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馮小剛的一部《私人定製》,讓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定製服務的存在。幾年後的今天,定製服務已經在各行各業遍地開花,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日常。
比如說這幾年非常熱門的全屋定製,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定製服務。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對裝修公司提出要求,從地板到吊頂,再到床頭櫃、衣櫃等各種傢具,進行一場「私人訂製」。
還有現在遍布各大城市的跑腿服務,也是一種「私人訂製」。除了常見的幫人買葯、買菜、遛狗、殺魚,還可以幫人送文件、送鮮花、蛋糕,甚至有些肉麻的情話,也可以讓跑腿小哥幫忙帶話。
可以說,定製服務只有想不到,就沒有做不到的。一位跑腿小哥表示:「這幾年跑腿見識了不少奇怪的要求,有人叫我幫忙去香港換一雙鞋子,還有人叫我假扮成迪迦奧特曼去給別人唱生日歌,反正千奇百怪的都有。」
如果說最近大熱的供銷社,是對市場經濟的一種補充,用個性化換基本保障。那麼各種各樣的定製服務,其實也是一種對傳統服務行業的一種補充,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在定製服務迅速崛起的同時,今年定製商品同樣成為了雙11的大熱門。在京東上面,130多個品牌一共和平台推出了超過1200多個定製商品,成交額已經超過了20億元。
在唯品會上面,衣服、手機殼等各種上架的定製商品,數量相比8月增長了30%,銷售額更是增長了將近一倍。其中,一款定製通勤風大衣的銷量,比平日增長了130%。
從整體來看,定製商品無疑是「萬花叢中一點綠」。在消費態勢疲軟,電商撞上天花板的時候,定製商品交出了一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答卷,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95後網友小章表示:「我現在買東西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定製的產品,首先定製的東西並不比平時的產品貴,而且我覺得定製的衣服穿起來也更有成就感,就好像自己設計的一樣,最關鍵的是,穿出門還不用擔心撞衫。」
隨著Z世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個性化需求日益增長。可以預見的是,不管是定製服務,還是各種定製商品,未來的市場空間還很大,一片商業藍海勢必引來大量競爭對手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