院打生長激素。
那麼,要不要打生長激素呢?
別的孩子不好說,但是這個孩子,很明顯的是因為消化弱營養攝入不足導致的發育落後,肯定是得先把營養補起來再說。
不能一來就直接用這麼暴力的方式去催長。
營養不跟上,卻去打生長激素,這就是在「拔苗助長」。
生長激素的相關問題可查看這篇文章:
所以當時春霖老師是建議這位寶媽先不急著打激素,先按照前面的營養方案執行再觀察一段時間。
考慮到孩子前期頻繁生病,當時老師有把營養方案進行了一些調整(如上圖)。
調整的方向主要加大了助消化的力度,也加強了病後的修復,並再次強調飲食安排,餵養習慣等問題。
另外,春霖老師根據自己的經驗,覺得孩子很可能存在過敏或者不耐受的情況,所以也建議儘早做排查。
果不其然,後來做過敏源檢測後,發現確實存在牛奶過敏。
寶媽也說到孩子出了長得慢,消化弱,同時還有鼻炎和腺樣體肥大的癥狀,這就更印證過敏體質的存在。
所以調理方案里,針對孩子的鼻炎和腺樣體肥大問題,又加入了鼻炎四部曲的相關步驟。
同時考慮到孩子消化特別弱,又很可能過敏,所以建議把奶換成水解的;
再後面寶媽反饋,換了水解奶以後,孩子果然各方面都更好一些,尤其大便成型了。
再後來做了檢測,證實了確實是牛奶過敏。
再到今年5月底,又反饋孩子的貧血癥狀改善得很好,血紅蛋白值從剛開始的104上升到了126了。
直到7月份,又反饋孩子3個月長了3 厘米,整體都在往好的方向改善了。
以上就是到目前為止的全部記錄。
從這裡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發是:
1、發現問題,不要疑慮和拖延,找對方向就馬上去做;
2、長期長得慢,消化弱又容易生病的孩子,很可能存在過敏和不耐受,應儘快去做相關排查;
3、貧血應及早預防,不能等到癥狀明顯才重視;
4、發育不足先考慮營養問題,先集中優化飲食和給予營養,而不是先考慮打生長激素;
5、調理需綜合性的來,包括排查過敏/不耐受、做好飲食優化、加強消化和免疫的調理、不過度醫療等等。不能依賴某個產品或者方法。
只要找對方向並堅持持續,效果就是時間問題。
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