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將帥,張作霖的墓地破敗不堪,張學良的墓地風景如畫

張作霖直言拒絕了日軍提出的無理要求,並於同年六月四號從北京返回奉天,當列車行駛至皇姑屯地區時,外圍發生劇烈爆炸(日軍預先埋設的炸藥),張作霖身負重傷,於當日不治身亡,享年五十三歲。

張作霖在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死,由於日本人想要報復張作霖曾經的拒絕合作,便把張作霖屍體從張府轉移到了珠林寺,因此,張作霖死後九年才得以順利入土。對於他的事迹,自古以來人們的評價褒貶不一,有的說他是千古罪人,也有人說他是大英雄。張作霖墓位於遼寧錦州市石山鎮南驛馬坊村,葬於張母王太夫人之墓旁。

張作霖和趙氏墳冢。由於張家後人很少來祭拜,這裡只有一些遊客前來,因此比較荒涼,而且墓地四周還是莊稼地,更顯得破敗不堪。英雄遲暮,美人白頭,曾經顯赫無比的東北王,死後的陵墓竟然落魄到如此地步,實在讓人感到心酸,

如今的張作霖墓地已經殘破不堪,簡單的水泥墓地歷經風雨戰火沖刷,已經破損嚴重,而且每年替大帥掃墓的人也很少,一般都是附近的鄉親看不過去了,才回去打掃一番,他的兒子就連他的墓地都沒有去過一次。

圖為陵園外部景觀,一片荒涼,無人打掃,雜草叢生,和兒子張學良的陵墓比起來天壤之別。張學良生前,也曾給父親花巨資修建墓地,名為元帥林。

元帥林按照明清皇陵的風格修建,張學良還命人從北京購買了6000噸明清石刻來裝飾。令人遺憾的是,張作霖最終未能葬入這座奢華的墓地,元帥林成為了一座空墓。

這是元帥林中陵冢正面照,頗具古代帝王風範。

圖為元帥林墓室區。元帥林歷時三年修建,由方城、園城、墓室三部分組成,總佔地14.5公頃。陵園整體建築規模宏偉,布局嚴謹,金壁輝煌,吸取中國古代帝王陵園習俗,又有中西結合的新意。反映出,張學良的良苦用心,不過可惜張作霖也是無福消受。再來看看張學良的截然不同的目的……

張學良死後葬在美國檀香山紀念公園,陵墓佔地面積約兩百平方米,四周有山有海,綠草茵茵,墓前溪水潺潺,陵墓對面是一家日本寺院,鄰居則是一片日本人陵墓,在地下和日本人做鄰居,不知道張學良有何感想。我們倒是想入非非。

張學良和趙一荻的合葬墓。墓台用黑色大理石砌成,正面按豎刻著:「張學良1901—2001;趙一荻1912—2000」。墓台後邊石牆上樹立著十字架,四周是石砌的矮牆,牆外是青翠的草地和樹木,牆內是開滿黃花的扶桑,很是美麗整齊。

【張學良和趙一荻的大理石石棺】于鳳至是張學良原配,雖然兩人與1964年協議離婚, 於鳳心中一直有張學良。於鳳死後墓地旁為張學良留有一處空穴,可惜兩人最終未能葬在了一起。趙一荻陪伴張學良長達72年,張學良一句說,「我虧欠她甚多!」,最終張學良和趙一荻的合葬一起。

【墓地一側的石刻】張學良陵墓入口處有四個大字以馬內利碑石,寓意神與我們同在。

【墓地一側的石刻】由於張學良在晚年信奉基督教,並且在1964年接受洗禮,旁邊一塊上面中英文鐫刻著《約翰福音》上的話,「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亦必復活。」我到很感興趣,他這句話是何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