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俗語,可別小看這些俗語,這可是老祖宗生活經驗和智慧的總結。
俗語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涉及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人怕三長兩短,香怕兩短一長」;「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等等。這些俗語雖然帶有迷信思想,但是裡面也包含著老祖宗總結的道理。
陽台作為居家房屋的一種延伸,不僅能加速空氣流通,讓室內空氣清新,還能通透陽光,晾晒衣服,擺放花草等,一些獨特的陽台設計更是一種建築美學的體現。
不過,老祖宗認為陽台放東西,可是有講究的,俗話說:「陽台三不擺,福氣自然來」,「三不擺」指的是什麼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第一:不擺雜物
在一些新式的建築樓房中,陽台變得越來越寬敞,這樣既能最大限度的接納陽光,流通空氣,讓室內明亮而清新,也能給主人留出更大的嫻靜空間。泡一盞茶,看一份報紙,小憩一會兒,這才是生活的享受。
如果在陽台放一些雜物,就破壞了陽台「納新」的功能。雜物長期堆放,很容易發霉變質,使室內空氣變得污濁。比較大的雜物還會遮擋陽光,影響室內採光度,更不用說在陽台休閑了。所以陽台是不能堆放雜物的。
第二:不擺神位
擺放神位,源於古人對神靈的信仰,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古人迷信的認為供奉神位,神靈就會保佑自己人丁興旺,財源廣進。其實,供奉神位已經成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願,雖然知道這是迷信思想,但是對生活的美好願望,還是要有的。
不過,陽台是不適合擺放神位的。因為陽台比較空曠,在開窗通風或者陰天下雨時,神位都會受到影響,封閉的窗戶由於光照強度大,再加上有時會晾晒衣服,也不適合擺放神位。而且人們見到神位一般都會懷著敬畏之心,如果陽台放神位,就沒辦法享受陽光,舒緩心情了。
第三:不擺廚灶
在一些城市中,由於房價過高,很多房子的空間都很小。為了充分利用現有的空間,人們會重新整合資源,美名其曰「內嵌家居」。一些人把廚房搬到陽台上,以節省客廳或者卧室的空間,雖然這樣能充分利用空間,但是廚房和陽台在一起,這是不合適的。
陽台作為空氣的流通第一通道,而廚房卻是產生油煙的場所,這樣一來,陽台就失去了凈化室內空氣的作用,家人長期生活在油煙中,會影響身體健康。
結語
「陽台三不擺,福氣自然來」,這句俗語看似迷信,卻包含著樸素的道理,老祖宗把世世代代生活的經驗,凝聚成一句朗朗上口俗語,正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後人要繼續傳承傳統文化,保護俗語這條古老的小河,永不幹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