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可以三妻四妾?錯!一夫一妻才是社會主流

題/一夫一妻制的歷史淵源,在古代一夫多妻竟然犯法?

文/有疾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摘要:

首先要明確一點,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是一夫多妻的變種,兩者是被包含與包含的關係。所以稱中國古代是一夫多妻,三妻四妾往往是不準確的。

不過為啥中國古代能出現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呢?和生產力的發展有關係。

在原始社會的時候,人類對於自然根本談不上什麼改造,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尋找食物往往都成為一個難題,更不用說什麼婚姻關係了。這個時候的人類只能抱團而居,單獨行動往往意味著死亡。

到後來生產力發展,個體勞動成為可能,生產資料歸家庭所有。但是這個時期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就出現了一夫多妻制。

(原始社會的群居生活)

原始社會為啥要多娶老婆?

說白了,一夫多妻制就是保證多生娃,多產生勞動力來保證生產資料的剩餘,保證自己的家庭不會餓肚子。但是這又隨之而來一個問題:絕對的自由往往意味著強者對弱者的剝削。

這個時期就是這樣。

強者有可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也有可能是十七八個娃的父親,總之就是比你人多,比你強大。這樣他就可以用武力霸佔你的糧食和財富,甚至將你當成免費勞動力,用來滿足他的不勞而獲。

於是,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產生了。

(奴隸社會)

奴隸主和封建領主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地位和勢力範圍,他就要保證自己家族人丁興旺。怎麼保證呢?很簡單,多娶媳婦多生娃。

但是這又出現了問題。在奴隸主或者封建領主要去世的時候,就會發現不知道該把自己的財產分給哪個兒子了。這麼多的兒子都有繼承權,不管分給誰,其他的肯定都不會同意,都會有意見。於是聰明的古人就想出了一個辦法。

這個辦法影響了中國後世幾千年,它就是——宗法制。

(秦始皇創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社會國家)

宗法制

有人就要問了,宗法制的核心不是嫡長子繼承製嗎?和一夫一妻多妾制有啥關係?有關係,關係還大了。

首先要明白的就是,嫡長子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所謂的嫡長子就是指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這樣明確的關係就可以保證繼承製度的有序進行,不會出現混亂的現象,避免了許多可能會出現的流血競爭。

(西周宗法制)

而這裡的正妻就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中的「一妻」,放在皇帝家裡就是皇后的位子。

所以「一夫一妻多妾制」和「嫡長子繼承製」是宗法制能夠有效運行的兩個基礎。沒有這倆給宗法制保駕護航,那宗法制就和一紙空談差不多,根本沒有啥說服力。

除了正妻之外,剩下女性生的兒子那就只能叫做庶子,和嫡子的地位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即便是帝王也只能有一個妻子,那就是皇后)

宗法制下的嚴格規定

在歷朝歷代中,對於「一夫一妻多妾制」也是有嚴格規定的。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家庭和國家出現混亂,在嚴格的等級制度下,區分妻與妾、嫡與庶可以保證封建制度的平穩運行。

(宗法制下的稱謂)

就像在漢朝的時候,孔鄉侯傅晏就曾經以「亂妻妾位」的罪名被免除爵位;唐代曾經以明文規定禁止「有妻更娶」和「以妾為妻」;甚至有的朝代對於納妾都有規定,就像在明朝的時候,嚴禁官員納妓為妾,要不然就得被革職。

其實說到底,這還是在封建社會中統治階層為了自己的統治需要而設立的這一系列規定。有了明確的等級制度,皇帝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就會越發的高大,更利於自己的統治。

(葛大爺演的《納妾》裡面可以看到一些門道)

不過也有例外的時候,晉朝的賈充就曾經被司馬炎特殊准許設立「左右夫人」,但是他的前任夫人李婉是因為老爹對司馬家族不利而被誅殺,自己被連坐流放,本身在地位上就比不上賈充新娶的曹魏車騎將軍郭淮的侄女郭槐。

當然,在民間的大富之家也不有理會這些規矩的。反正自己財產多,再多來幾個孩子也分不完,這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電視劇中的賈充)

真正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

清朝在中國各代王朝中可能比較特殊。在它還沒有入關之前,奉行的是「一夫多妻多妾制」,也就是說可以有好多位正妻。但是在入關之後,受漢文化影響日深,慢慢地也就有了明確的嫡庶之分。

不過在乾隆時,兼祧制度被合法化。

所謂的「兼祧」就是一個兒子頂兩家,一家兄弟幾個人只有一個有男性後代的話,這個男性後代就可以娶兩個到三個妻子,同時也為其它幾家延續血脈。

(乾隆畫像)

這其實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平妻」,許多人就打著「兼祧」的名義來娶妻。

最後眼見著宗法制出現混亂,清政府不得不對做出應對——將後娶的妻子視為妾。官方名義上是妾,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該兼祧的兼祧,該娶妻的娶妻,該生娃的生娃,一點都沒受影響。

(清末妻妾成群老照片)

就像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先是與王明華結婚,但是因為王明華後來做了節育手術且兒女雙雙夭折,梅蘭芳在1921年就以「兼祧」的名義娶了福芝芳為妻,一共生了九個孩子。

但是吧,後來梅蘭芳先生又與孟小冬相戀,兩年之後結婚。仍然是以「兼祧」的名義。不過這段婚姻卻不被福芝芳和外界人士認可。當然,最後倆人也和平分手。

梅蘭芳先生在以兼祧名義娶妻的時候已經是民國時期,清政府已經亡了十幾年,但是兼祧習俗仍然流行。梅蘭芳先生尚且如此,在民間這種情況也可想而知。

(梅蘭芳先生一家)

結語

中國歷史上真正確立現代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是在民國時期。不過那個時候各種思潮層出不窮,自然也就包括男女平權的思想。但是人類有著巨大的歷史慣性,納妾的風氣一時半會兒還真沒法改變。

在1930年的時候,首次將男女地位平等的一夫一妻制寫進了法律,但是關於「妾」這個問題卻沒有絲毫的解釋。

直到1935年的時候,才在刑法中規定未經正妻允許的納妾行為被視為違法。但是這個「正妻允許」四個字的水分太大了,說白了還是在默許納妾的行為。

(嗯……韋小寶就不用多說了吧)

中國真正意義上從法律和生活上禁止「納妾」還是在1950年實行《婚姻法》之後,不過在實際生活中……你們也懂的……

說白了,娶多個老婆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男權社會對於女性的壓榨和剝削,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中,真正實現男女平等也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任務。

不過曙光始終會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