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之敗I(60):李彌的私心

李彌這個人,似乎和我們的故事主題一點關係也沒有,但仔細說起來,還真的有關係,他在整個遼瀋戰役中,充當了一個十分有趣的角色。遼瀋戰役沒有開始前,他的部隊兩個軍即第8軍周開成部、第9軍黃淑部被派到冀熱遼邊區,歸范漢傑指揮,不過很快便回到徐蚌戰場,在錦葫地區亮了一個面,露了一下臉,便跑回了蚌埠。等到錦州被圍之時,他的另一個軍第39軍王伯勛部又匆匆從青島出發,加入救援錦州的侯鏡如西進兵團,可部隊還沒有趕到時,不僅錦州早已完了,瀋陽也瀕臨完蛋,於是只好匆匆地在半道上跑了回來,最後退到蚌埠,併入李延年第6兵團。

我們的故事就從蔣介石的一封急電說起吧。正在青島整訓部隊的李彌,突然接到了南京國防部發來的急電,命令他們迅速集結,運往秦葫,歸冀熱遼邊區司令部司令官范漢傑指揮。本來這件事,在年初已經定了下來,可李彌覺得,當時只是個計劃,並不急於去執行,而今天這個命令,是不講條件,不講價錢,必須執行的,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甚至暗示這是蔣總統親自定下來的事,不可變更的。

李彌很無奈,便到了濟南,找他的好友王耀武商議,李彌和王耀武是舊熟人、新朋友,他在江西前線及第8軍的時候,自然是認得鼎鼎大名的黃埔後起之秀王耀武的,而他們真正的交往則是第8軍到山東濰縣之後,李彌打得不錯,出了幾迴風頭,穩固了一些地方,於是便開始了他的生意,主要業務有三項:一是在濰縣建立了一個松山(或許松山戰役是李彌一生的得意之戰吧)麵粉廠,原料是部下到解放區搶劫來的小麥,生產出來的優質麵粉,並不是供應本部部隊的,而是向濟南及徐州商丘各地售賣的,而山東省主席王耀武就是他的一個大商戶;二是利用軍車搞食鹽販運,王耀武照樣是他的分銷商;三是解放區有啥,他便能搶啥,大豆、酒麴、煙草、棉花等物資,甚至是大煙,他都能搞來,王耀武的商店又成了他的「銷贓」門市部。兩個人裡應外合發了大財,因而也漸漸地成了二話不說的好朋友。

王耀武一聽李彌說出國防部的命令,驚呼一聲:「炳仁兄,若執行此命令,凶多吉少啊?」

李彌同樣一驚,說:「佐民兄,願聞其詳。」

王耀武嘆息一聲,這才說道:「陳辭公何等聰明,早已看出東北敗局已定,寧挨國人萬般罵,不擔成敗一罪名,因而堅辭東北行轅主任一職,哪怕把參謀總長一職丟掉也在所不惜。而衛立煌呢,虛名在外,才疏於內,到東北已經半截而毫無建樹,丟城失地,損兵折將,如今東北已經成了三大塊孤立之據點,長春如同一條死蛇,瀋陽如同一條僵蛇,錦州如同一條病蛇爾。」

李彌又問:「佐民兄,此話怎講?」

王耀武說道:「四平街一丟,長春退路已絕,如今又鬧起了糧荒,共軍不用拚死於長春城頭,採取久困之策,三五個月內即可能發生大面積之餓殍,軍心不穩,民怨如沸,還用得著攻打嗎?瀋陽數十萬部隊,聽起來貌似強大,實則不堪一擊爾,一旦離開瀋陽城半步,林同學便讓他們出得來,回不去的。而錦州的范漢傑,時下好一點的是,背靠華北,還能和傅作義聯為一體,相互支援,另有秦葫聯勤基地,物資供應似不用作難,尚可偏安於東北於華北之間,然而此時兵力單薄,如同病夫。於是,范漢傑急需援軍出關,增加實力,而炳仁兄好不容易擴編來的兩個軍,便成了他心中時刻惦記著的肥肉,可你們一旦加入東北戰局,定然是有去無回的。」

李彌瞪大了眼睛,說:「佐民兄,是不是有些危言聳聽了啊?」

王耀武搖了搖頭,說道:「炳仁兄,你部若開錦州,極有可能執行三項任務,那就是,一、空運長春,鑽進閻羅殿;二、打通沈錦線,接應瀋陽主力向錦州撤退;三、固守錦州地區。三條路,沒有一條是生路。讓你李炳仁到長春增兵老長官鄭洞國,明知是死,但你也不得不去,從道義上已經制你於死地,當然,這個可能性不會太大,因為老頭子同樣知道,長春早已完了;而經遼西走廊,接應瀋陽主力,你部當為先鋒,依現在的情況看,即便是你打了瀋陽城,衛立煌也不可能西撤,更何況,以你們兩個軍的兵力,能打通遼西走廊嗎?」

李彌又說道:「我聽范漢傑講,調我們到冀熱遼邊區指揮部去,就是要防守錦州地區的?」

王耀武苦笑一聲,搖了搖頭,說道:「此,照樣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