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前半葉,中國有很多軍閥,吳佩孚也是其中之一。二十年代以後,他更是北洋軍閥集團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屬於後起之秀。那麼曾經試圖武力統一的全國的吳佩孚,究竟有多少兵力?
1898年,24歲的吳佩孚在堂兄吳亮孚的資助下,投靠在聶士誠名下,算是正式開啟了長達幾十年的從軍生涯。1901年初,他考上了開平武備學堂步兵班,學習專業的軍事技能。9月,由於學堂遷到了保定,他放棄學習,到天津陸軍警察隊擔任正目。1906年,他又投奔了時任清軍第三鎮統制的曹錕。吳佩孚是秀才出身,加上機智靈活,作戰有勇有謀,慢慢得到了曹錕的賞識以及重用。
辛亥革命後,吳佩孚已經是團長了。1915年,袁世凱稱帝,他被提升為第六旅少將旅長。隨著軍銜的上升,他手中的兵力越來越多,與曹錕逐漸結成了軍事集團,也就是後來的直系軍閥。吳佩孚不僅自己是北洋軍閥中最善戰的將領之一,被人們稱為「常勝將軍」,而且他擅長治軍,手下的兵紀律嚴明,刻苦訓練,是其他軍隊所不能比的。手中的兵權越大,他的野心也跟著增長。
1920年,直系軍閥與段祺瑞的皖系軍閥發生了直皖戰爭,以直系軍閥的勝利告終。隨後,吳佩孚和曹錕入主北京。期間,他提出召開國民大會,解決國內問題,卻遭到曹錕和其他軍閥的強烈反對,不得不率部回洛陽。不過,他在洛陽也沒閑著。他招賢納士,籌錢練兵,以擴充軍事實力。他把軍事指揮中心設立在袁世凱的離宮,在東西兩側新修50多間房屋供參謀部本部的將領們居住;修間1000多孔窯洞當學生兵的宿舍;修建飛機場,購買飛機,開創了洛陽航空先河。
第一次直奉戰爭時,曹錕將直系的指揮權全權交給了吳佩孚。他率軍將張作霖的奉軍趕到了關外,讓他名聲大振,並成為直系的首要人物。1924年左右,是吳佩孚一生中的巔峰時期。他虎踞洛陽,擁兵數十萬,直屬部隊有5個師和一個混成旅10萬餘人,掌管著直隸、陝西、湖北等地區。吳佩孚過50大壽時,全國各地的達官顯貴、各國駐華使臣、社會名人,都來洛陽向他祝壽,因為他當時是北方實力最大的軍閥,而洛陽自然成了北方的政治、軍事中心。曹錕曾說:「只要洛陽打個噴嚏,北京和天津都要下雨!」。1924年9月8日,吳佩孚以「中國最強者」亮相美國《時代》雜誌周刊封面,成為第一個登上該雜誌封面的中國人。從這個稱號,就可以看出吳佩孚的軍事實力有多強大。
然而,此時吳佩孚和曹錕發生了分歧。前者主張武力統一全國,後者一心想當總統,主張先登上大位,然後再統一。勸說無果,吳佩孚只好回到洛陽,集中精力經營自己的大本營。1926年,他和張作霖在北京會晤,聯合組建了北京政府,一個向南進攻廣東,一個向北進攻北方的國民軍,企圖南北齊下共分天下。最終,兩人的計劃失敗,吳佩孚沒了兵權,張作霖被日本人殺害。
之後,吳佩孚到北平定居,受到了張學良的優待。他抗日立場堅定,「九一八事變」後多次參加抗日活動。日本人企圖利用他的聲望,請他上台當傀儡,出任偽職,被吳佩孚嚴詞拒絕,因此他保全了自己的名節。1939年12月初,吳佩孚吃餃子時被骨屑傷了牙齦,到日本醫院治療。沒想到土肥原賢二指使牙醫,殺害了吳佩孚,時年65歲。誰能想到一代軍閥,最後命喪牙醫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