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父母,不願意孩子接受鄰居給的東西,只是因為冷漠嗎?

2023年12月03日17:00:13 家居 4467

樓道里遇到了鄰居王奶奶,正熱情的把一些糖果塞進一個小朋友的衣服口袋裡。而小朋友一邊摁著自己的口袋,一邊說:「謝謝奶奶,真的不用了」。

「沒關係,拿著,回家路上吃啊。」

「沒事兒,奶奶給你就先拿著吧」。許是王奶奶太過熱情,孩子的媽媽都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孩子接過糖果道謝後,便跟著媽媽一同離開了。

越來越多的父母,不願意孩子接受鄰居給的東西,只是因為冷漠嗎? - 天天要聞

看著母子二人遠離的背影,王奶奶說:「你說這媽是多嚴格,孩子來家裡坐了好半天,拿出來的水果、糖果一口都沒有吃,最後他媽媽點頭孩子才拿上糖果。怎麼當的媽喲,搞得我家的食物好像有毒似的。」

「王奶奶您想多啦,可能就是孩子養成的一種習慣。」

漠視好意,年輕父母不懂事?

回家後,我把王奶奶的事情跟家人講,結果引來了一場辯論會。婆婆認為王奶奶是對的,是那位年輕的媽媽不懂禮數。

「都是鄰里鄰居的,給孩子吃點東西多正常啊,你看你二嬸在村裡,還幫鄰居看孩子呢,感情好的就像一家人。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怎麼回事,事兒真多。」

越來越多的父母,不願意孩子接受鄰居給的東西,只是因為冷漠嗎? - 天天要聞

先生認為:「不讓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警惕。很多小孩都是因為別人給的一些玩具或者吃的東西被拐賣的,如果總是接受他人的東西,一旦形成習慣,後悔就晚了」。

其實從婆婆跟先生的角度出發,都沒有錯,這是兩代人不同的思路、經歷所形成的不同觀點。

越來越多的父母,不願意孩子接受鄰居給的東西,只是因為冷漠嗎? - 天天要聞

很多人應該都看過《1988》,這是在豆瓣高居9.7評分的一部韓劇。被很多人喜歡的原因,就是鄰里之間的和睦友愛。裡面有這樣一幕:到了飯點,德善、狗煥幾個小夥伴就端著今天的飯菜去給鄰居送去。

越來越多的父母,不願意孩子接受鄰居給的東西,只是因為冷漠嗎? - 天天要聞

這一幕在七八十年代是常見的一種現象,人到中年的我們,幾乎都曾是那些被鄰居照顧長大的小孩,所以在看到這部電視劇後,大家都將自己投射進去。

既然我們都曾經是吃著鄰居百家飯長大的孩子,為什麼輪到自己孩子的時候,卻要求沒有經過大人的同意,不許吃鄰居的東西呢?

這種嚴格的家教,一方面源於禮貌,另一方面源於一組可怕的數據。有傳言,中國每年有20萬兒童被拐賣,被找回的兒童僅有0.1%。據說這是有人利用家長對人販子的恐懼而散布的謠言,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都怕這種情況發生,因為被拐賣的兒童每年不計其數。

越來越多的父母,不願意孩子接受鄰居給的東西,只是因為冷漠嗎? - 天天要聞

由幼兒園為了測試孩子們的警覺性,請警察扮成人販子,利用送玩具與零食的方式,僅半個小時就誘拐了19個孩子。

正是因為別人的「零食與玩具」,可以被壞人有機可乘,如今的家長才會不願意讓孩子接受外面任何人的東西,包括住在隔壁的鄰居。

如何不傷和氣又保護孩子

有時候過於謹慎的做法反而會傷了鄰里之間的關係,怎麼樣才能在鄰居給東西的時候,既不傷和氣,又能保護孩子呢?分享給大家3個辦法:

1、家人不在場的情況下,不可以接受他人的食物或者玩具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沒有辨別能力,對方是自己熟悉的人,或者是喜歡的零食、玩具,不管是什麼身份,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對於孩子來說,都不及零食、玩具更具誘惑力。

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家長需要給孩子立規矩明確告訴孩子,在家人陪同的情況下,別人的東西不要拿,更不要動。如果想吃什麼,想要什麼,回家跟爸媽講,不要去接受別人的東西。

越來越多的父母,不願意孩子接受鄰居給的東西,只是因為冷漠嗎? - 天天要聞

2、在有家人的陪同時,得到允許才可以

有一次朋友帶孩子來我家做客,期間我讓孩子吃水果,結果年僅5歲的小女孩,看了一眼後,又看看媽媽,在得到媽媽的首肯後,她才接受並且禮貌的說謝謝。

不懂規矩孩子,只有不會教育家長。去他人家做客,別人給孩子東西,是禮貌,是熱情,但我們也該教育孩子,不動不拿是基本的禮貌。若是在想要,得到父母同意才可以拿去。這是一種禮貌,一種家教,更是一種原則與安全上的約束

越來越多的父母,不願意孩子接受鄰居給的東西,只是因為冷漠嗎? - 天天要聞

3、鄰里之間禮尚往來

鄰里之間的來往,講究禮尚往來。當孩子接受了鄰居送給的東西以後,作為禮貌也應該拿著一些小糕點或者水果送給鄰居。

育兒小貼士:讓孩子親自去送,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理解感恩,友愛,互助。

拒絕是一種邊界

其實很多家庭不願意讓孩子接受別人給的東西,一方面是為了形成自我保護意識,一方面是讓孩子分寸,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越來越多的父母,不願意孩子接受鄰居給的東西,只是因為冷漠嗎? - 天天要聞

一開始就允許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很可能會養成一種,去了鄰居家隨便拿,隨便動的習慣,這是一種不禮貌,沒有邊界感的行為。

當面對方不會說什麼,但是在背後一定會說,這孩子沒有家教。因為自家孩子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了麻煩。

越來越多的父母,不願意孩子接受鄰居給的東西,只是因為冷漠嗎? - 天天要聞

蔡康永曾經在《奇葩說》中說:「人與人的人際關係,如果一旦超過了那個分寸,就是給別人添麻煩。」

因此,讓孩子學會拒絕,儘早的明白與人之間的邊界感,既不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也不會讓自己活的太心累。

凌晨媽媽來叨叨:

也許有人會說,幹嘛讓孩子從小變得那麼冷漠呢?有時候學會拒絕不是冷漠,而是自我保護。等他們有了辨別能力,有了自我保護的能力,拒絕還是接受,父母自然就不會過於擔心了。年幼的孩子,還是有規矩與約束比較好。誰不想擁有互助友愛的鄰里關係呢,只是社會變得越來越複雜的時候,父母能做的就是教會孩子自我保護能力。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家居分類資訊推薦

李公明 | 一周畫記:生活就是抵抗 - 天天要聞

李公明 | 一周畫記:生活就是抵抗

開欄小語:塗鴉小分隊的人有一句口號: 畫什麼才重要!怎麼畫和畫成什麼,沒那麼重要!圖一 《對工作說「不」》 紙本 彩墨 65cm X 45cm 李公明 2025年5月1日作據「澎湃新聞·思想市場」(2025-05-01),經濟學學者梁捷及政治學學者林垚於4月26日在上海圖書館東館進行了一場關於大衛·弗雷恩(David Frayne)的著作《對工作...
空調都這麼普及了,為什麼風扇又火了? - 天天要聞

空調都這麼普及了,為什麼風扇又火了?

【ZOL中關村在線原創技巧應用】在空調普及率飆升的今天,許多人以為風扇會逐漸退出歷史舞台,成為被遺忘的角落。然而,這個看似 「過時」 的家電,卻在近年來強勢逆襲,重新贏得了大眾的青睞。從辦公區到居家生活,越來越多人開始重新審視風扇的價值,發出 「真香」 的感嘆,這股 「風扇復興潮」 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
寫幾個愛用的貼心手護 - 天天要聞

寫幾個愛用的貼心手護

⚪️ 悅木之源「手膜級」護手霜姜味暖暖一支相當於護甲油+指緣油+護手霜,值哭了好嗎,全方位潤手,香味也像一杯暖暖薑茶,特別適合冬日!⚪️悅木之源「柔酸嫩手精華」我塗這個所到之處都是這個香味,給同事們狂種草!很高級的雪松茉莉香味,而且效果巨突
銅錢草開花了要摘掉,要不然占養分,葉子黃黃的。 - 天天要聞

銅錢草開花了要摘掉,要不然占養分,葉子黃黃的。

這兩天看見銅錢草開花了,銅錢草開花沒啥觀賞性,繁殖也不靠種子。所以銅錢草的花沒啥用,很多人都說直接摘掉就完事。的確是,銅錢草開花只會浪費養分,細心觀察葉片,很多黃黃的葉子了,明顯就是被銅錢草開的花搶佔了養分。然後摘掉這些花,再摘掉那些黃黃的
76歲老人0圖紙0鐵釘造出1200平米絕美木樓,數十年屹立不倒!網友:再世魯班 - 天天要聞

76歲老人0圖紙0鐵釘造出1200平米絕美木樓,數十年屹立不倒!網友:再世魯班

近日,這樣一條視頻火了:76歲的侗族老人,不會畫圖紙、不用一顆鐵釘,僅憑布滿老繭的雙手和腦子裡的「三維建模」,就能造出一座總面積1200平方米的三層雙塔式木樓。視頻里,一位白鬍子老人手持墨斗,站在木塊旁專註地彈線、測量。評論區一片驚嘆:「這才是真正的非遺匠人!」「76歲正是闖的年紀!」「老祖宗的智慧太牛了!...
告訴你一個曬被子的最佳方式! - 天天要聞

告訴你一個曬被子的最佳方式!

被子是我們朝夕相處的「好戰友」,陪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夜晚。可惜的是,雖然「朝夕相處」,很多人卻忽略了它的衛生,想想看你有多久沒曬過你的被子了?天氣漸熱,正是曬被子的好時候。今天就來詳細跟大家聊聊曬被子的好處,以及怎麼曬。
無需動手,瓶蓋竟然會自動擰緊,這到底是什麼原理? - 天天要聞

無需動手,瓶蓋竟然會自動擰緊,這到底是什麼原理?

在互聯網上閑逛時,我發現了一些很有趣的短視頻,它們展示了一種會自動擰蓋的「神奇果醬」。果醬瓶的蓋子竟然會自動擰上?| ktzwcrrk這種果醬來自日本品牌「Aohata」,據說它的瓶子設計很特別,只要把蓋子輕輕放在瓶口,瓶蓋就會自己旋轉擰緊,不再需要手動擰瓶蓋。這種神奇現象在各種社交平台都獲得了不少關注自動擰蓋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