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常說民以食為天,缺少了食物,人自然會生存不下去。
在古時候,人們的生產水平沒那麼發達,尤其是在嚴寒的冬天,食物更是緊缺。通過這樣的經歷,前人總結了一些經驗。
比如這句俗語「有福之人春秋生,無福之人夏冬生」,就很好地體現了,季節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
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深意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01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在春秋這兩個季節出生的人,比在夏冬更加有福氣。這樣的解釋,在現代社會可能不太適用,但在古時卻是十分有道理的。
首先,夏季處於炎熱的時節,若是女子在這個時候生產,在古時醫療條件並不發達,就很容易發生感染,產生一系列的後遺症等等。而且剛出生的孩童,是不能受熱或者受冷的。
而到了冬天,又太過寒冷,若是家庭條件不好的人家中,有孕婦生產,很可能就會引發重大事故。同時,嬰孩最懼怕寒冷,若是保溫措施沒有做好,就會引發危險。
因此,在古人看來,出生在夏季和冬季的孩子,是沒有什麼福氣的。

02

除了上面這種原因,還有另一種是關於食物的。在春天,萬物剛剛復甦,天氣也慢慢回暖,古時候的人們大都是自己種菜,這個時候種的蔬菜,很快就能成熟。飼養的雞鴨牛羊等,也不容易凍死。
在秋天,剛好是收穫的季節,人們所種植的糧食,在這時都能得到豐收,一家人就有存糧了。
出生在這個時候的孩子,他的母親就不用擔心食物的問題,孩子的存活率自然也會大大提升。
若是出生在冬季,可能有的人家,存糧就會不夠,即便能扛過去,孕婦也會無法更好地養育孩子。
就是因為這些,古人才認為有福的孩子,一般都會在春秋出生。但現在的孩子,不論哪個季節出生,都有很好的條件,都是有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