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包全包沒有搞清楚的話,一切只能靠運氣了

裝修裡頭所謂的半包全包,不就是裝修機構營造出來的一個名詞嗎?什麼叫做半包?什麼又叫做全包?半包包什麼?全包又包什麼?


內容只有業主和裝修機構心知肚明世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半包,也沒有一模一樣的全包。它充其量就是個名字而已。


如果你搞不清楚這個實質問題,多半會遇到坑,除非你運氣好遇到一個好人,這個幾率太低,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裝修扯皮的事情了。


裝修一大部分扯皮的原因,其實就是雙方都以為半包全包包含自認為不同的內容,結果有出入,就會有偷項漏項的扯皮。所以搞清楚項目是裝修的首要任務。


如果半包和全包只是名字的話,其中的內容就是雙方協商出來,你必須知道你家有什麼項目,你自己做什麼項目,裝修機構做什麼項目。


這個就太難了,幾乎很少能有業主一次性短時間搞明白,這就形成了信息不對稱。此時,必然碰到人渣利用信息不對稱來坑你,這個是逃避不了的,除非你真的知道的非常詳細。


管他叫什麼名字,作為業主一定要用生活經驗去判斷。什麼項目自己可以做,什麼項目自己壓根作不了。


所以裝修裡頭的半包和全包,通俗點就是什麼項目你自己做,什麼項目裝修機構幫你做


需要現場製作的,業主都作不了,此時必然裝修機構要包括這個項目。

舉例:

1.例如家裡所有石膏板吊頂項目,如果你要做這個項目,必然是裝修機構做,否則方案有這個項目,而裝修機構預算裡頭沒有,那肯定是偷項漏項了,難道你後期重新找個木工單獨做這個項目不成?


2.所有瓦工現場執行的項目,都必須裝修機構做,否則你不可能自己做,也不可能在外頭單獨找瓦工做,失去找裝修機構的意義了;瓦工裡頭不僅僅是鋪磚,這是基本任務《瓦工項目知多少,別只問鋪一平多錢》


3.所有牆面基礎施工必須現場做的,必須由裝修機構去做,這裡一定要分清項目;簡單的如批膩子刷乳膠漆,牆面找平掛網貼布,都必須讓裝修機構做,而例如牆面的各種木質造型,你可以自己找人做,也可以讓裝修機構做,此時就得知道雙方各自做的是什麼,而不是糊裡糊塗,中途各種扯皮。


能成品購買都帶上門安裝的,你可以讓裝修機構去做,也可以自己找人去做,例如小到過門石石材,大到潔具五金等等,但是自己購買一定要知道,安裝誰負責,售後誰負責,衡量利弊決定項目。


不論業主多麼仔細,做多少功課,始終無法逃避的一個問題是,你找的人是人渣。此時所有的風險必須你一個人承受,而人渣是不會給你說清楚任何東西的,巴不得糊裡糊塗中途可以增項加錢,所以弄清楚項目的前提一定是你找到是人,而非人渣。一切又回到了原點--找對人比什麼都重要,人對了在項目不清楚的前提下是不會貿然給你施工的,因為口碑有時候比多干一家活重要很多。

原創專輯目錄,不斷更新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