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彝託孤
兩晉以後,國家分裂,南北對峙。南朝宋、齊、梁、陳,北朝東魏、西魏,政權頻繁更替,戰亂不休。
兩晉以後,國家分裂,南北對峙
那北朝的東魏,後來為北齊所代,西魏為北周所代。周主國富兵強,於公元576年,以楊忠為元帥,其弟楊林為行軍都總管,發兵六十萬,侵伐北齊。
兵至晉陽,齊主出奔檀州,只留親軍護衛秦旭和高延宗把守。兩軍相持月余,高延宗被擒,楊林打破城池,秦旭孤軍力戰而死。
周兵得了晉陽,起兵東進濟南。濟南守將秦彝,是秦旭之子。聞知父親陣亡,放聲大哭,就要起兵出戰,為父報仇。
齊主派來協助守城的丞相高阿古,見周兵勢大,主張開城投降。秦彝斥責他偷生無志,決心以死報國,遂傳令兵士緊守城門。
秦彝回到家中,與夫人寧氏訣別。兒子太平郎,年方三歲,托夫人保全,並將家傳金裝鐧留下,以為日後存念。
夫妻正在悲泣之時,忽聽軍聲鼎沸,原來高阿古已開城門投降了。秦彝連忙出廳上馬,手提渾鐵槍,迎戰敵人。
只見周兵如潮水般湧來,秦彝部下雖有數百兵,怎奈寡不敵眾,齊兵被殺得十不存一。
秦彝血透戰袍,箭攢遍體,仍然手執短刀,連殺數敵。楊林搶入,把他刺死,並取了他的金槍、盔甲。
此時城中鼎沸,寧夫人收拾細軟,抱著太平郎,同老僕秦安一道,慌忙奔出家門。
寧夫人東跑西走,無處安身。黃昏時候,來到一條僻靜小巷,聽得一家有小兒啼哭,忙上前叩問。
開門的是一位婦人,懷中抱個三歲孩兒。她將夫人接進門內,問夫人是從那裡來的。寧夫人把被難實情,哭訴了一遍。
那婦人告訴夫人,她姓莫,丈夫程有德早喪,只有這一個兒子,別無他人,請夫人在此權住。寧夫人稱謝,就在程家住下。
不幾日,楊忠安民退兵。寧夫人將所帶珠寶變換,在城外斑鳩鎮租了所房子,與莫氏同住。那兩姓孩子,活潑頑皮,很合得來。
秦瓊,咬金兩人同窗共讀,情同手足
後來,寧夫人將他們送入館中,先生為太平郎取名秦瓊,字叔寶;程一郎取名咬金,字知節。兩人同窗共讀,情同手足。
公元577年,齊都鄴城失陷,北齊滅亡。楊忠獲勝班師,周主大喜,封楊忠為隋公。自此江北已成一統。
楊忠死後,其子楊堅繼承隋公之職。後來周主去世,太子懦弱,楊堅便於581年廢了太子,改國號為隋,稱文帝。立長子楊勇為太子,次子楊廣為晉王。
當時南方為陳朝,陳後主醉生夢死,朝政腐敗。公元588年,隋文帝差晉王為都元帥,楊素為副元帥,領兵二十萬,南伐陳朝。
隋軍節節勝利,589年攻破陳都建康。後主帶了張、孔二妃,躲進一口枯井裡,後被隋兵用繩子吊了上來。陳朝即告滅亡。
那晉王聽說張妃美貌,便差人來取張妃。隋將李淵不允,說二妃是亡國禍根,叫軍士將她們雙雙斬了。
來人回報晉王,晉王大怒,與李淵結下深仇,決意要將他殺害。
隋軍班師回朝,獻俘太廟。文帝大喜,封晉王為太尉,楊素為越國公,李淵為唐公;其餘將士,都各有封賞。
晉王因見哥哥楊勇慈懦,早有奪位之念。如今立了軍功,掌了兵權,謀位之心更切。便與心腹宇文述等密議,用重金收買朝臣,讒毀太子。
晉王於是不惜資財,從朝中宰相,至宮中宦官,都一一厚贈。這些人便都為他說話。只有李淵以人臣不敢私交,拒受晉王禮物。
晉王又拉攏越國公楊素。楊素便在文帝面前誹謗太子,在皇后面前稱揚晉王。文帝聽得多了,對太子起了猜疑。
有個東宮幸臣姬戚,被晉王收買,便誣告太子養馬千匹,想要謀叛。文帝聽了大怒,立即頒詔,將太子楊勇廢為庶人,改立晉王楊廣為太子。
有幾位內臣、大夫進諫,為楊勇辯冤,被文帝一一拿下問斬。滿朝文武,無人敢再言。
只有李淵上疏,為楊勇說好話,請文帝加以憫恤。文帝只得給楊勇五品俸祿,放往濟寧終養。
晉王對李淵越發憤恨,命人散布流言:「李子結實並天下,楊主虛花沒根基。」暗指姓李的人要奪天下。街市小兒紛紛傳唱。
李渾闔家五十二口,被拿赴市曹斬首
歌謠傳入宮中,文帝懷疑是李渾想謀反,卻不以李淵為意。結果李渾闔家五十二口,被拿赴市曹斬首。
晉王的一個心腹乘機奏道:「李氏想當天子,皇上可殺盡姓李的人。」丞相奏道:「殺戮使人心動搖,大為不可。如皇上有疑,不用所有姓李的便了。」
文帝採納丞相意見,將在朝姓李者,全部解甲歸田。李淵趁勢請求回舊地太原,文帝准行,並封他為太原留守。
李淵立刻收拾,派宗弟李道宗、長子李建成,帶領四十名家將,押著夫人小姐車輦上路,望太原進發。
晉王聞李淵出走,只恨不能殺他。宇文述獻上一計:到臨潼山埋伏精兵,扮作強人,待他父子經過,一齊殺絕。
晉王依計而行,點撥東宮騎士,悄悄出城而去。
卻說秦叔寶母子,有一年因濟南遇災荒,就別了咬金母子,遷往歷城縣居住。叔寶長大後,娶妻張氏。一家人依靠積蓄,清貧度日。
秦家祖上傳留下來一件兵器,是兩條一百三十斤重的鍍金熟銅鐧。叔寶賴老僕秦安傳授鐧法,學得一身好武藝,在隋朝為第十六條好漢。
叔寶性情豪爽,好濟困扶危,結交好漢,人稱「小孟嘗」。豪傑王勇,字伯當,胸襟灑落,器宇軒昂,武藝絕倫;叔寶與他交情甚篤,時時一起議論天下事。
濟南府捕快都頭樊虎,濟南城外開旅店的賈閏甫與夥計柳周臣,也都是全身武藝,豪勇俠義。叔寶每每與他們往來。
一日,叔寶正在賈閏甫家中閑話,樊虎忽地走來,對叔寶道:「本府刺史劉芳,招募有勇謀的捕快,小弟已在本官前薦了哥哥。」
叔寶自思是將門後代,志在斬將奪關,開疆拓土,怎甘心為官當差,聽人使喚?他一口回絕了樊虎,拂然而去。
樊虎沒法,就來央求寧夫人。寧夫人知道兒子有大志,但若不由此出身,怎圖大業?勸叔寶不要固執。叔寶是個孝順兒,只得應承下來。
第二天,叔寶同樊虎去見刺史。刺史見叔寶豪勇,十分高興,派他做了個都頭。
當差須要好腳力,二人就到賈閏甫店中,尋一匹好馬。賈閏甫昨日新到四百匹馬,叔寶一一看過,都不中意。
叔寶見是一匹黃馬
忽聽後邊槽頭馬嘶,叔寶舉目觀望,見是一匹黃馬,身高有八尺,但毛長筋露。賈閏甫說,這馬是關西客販來,養了幾月,仍是這樣瘦。
叔寶走到槽邊細看。那馬一見他,把領鬃毛一乍,雙眼圓睜,如見故主一般。叔寶知道是一匹好馬,就向主人要了它。
叔寶帶這黃驃馬回家,不上半月,養得十分肥潤,人人都誇獎叔寶好眼力。
叔寶奉公緝盜,遠近誰不羨慕,都願和他結交,因此山東一省,都知道叔寶是個豪傑。
一日,劉刺史發下一起盜犯,刺配充軍。當堂就點了叔寶、樊虎押解,分別發往潞州府、澤州府投遞。
叔寶忙回家中,收拾行李,拜別母親妻子,同樊虎將一起人犯,解到長安司挂號,然後向山西進發。
一日行到臨潼山。叔寶早就聽說,山上有春秋時伍子胥的祠堂,想去瞻仰一番。就叫樊虎先到關外等候,自己向山上走去。
到了山上,見殿宇蕭條,人煙冷落。下馬進廟,拜了神像,又閑玩了一會,不覺身子睏倦,就卧在神像前面,小睡片刻。
再說李淵一行,這日來到臨潼山楂樹崗地方。日方正午,李道宗和李建成行到林中,忽聽一聲吶喊,奔出無數強人來。
那強人都用黑煤塗面,長槍闊斧,攔住去路,高聲叫道:「快留下買路錢來!」建成吃了一驚,回馬跑往原路。
道宗上前喝道:「該死的賊人,豈不知咱家是太原李府,敢來擋道!」說罷,拔出腰刀便砍。
那建成跑回,對李淵道:「不好了!前面儘是強人,圍住叔父要錢買路。」李淵令建成保護家眷,一面叫家將取過方天畫戟。
李淵正要上前,不料後面又有強人殺來,一齊向他逼近。李淵大吼一聲,擺開畫戟,同家將左衝右突。
原來這強人正是晉王的伏兵。晉王與宇文述、宇文化及父子,閃在林中,見李淵威武,兵丁不敢近身,就用青紗蒙面,衝殺過來,把李淵團團圍住。
那叔寶在廟中正要睡去,忽聽廟外有人馬喊殺之聲,好生驚異。他的坐騎黃驃馬,也在一廂嘶鳴不已,似有賓士之勢。
叔寶急忙上馬,奔至半山,山下煙塵四起,喊聲連天。勒馬一望,只見無數強人,圍住了一起官兵,在那邊廝殺。
叔寶把馬一縱,衝下山來,厲聲叫道:「響馬不要逞強,妄害官員!」沖入陣中,手起鐧落,一連打死十數人。
叔寶順手一鐧,照晉王頭頂打來
叔寶左拼右殺,戰不多時,順手一鐧,照晉王頭頂打來。晉王眼快,把身子一閃,那鐧梢打中他的肩上。
晉王負痛,大叫一聲,敗下陣去。宇文父子一見,忙勒回馬頭,保晉王逃走。眾兵丁無心戀戰,四下逃散。
叔寶拿住一人,問他是何處毛賊。那人慌了,說了原委,又說方才叔寶打傷的,就是東宮太子。
叔寶聽了,嚇出一身冷汗。自思是非之地,不可久留。就放了那人,放開坐騎,向前跑去。
那李淵在危急中遇救,脫離虎口,見壯士一馬跑去,急忙追趕,大叫:「壯士,請住,受我李淵一禮!」叔寶只是跑。
李淵趕了十餘里,仍窮追不捨。叔寶只得回頭說道:「李爺休追,小人姓秦名瓊。」把手搖了兩搖,將馬一夾,如飛去了。
李淵還想追趕,怎奈馬已戰乏,不能前進。風送鸞鈴響處,只聽見一個瓊字,又見他把手一搖,誤認為「五」,就把它牢牢記在心上。
李淵正要回馬,忽見塵頭起處,一馬飛來,只當是強人又來了,忙扯滿雕弓,颼的一箭射去,只見那人雙腳騰空,落下馬來。
又見塵頭起處,數騎人馬趕來,原來是自家家將。李淵對道宗說:「多虧那位壯士,救我一家性命,此恩不可忘了!」
這時,有幾個大漢與農夫,趕到馬前啼哭。一問之下,才知道方才那人是潞州單道,從長安販緞回來,被他誤殺。
李淵對眾人說:「我道是響馬餘黨,誤傷你家主人。死者不能復生,我且與你們白銀百兩,買棺收殮回鄉。」
眾人不理,說道:「誰要你的銀子?俺還有二主人單通,號雄信,他自會向你討命的。」自去買棺收驗,打點回鄉。
李淵與家人會合後,又起程趕路。夫人竇氏懷孕在身,因受驚恐,忽然腹痛,待要安頓,又沒個村舍、驛站。
李淵暫借寺廟安歇
路旁有座大寺,叫承福寺。李淵只得差人與住持說明,暫借寺廟安歇。
三更時候,夫人分娩,生下一個兒子。李淵大喜,取名世民。再借寺廟,寬住幾日。
一日,李淵在寺中閒遊,見屏上有聯一對,詞義深奧,筆法雄勁,落款是「汾陽柴紹題」。便問住持,柴紹是甚麼人。
住持說,這柴紹是汾陽縣柴爺的公子,一向在寺內讀書。李淵就叫住持引路,到書齋去見那書生。
柴紹聽得太原唐公來訪,忙迎接入座。敘談之下,李淵見他語言宏亮,器宇軒昂,心裡很歡喜。
李淵又問明柴紹沒有妻室,有心將女兒許配給他,就當面向柴紹提親,並托住持做媒。柴紹欣然應允。
李淵回去,對夫人說知,夫人也很高興。擇了一個吉日,以住持為媒,正式行了聘禮。
李淵令家人收拾起程
在寺中半月有餘,夫人身體已康復,李淵令家人收拾起程。柴紹隨行,同往太原完婚去了。要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
本故事到此結束,文字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的,看客如果有啥想法,在評論區可以討論起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