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正宗的漢族人,如今人口破億,說古老漢語,雖然難懂但好聽

「厓喺客家人,厓講客家話」,客家話成為了最近網路非常流行的話題之一,能不能聽懂客家話,成為了網民非常熱衷的一個挑戰。客家話極具地域特色,比較難懂,但是卻非常好聽。客家人也因為自己的方言,過了一把「網紅」癮。

但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客家話並不是什麼少數民族的語言,而是屬於非常純正的漢語體系,是漢語的七大方言之一。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大部分地區,客家話是一種使用人數非常多的語言。

客家是漢族民系之一,相傳客家先民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征嶺南融百越時期。秦朝建立後,秦始皇為了威服四海,派遣大將趙佗南征百越,之後留在嶺南的秦軍和原住民通婚,形成了客家先民。所以客家人的歷史,非常悠久。

西晉永康元年(300年),中原爆發八王之亂,北方少數民族趁機南下,中原陷入了「五胡亂華」的動蕩局面。大量的漢人為了躲避戰禍,舉家南遷,嶺南的客家人規模進一步擴大。客家人的祖先,很多都是中原南遷的漢人,在新的環境下,漢文化和嶺南原有的文化進行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客家文化。

明清時期,嶺南地區發生土客械鬥,漢族的不同民系之間爆發了激烈衝突。起因就是對鄉村資源的爭端,加上政府挑動和地主制度限制,引發了一系列的械鬥。長達百年的動亂也讓客家人開始一次大遷徙,前往海南、廣西,甚至海外定居。

因為客家人被迫背井離鄉,在人生地不熟的他鄉生活,所以為了抗擊匪患,不受侵擾。客家人非常地團結,大多都是本家本姓人聚居在一起,共渡難關,這就形成了客家人獨特的建築風格—客家土樓。

客家土樓規模宏大,主要形成在明清時期,以五鳳樓、方樓、圓寨三種類型為主,夯土牆承重的大型群體樓房住宅。被譽為「東方古城堡」。客家古樓在建築上吸收了漢族禮制和地方特色,藝術性十足。並且牆體堅固,防禦性極強,成為了客家人抵禦土匪入侵的重要防線。

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爆發。而在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人,幾乎都是客家人。太平天國最開始永安封王的六位領袖,就都是客家人,後期的天國雙璧陳玉成和劉秀成也是客家人。客家話也成為了太平天國的「國語」。在這場抗擊清王朝的農民起義運動中,客家人也顯示他們英勇善戰,不畏強權的精神。

如今,客家文化也在不斷繼承和發展中走進了大眾視野,讓人們開始了解這種獨特、悠久的漢文化。客家話也被稱為中原古漢語的「活化石」,保留了中原地區很多古漢語的用詞和發音,對人們研究古代漢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在的客家語也藉助著互聯網和客家流行音樂成為了新時代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