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時項羽為何會敗?韓信總結了8個字,郭嘉用1個字點明

提起漢高祖劉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流氓皇帝」。在還未打天下之前,他整日遊手好閒,不思進取。因為天天吃閑飯,嫂子把鍋底都敲得「咚咚」直響。即便如此,他還是沒有醒悟,又重找了個寡婦吃軟飯。而論起武力值,不要說項羽,就連他身邊的樊噲,他都比不上。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打敗了勇冠三軍,且貴族出身的項羽。那項羽為何會敗給劉邦呢?他的老對手韓信總結了8個字,而三國時期的郭嘉卻只說了一個字。

韓信之所以與項羽相恨相殺,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項羽當年對他的忽視。韓信早年家貧,因為痴迷兵法沒有工作,所以忍受了很多屈辱。當陳勝吳廣發動起義,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後,韓信也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但在項梁的軍中,韓信並沒有得到重用,默默無聞,猶如一棵無人關注的小草。

項梁死後,項羽成了軍中統帥,但只是安排韓信當了執戟郎中。儘管如此,韓信也沒有計較。因為他離項羽更近了一步,可以向項羽提出他的想法和建議。但韓信多次向項羽獻計,項羽都沒有採納。在項羽看來,一個小兵就該干好小兵的事,操那麼多閑心幹嘛?韓信在心灰意冷下,這才投奔了劉邦。

而也正是因為劉邦拜了韓信為大將,這才讓楚漢相爭的天平向他傾斜過來。韓信心裡也憋著一股火,一定要讓項羽認識到他自己的錯誤。在韓信的帶領下,漢軍高歌凱進,而楚軍則節節敗退。項羽被打得實在沒辦法,便開始拉攏韓信,打算與他和劉邦三分天下。韓信因為顧念劉邦的恩情,沒有答應項羽,最終在垓下圍殺了項羽。

當事後總結項羽兵敗的原因時,韓信說了八個字:匹夫之勇,婦人之仁。項羽作為一個諸侯王,卻像個武將一樣四處征戰。在楚軍發展的前期,這固然沒有錯,但到了後期,他就應該學會放權,指揮將,而不是指揮兵。他一天到晚用武力嚇唬其他諸侯,導致其他諸侯也對他心懷不滿。而婦人之仁則是指他在鴻門宴對待劉邦的態度上,原本他聽范增的話,殺了劉邦便一了百了。但他卻受項伯蠱惑,對劉邦產生了憐憫之情。最終導致放虎歸山,遺禍無窮。他該溫柔的時候冷酷,該冷酷的時候溫柔,不敗才怪。

而三國時期的謀士郭嘉在總結項羽失敗的原因時,只說了一個字:勢!所謂的「勢」,其實也可以說是人心向背。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項羽巨鹿之戰後坑殺了20萬秦軍,進入關中後又縱容諸侯燒殺搶掠,放火傷人,導致三秦百姓對他怨恨頗深。後來因為封地問題,他又得罪了其他諸侯王。而反觀劉邦,入關後卻封存府庫,秋毫無犯,對韓信和諸侯也很信任。兩相比較之下,劉邦自然更容易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