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吳樾暗殺5大臣失敗,熱播劇《人生若如初見》正式進入各大勢力博弈的階段。《人生若如初見》以晚清清宗室、革命派和北洋集團的博弈為背景,圍繞李現、魏大勛、周遊、朱亞文和謝菽紅等一眾主角展開一系列精彩的故事。這部劇從開播到現在,收視率居高不下,劇中角色持續引發熱議之餘,更是掀起網友對探究晚清歷史的熱情。梁鄉、楊凱之和李人駿學成歸國,帶著拯救中華的雄心壯志,迎接著時代巨變劈頭而來的撞擊。
內憂外患夾擊之下,清政府決定派5大臣出國考察學習,為「預備立憲」做準備。與此同時,吳天白把新做的炸彈交給謝菽紅,委託她送回上海。借著懷孕的掩護和李人駿的意外幫忙,謝菽紅順利把把炸彈交到革命志士宋晨手中。5大臣出發那天,梁鄉出現在護送隊伍中,他瞥見一個神秘的身影,當下就有不好的預感。果然,列車啟動之時突然發生爆炸,巨響和火光震驚了眾人。5大臣和隨行官員中只有兩人受輕傷,其他人安然無恙,革命志士吳樾卻當場被炸死,死狀慘烈。吳樾的結局讓吳天白痛心疾首,他希望通過個人犧牲來喚醒大眾的決絕讓觀眾心酸,也讓觀眾走進那段歷史。
吳樾,安徽桐城人,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小官吏家庭。他早年喪母,家境貧寒卻勤奮好學,曾試圖通過科舉入仕,但目睹清廷腐敗和民族危機後,思想逐漸轉向革命。1902年,吳樾考入保定高等學堂(今河北大學前身),接觸到《革命軍》和《警世鐘》等反清著作,深受鄒容、陳天華等人思想影響。 1904年,吳樾加入「光復會」,與蔡元培、章太炎等革命黨人聯繫密切,一心想推翻清廷。 受日本「暗殺主義」思潮影響,吳樾認為刺殺清廷高官能喚醒民眾、震懾統治者,他一直在尋找時機,隨時準備實施暗殺計劃。1905年,清廷為緩解內外壓力,派載澤、戴鴻慈、端方、尚其亨和李盛鐸五位大臣出國考察憲政,為「預備立憲」做準備。 革命黨人認為此舉是清廷拖延時間、欺騙民眾的手段,旨在維持專制統治,因此決定破壞這一行動。吳樾與光復會成員陳獨秀、趙聲等密謀,決定在五大臣出發時實施刺殺。
1905年9月24日,五大臣在北京正陽門火車站登車啟程,吳樾偽裝成僕從混入車站,攜帶自製炸彈接近車廂。 列車啟動震動導致炸彈意外提前爆炸,吳樾當場犧牲,五大臣中載澤、紹英(隨行官員)受輕傷,其餘人安然無恙。刺殺未達到預期效果,卻震動清廷,也加速了立憲派與革命派的決裂。吳樾的犧牲在當時引發巨震,激勵了後續革命者,革命黨人從溫和方式轉向暴力革命,為後續武裝起義積累了輿論和行動經驗。吳樾選擇以生命為代價踐行信念,成為中華民族革命史上悲壯的一頁。在歷史轉折中,個體的抉擇與時代洪流交織,共同塑造著歷史的軌跡。
隨著吳樾的犧牲,《人生若如初見》梁鄉、楊凱之和李人駿也告別日本留學時的兄弟情深,分別以清宗室、革命派和北洋集團身份開始活動,明確陣營的他們逐漸分崩離析,開始了暗中角逐。最新的劇集中,梁鄉獲皇太后賞識,在軍事學校教習一眾宗室子弟軍事知識,怒扇慶親王家二貝勒立威,親王意欲扶持他,他已然一步登天,成為清宗室的佼佼者。新軍人士李人駿接到指示,和梁鄉搞好關係,以便日後所需。楊凱之在延邊立功,卻心牽革命,他和宋葆全的互動為日後發展埋下伏筆。
風雲詭異,烽火漸濃,《人生若如初見》幾方勢力的博弈即將進入白熱化。果然是頂級編劇江奇濤和實力導演王偉的手筆,《人生若如初見》不似光影倒影,更像半卷未乾的水墨,在宣紙上緩緩暈開塵封的晚清煙雲,將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呈現在觀眾眼。鎖定《人生若如初見》,走進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回望革命志士的足跡,感受那份深沉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