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美國政壇的焦點再次被唐納德·特朗普的「大手筆」佔據。這位以張揚風格著稱的總統,在重返白宮僅八周後,便以一場奢華改造將橢圓形辦公室推上風口浪尖。從鍍金雕像到歷史肖像的密集陳列,再到爭議性的《獨立宣言》副本展示,這場「黃金風暴」不僅重塑了國家最高權力空間的視覺符號,更折射出特朗普對權力美學的獨特詮釋,以及其與公眾期待的激烈碰撞。
金色狂潮:辦公室的「特朗普化」
踏入橢圓形辦公室,目之所及皆是金光璀璨。壁爐架上排列著七件鍍金文物,邊桌被鍍金鹰鵰托起的大理石檯面取代,門楣上懸掛著從海湖莊園運來的金色天使雕像,甚至連電視遙控器也裹著金箔。這些元素與特朗普的私人莊園風格一脈相承,正如他本人所言:「這讓我對房地產的熱情持續高漲。」而更引發爭議的是,白宮近日公開展示了《獨立宣言》副本——這份由特朗普要求從國家檔案館借出的文件,被懸掛在辦公室顯眼位置,儘管官方聲稱會妥善保管,但照片曝光後迅速被刪除,輿論場隨之分裂:支持者盛讚其「弘揚傳統」,反對者則質疑此舉是「政治作秀」。
除了黃金,歷史肖像的密集陳列構成了另一大視覺衝擊。特朗普將牆面畫作數量增至三倍,近20幅油畫幾乎覆蓋每一寸牆壁,包括華盛頓持劍的威嚴畫像、里根的巨幅肖像,以及傑斐遜、林肯等開國元勛。與前任拜登的六幅肖像、奧巴馬的極簡現代藝術風格相比,這種「畫廊式」布局被媒體形容為「試圖用歷史重量為自己加冕」。值得注意的是,安德魯·傑克遜的肖像被裡根取代,但一座傑克遜雕像仍矗立在堅毅桌旁——這種選擇性致敬,似乎暗含特朗普對「強人政治」傳統的微妙取捨。
個人印記:從世界盃獎盃到「美洲灣」標牌
若說金色與肖像彰顯了特朗普對權力象徵的痴迷,那麼辦公室內散落的個人化物品則暴露了他「展示大於辦公」的偏好。仿製的國際足聯世界盃獎盃、刻有「trump」字樣的金色鎮紙、標榜「美洲灣」(原墨西哥灣)的地圖標牌,這些物件與其說是裝飾,不如說是特朗普政治敘事的實體化。就連瑞典常春藤這類承載白宮歷史的標誌物,也被替換為鍍金文物——一位前官員尖銳評價:「這不像總統辦公室,倒像國王的私人展廳。」
這種風格延續了特朗普數十年的習慣。早在特朗普大廈的辦公室中,窗檯就堆滿獎盃和雜誌封面,牆面掛滿裝裱照片。如今,他將這一美學帶入白宮,甚至計劃改造玫瑰園為「海湖莊園式露台」,並仿照凡爾賽宮鏡廳建造國宴廳。儘管他聲稱自掏腰包,但項目能否在歷史悠久的白宮場地實施仍存疑。
爭議漩渦:權力象徵還是過度自我?
特朗普的改造迅速引發兩極反應。支持者認為,金色與歷史元素的結合凸顯了「美國復興」的雄心;反對者則批評其浮誇,嘲諷辦公室「宛如牛排館」。而《獨立宣言》的展示爭議,更是將討論推向憲政層面——文件作為國家精神的象徵,是否應成為總統個人敘事的道具?
更深層的質疑指向特朗普對總統角色的理解。他打破慣例,將橢圓形辦公室作為每日記者會的舞台、內閣宣誓的場地,甚至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敵對會晤」也在此進行。這種空間的高度曝光與裝飾的戲劇性,模糊了行政辦公與表演政治的邊界。正如一位前白宮官員所言:「每位總統都有權裝飾辦公室,但特朗普的風格更像在經營個人品牌。」
鍍金房間里的權力寓言
特朗普的橢圓形辦公室,如同一面稜鏡,折射出美國政治文化的裂變。黃金與歷史肖像的堆砌,既是對傳統的致敬,亦是對個人權威的強化;爭議性物件的陳列,既是政治宣言,也是輿論博弈的籌碼。當總統將工作空間轉化為「帝王展廳」,公眾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房間的改造,更是一場關於權力合法性與國家形象的話語爭奪。或許正如鍍金天使雕像的隱喻:特朗普正試圖為自己的執政故事,鑄造一座不朽的殿堂——無論這座殿堂最終被歷史定義為輝煌,還是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