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美男潘安寫了首友誼詩,最終卻成了「詩讖」,斬首時感慨萬千

提及文人墨客,就不得不提西晉文學家潘岳,潘岳是西晉文壇傑出的代表人物,字安仁。潘岳最為現代人所熟知的身份不是文學家,而是相貌,他被譽為「古代第一美男」,居古代四大美男子之首,後人給他起了個名字叫潘安,正因為如此,後人在讚美某個男子相貌俊俏常以「貌似潘安」來形容。

古代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潘岳出生於世家大族之家,其祖父、父親皆是當時的地方大員,祖父潘勖曾任安平太守,其父潘芘任職琅邪內史,潘岳從小生活於安逸,舒適的家庭環境當中,這讓他能夠接受當時最好的教育,給其能夠展現自我創造了一個更加優異的上層社會環境。潘岳自小聰慧,聞名於世較早,被人譽為神童,潘岳少年是就讀於太學,青年之時便已經步入相府,充當幕僚。說實話,當時,潘岳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依附於當時權臣,又廣交好友,居於理想官職,可謂混得如魚得水。

潘安作為西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其之才華,天下聞名,與同時期的陸機齊名,素有「潘江陸海」之稱,對於二者的才華,南朝文學批評家南朝·梁·鍾嶸在其《詩品》中如此評價道「陸才如海,潘才如江」,後人常以「潘江陸海」來比喻某人文學才華橫溢,是個大才子。作為晉惠帝時期最為有名的文人團體「二十四友」的領軍人物,西晉文壇三大家之一,潘岳一生著作無數,令人稱讚的作品如數家珍,比如他所作的《閑居賦》、《秋興賦》、《悼亡詩》、《登虎牢山賦》、《狹室賦》、《哀辭》、《滄海賦》、《懷舊賦》等堪稱一流作品,尤其是他的《悼亡詩》成為了我國文學史上悼亡題材的開先河之作,被譽為悼亡題材文學第一作品,同時也成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佳作。

古代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潘岳的政治生涯在前面筆者已經粗略的談過那就是「依附於當時的權臣」,先後投靠於太尉賈充、太傅楊俊、後軍將軍賈謐等門下,然後這樣謀局註定不穩定,不確定,危機四伏,隨著依附的各大勢力相繼倒台,潘岳的政治生涯也漸顯頹勢,走上了不歸路,後被司馬倫的心腹孫秀誣告,潘岳最終被株連三族。

那麼這個叫孫秀的為何要誣告潘岳呢?原來他與潘岳早有間隙,有宿怨,賈氏的倒台,讓其抓住了機會,趁機謀害了潘岳。在《世說新語·讎隙》記載了這麼段歷史,孫秀沒有得勢時看上了潘岳好友石崇的寵妾綠珠,希望石崇能夠將綠珠送配給他,對於孫秀的為人,石崇嗤之以鼻,而身為好友的潘岳更是認為孫秀為人詭詐,狡猾,當著石崇的面無情地指責披露孫秀之惡,如此兩人被孫秀視為眼中釘。

古代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後來,孫秀當了中書令(相當於宰相),便趁機報復石崇、潘岳,羅列他們罪名,先後將石崇、潘岳抓入大牢,而後又先後押赴刑場。石崇先於潘岳被抓,又先於潘岳押赴刑場,對於潘岳的遭遇,石崇毫不知情,直到在刑場,石崇見到潘岳時,大驚的嘆息道:「安仁,怎麼你也來了。」潘岳笑著回答道:「可謂白首同所歸」。潘岳的回答讓石崇默默地流下了眼淚。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天命,這「白首同所歸」可是當年潘岳為了表達他們之間友情牢固真切所寫的之詩歌,詩歌名為《金谷集作詩》,其中詩的最後四句是「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千古不變的交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似乎與潘岳的「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有異曲同工之妙,潘岳萬萬沒想到當初寫下的一首表達友情堅不可摧的詩歌,竟然巧合預測了自己的結局,後人每每想到於此便會感慨萬千!(文:悔昔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