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周日,宣布拜登的一批特赦令無效,正式開啟對美國極左激進派、共和黨叛徒的反攻倒算,而哪位美國權位會在接下來的清算中倒台入獄?特朗普推動新一輪政潮的背後,最終的政治圖謀,到底又是什麼呢?
時間回到3月14日,美國政府因為持續撥款無法通過參議院,面臨再一次關門。
根據參議院規則,持續撥款法案需要60名參議員贊成,才能過關,而共和黨只有52參議員,需要獲得8名民主党參議員的支持。
當時,民主黨內的極左激進派議員,堅決反對本党參議員支持特朗普,哪怕讓美國政府關門也在所不惜,從而體現民主黨反制特朗普政府的立場。
但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為了顧全大局,最終選擇支持跟共和黨人合作,成功讓持續法案過關,讓特朗普政府避免關門,可這也讓舒默因此成為了眾矢之的。
甚至因為人身安全威脅受到威脅,舒默被迫取消了新書發布會。
持續法案帶來的風波雖然不大,但卻突顯了特朗普面臨的困局。
民主黨的激進派如陰影之中的刺客,隨時準備偷襲特朗普,而黨內建制派的叛徒餘燼,也在蠢蠢而動。
可偏偏特朗普上任以來,不管是效率部的大舉裁員、削減開支,還是俄烏和談、波及盟國的貿易戰,都是在挑戰美國的傳統政治秩序,不僅美國的國運面臨十字路口。
全球經濟也面臨轉折,是走向新的繁榮周期還是又一輪危機?
所以,特朗普輸不起,他需要新的政治籌碼,反制民主黨激進派,跟黨內的叛徒餘燼。
3月16日,特朗普在真實社交上發文聲稱,拜登簽署的一千多份特赦令無效。
因為這些特赦令,是由自動簽字筆署名的,而昏昏欲睡的拜登,根本就不清楚這些特赦令的存在,所以不僅這些特赦令無效,甚至相關涉及的人員還面臨違法指控。
自動簽字筆署名,源於奧巴馬政府,本來是一種總統出訪時,不耽誤行國務的措施,後來逐漸成為非重要文件,總統簽名的常規手段。
可根據美國法律,非總統親筆簽名的法案,其實是不具備相應法律效力的。
這也讓特朗普找到了新的政治籌碼,因為那一千多分自動簽名的拜登特赦令,不僅包括了福奇博士、馬克·米利將軍,這樣「反特朗普」的前特朗普政府成員。
還包括了「國會山暴亂」國會調查委員會的議員,其中就有共和黨叛徒利茲·切尼、亞當。
其中利茲·切尼是共和黨建制派的未來核心,特朗普如果對她引而不發,將能夠更好的讓黨內保持團結,而金辛格已經引咎辭職。
而剩下的七名議員,則都是民主黨的眾議院權貴,譬如時任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亞當·希夫。
在1月6日委員會成立之後,希夫雖然不是這個委員會的主席,但卻是民主黨這邊,跟切尼同等的「風頭人物」,希夫也因為「清算川普,捍衛民主」的政治資本,在2024年,成為了加州聯邦參議員。
而其他的六位民主黨成員,有三位來頭不小。
本尼·湯普森是密西西比州的民主黨主席。
佐伊·洛夫格倫在過去四年里,是眾議院行政委員會主席。
皮特·阿吉拉爾則是佩洛西的繼位者,如今眾議院民主黨領袖。
而剩下的墨菲、拉斯金、盧里亞則是民主黨建制派在近年以來,著重培養的新星。
特朗普如果讓拜登的特赦令真的作廢,那麼你湯普森、洛夫格倫、那阿吉拉爾以及希夫,都將面臨特朗普司法部的威脅,特朗普就可以增強對國會民主黨人的影響力。
從而推動他的規模減稅計劃,以抵消貿易戰帶來的美國通脹上升,為中期選舉鋪路。
最終順利完成這屆任期,特朗普「削減赤字,振興經濟,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政治布局。
事實上,拜登政府在卸任前,特赦希夫等人,就是預防性特赦,避免遭到特朗普上任後的特赦,但最終還是被特朗普政府抓到了破綻所在。
而諷刺的是,特朗普聲稱「昏昏欲睡的拜登,對特赦一無所知」,也並不是憑空捏造。
現任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就在今年1月份時,接受自由新聞報的採訪時表示。
「在跟拜登的會面中,我談到了2024年凍結新液化天然氣出口的行政令。」
「但拜登總統說,我沒有這麼做。」
不過,最終,拜登特赦令是不是無效,其實懸而未定。
特朗普在周日的空軍一號上,接受媒體上就表示。
「這由是我決定。這將由法庭決定。」
而就算拜登的一部分特赦令作廢,也不會危及亨特·拜登,因為拜登為了顯示重要,亨特的特赦令,是他親筆簽署的。
而因為拜登特赦令無效風波的第一批波及者也出現了。
特朗普在3月17日宣布,取消拜登家族的特勤局保護,根據美國傳統,只有卸任總統及其夫人可以繼續享受特勤局保護,而其家族則不再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