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寶今年5歲,身高108cm,在同齡的小朋友當中個子偏矮。回想大寶當初入園的時候身高就有105cm,一直是班裡「拔尖」的小高個。如今二寶都上大班了,瘦瘦小小的一點,我都擔心他明年上小學會不會是班裡的倒數。
看著兄弟倆「最萌身高差」,我也是欲哭無淚。明明吃的用的相差無幾,怎麼就養育了兩個不同的身高類型?說不急二寶的身高那是假話,我一度懷疑這娃發育遲緩,更擔心他身體是不是有什麼異常。
然而,孩子的奶奶對於我的擔心 「不屑一顧」,她仔細看過孩子的手腳和四肢,便一臉篤定地說:「孩子手大腳大,四肢又不短,將來肯定是個大高個。」

對此莞媽不予置否,我還特意去翻閱了一些資料,發現婆婆的這一觀點,還真有幾分道理。且說孩子的腳長,確實和身高有一定相關性,但並不是絕對的。
孩子長個先長腳,是真的嗎?
民間自古有「孩子長個先長腳」的說法。所以很多家長會比較關注孩子的手腳長,認為這是孩子長高的「先兆」。還別說,這個還真的是有根據的。
要知道,人體各部位都是具有一定比例的,而腳長和身高也有相關性。人類學家經過人體測量的大量數據研究發現:成人的身高約是腳長的6.6倍。
單從這一點看,可不是腳越長,身高就越有優勢?當然,這是排除其他干擾因素得出的結論。因為人體骨骼的生長是同步的,當身高增長時,手腳四肢也在不斷生長。
過去人們對孩子身高精確測量條件有限,而手腳變長,衣服就會變短,鞋子也會變得擠腳,因此給人留下的感官知覺更明顯一些。

然而,從生理學上來說,人的身高主要受遺傳因素影響,約佔60-70%的比例。剩下30-40%是後天因素的作用,這些因素主要包括:營養吸收、睡眠情況、體育鍛煉,以及疾病等。
由此可見,無論是手腳或四肢,其長短都與孩子的身高沒有明顯關係。青春期孩子,雙腳的生長突增會早於身高突增,所以僅憑腳長判斷孩子的身高並不準確。同理,以手和四肢長度判斷身高也不靠譜。
用科學方法推算孩子將來的身高,不妨一試
我們擔心孩子的身高問題無可厚非,想知道未來的身高,也不是沒有辦法。現下流行的「遺傳靶身高計演算法」,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
傳統靶身高的演算法(CMH):
男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2+6.5cm
女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2-6.5cm
由於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而父母輩可能存在很多影響身高的因素(比如營養不良、疾病未得到及時治療等)。所以傳統的靶身高計算方法,已經沒那麼準確了,現下我們使用的是更科學合理的靶身高計算公式。

FPH演算法(the Final Height for Parental Hei ght):
男孩身高=45.99+0.78×(父親身高+母親身高)/2±5.29cm
女孩身高=37.85+0.75×(父親身高+母親身高)/2±5.29cm
當然,計算的結果只是一個範圍,並不能代表孩子未來實際身高。因為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實在有太多可變化和影響身高的因素存在,所以大家心裡有數就好,不必太較真。
孩子身上有3種特徵,暗示將來能長高
可能很多家長跟莞媽一樣,看到自家娃身高偏低於同齡人,就焦慮不已。其實我們身邊有不少童年時期矮小,到了青春期逆襲的孩子。
如果你家孩子的身高也不甚理想,那麼看看孩子身上是否有這3種表現或特徵。若有,說明孩子逆襲的幾率很大,家長也能安心不少。
- 骨齡小於實際年齡
人的身高由骨骼決定,而每一根骨頭的生長發育過程都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不同階段的骨骼具有不同形態特點,所以骨齡最能準確反映個體生長發育和成熟的程度。
想要了解孩子的發育情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醫院測骨齡。如果孩子骨齡偏大,說明孩子「早熟」,雖然長得快,可一旦骨骺線閉合,身高就會停止生長。
而骨齡偏小的話,則顯示孩子發育相對緩慢一些。接下來他還會慢慢長,將來趕超同齡人的可能性無限存在!
- 孩子睡眠好、愛運動、營養均衡
孩子處於睡眠時,大腦腦下垂體會分泌更多生長激素。生長激素的作用是促進骨骼、肌肉和結締組織以及內臟器官的生長。孩子熟睡時生長速度是清醒時的3倍,因此只有睡眠充足,才能保證身體充分發育。

另一方面,運動對孩子的身高發育影響也很大。科學實驗表明,縱向的運動(比如跳繩、打籃球等),能促進骨幹骺端的軟骨骨化、骨膜下成骨,使長骨增長和增粗,從而使孩子身高最大限度地生長。
再者,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一些重要的營養元素,如鈣、鐵、鋅、維生素A和維生素D等,要及時補充,才能滿足身高的能量需求。孩子飲食要保持營養均衡,建議每天食物種類包括但不限於肉類、牛奶、蛋類、蔬菜和水果等。
- 青春期第二性徵未出現
眾所周知,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會進入快速增長的階段,並且伴隨出現第二性徵。通常,男孩青春期從12-14歲開始,女孩的青春期從10-12歲開始。待青春期結束,骨骺線便會慢慢閉合,身高增長速度放緩直至停止生長。
當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年齡,但第二性徵並沒有出現。那就說明,孩子發育可能相對遲緩一些,身高快速的階段也相應推遲。
如果說爸爸媽媽自己青春期也有推遲的現象,那麼這個情況很可能會遺傳給孩子。因此孩子「後來者」長高長大的可能性就會更大一些。

寫在最後
孩子的發育是有規律的,過早或過晚發育都不算理想。如果你想更詳細地了解孩子實時發育動態,最好的方式是記錄並觀察孩子的生長曲線圖。對照發育標準,如果偏離太多,就需要及時帶孩子去做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