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無聲,歷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觀察者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
1932年3月11日
國民政府發表宣言否認偽滿洲國,並發表中日間關於東北事變來往牒文。
國聯通知和平解決遠東事端決議案,授權特別委員會,停止中日敵對行動,規定日方撤兵及國聯過去各決議案之實行。
國聯調查團離開日本到中國。
1933年3月11日
日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認為熱河作戰告一段落,本日從錦州回到長春。其部下第8師團位於古北口,混成第14旅團位於喜峰口,混成第33旅團在界嶺口、義院口,第6師團在赤峰一帶作戰。
日軍在喜峰口全線炮擊我軍陣地,中國軍隊37師主力趕到增援,白刃爭奪高地。
日軍第8師團川原16旅團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再攻古北口、侵佔關口。守軍第25師師長關麟征負傷,由73旅旅長杜聿明代師長。
半夜,趙登禹、佟澤光各率2個團殺入敵宿營地,繼9日後再次夜襲。趙登禹旅還派兵繞敵後,襲擊日軍炮兵陣地。我方此後廣泛、加力宣傳大刀隊,大大鼓舞士氣。
29軍大刀隊
閻錫山由太原到石家莊見蔣介石,商決由晉、綏軍隊負責防守察省。
張學良發出下野通電:「此次蔣公北來,會商之下,益覺余今日之引咎辭職,即所以效忠黨國、鞏固中央之最善方法,故毅然下野,以謝國人。」
蔣作賓到南京,見林森報告使日情形。
1934年3月11日
國民政府為溥儀稱帝發出通告,稱:「偽組織改稱帝制,群情憤激,環請聲討」「惟政府始終認定此種傀儡,初無獨立之人格,不成為討伐之對象,而跡其賣國行為,自應以危害民國同科。」又訓令直轄各機關嚴懲漢奸。
戴季陶、居正等人在上海發起組設「時輪金剛法會」。本日開發起人會議,通過辦事簡章八條,推段祺瑞為理事長。
上海航業公會呈請交通部修訂中英、中美商約,收回航權。
1935年3月11日
日在承德設立領事館,積極辦理向熱河移民。
于學忠自南京赴浙江莫干山,向黃郛報告冀省政情及新編保安隊開入戰區事。
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被任命為「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另據葉劍英對成立會議當天遭遇轟炸的回憶,以及軍委三局政委伍雲甫日記對轟炸的記載,也可能是12日。
東北抗日游擊隊出沒哈爾濱附近。
中東路買賣草約由日外相廣田、偽滿駐日公使丁士源、蘇駐日大使尤列尼夫在東京簽字。20日經日本樞密院通過。
外交部對日蘇中東路買賣發表聲明,抗議蘇聯出售該路為非法,聲明中國保留對中東路之一切權利。
1936年3月11日
有田八郎謁行政院長蔣介石就調整日中關係交換意見。
自國民政府頒布《維持治安緊急治罪法》以來,北平軍警鎮壓學生運動,被傳學生甚多,計清華大學有21人,東北大學46人,中國學院42人,北大5人。此外,北平大學、法商學院、輔仁大學、民國學院、中山中學也有學生被傳。
劉志丹紅28軍從神府羅峪口東渡黃河,由興縣向南推進。
1937年3月11日
國民黨中政會推汪精衛赴綏遠主祭抗敵陣亡軍民。
國民黨下令禁止發售上海出版的《文學月刊》《新認識》《讀書生活》等13種進步刊物,並限兩日內將存刊全部銷毀。但這時國民黨卻縱容《文化建設》、《中國研究》等雜誌,對中共肆意誣衊,發表各種破壞合作的言論。
國共西安談判代表討論賀衷寒起草的總結性條文,又未取得一致意見。
1938年3月11日
日機30架4次空襲西安,我空軍迎擊,日機在郊區投彈10餘枚後,向東飛逃。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法執行總監部發布維持治安布告,宣布:今後各部隊如有「強拉民夫,私宰耕牛,奸淫擄掠,擾亂地方」及「搶劫民財,綁架勒索」等情事,定以軍法從事。
中央廣播電台遷重慶播音。
張自忠第59軍一部收復安徽臨淮關。
八路軍120師在收復晉西北岢嵐城後乘勝追擊至三井鎮,殲敵300人,敵退五寨。
129師決定以386旅補充團去道清路破壞鐵路,配合主力作戰,並建立長治以南根據地。
1939年3月11日
日軍侵佔河南濟源,次日為我軍克複。
華北偽臨時政府頒布幣制統制規程,在日佔區實行,強迫人民用「聯合準備銀行」貨幣,禁止法幣流通。
國民政府設精神總動員會,蔣介石任會長,隸屬於國防最高委員會。次日頒布《國民精神總動員綱領》和《國民精神總動員實施辦法》,綱領強調「國家至上,民族至上;軍事第一,勝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強調軍令政令之統一。
抗聯第1路軍楊靖宇部擊潰吉林樺甸木箕河日軍森林警察隊;另一部在蒙江板河襲擊偽軍(河名暫不可考,暫刪除)。
1940年3月11日
偽滿決定自1月1日起進行第一次國勢調查。
八路軍殲滅朱懷冰的第九十七軍大部。蔣介石嚴令鹿鍾麟、朱懷冰、石友三、孫良誠、丁樹本等殘部,不準南渡黃河,並受龐炳勛指揮。
衛立煌令國民黨第9、14、27、47、93等軍集結山西高平、陵川地區;41軍、71軍渡黃河北進;40軍由陵川向豫北林縣開進,進攻八路軍。
毛澤東在延安中共高幹會議上作《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的報告。全面論述了對國民黨實行又聯合又鬥爭,以鬥爭求團結的政策。提出「發展進步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和在對國民黨頑固派鬥爭問題上的有理、有利、有節的策略原則。
中共中央指示瓊崖部隊必須堅決改變過去依賴國民黨的方針,要自力更生,盡量擴大,要加強領導,嚴防漢奸頑固派的襲擊和瓦解陰謀。
1941年3月11日
美國會通過並經羅斯福簽署的軍火《租借法案》,即日生效,即《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全稱《中美兩國政府關於適用1941年3月11日美國國會法案所認可規定之互相援助以執行抵抗侵略戰爭之原則協定》,簡稱《中美互助協定》或《租借協定》。
1942年3月11日
日本就南方軍初期作戰評價說,重慶之抗戰意志雖未衰退,重慶方面的統一戰線亦尚不易分裂,但緬甸援蔣路線之被切斷,使之受到嚴重打擊。
日軍在浙江象山港登陸。在山東犯菏澤、曹縣一帶地區。
史迪威離重慶飛緬甸。蔣介石於早晨對史迪威說:「我已下了命令,要第5和第6軍聽你的指揮」。還說:他已告訴兩個軍的軍長杜聿明和甘麗初將軍以及總參遠部的林蔚將軍「絕對服從你的命令」。史迪威到緬甸。中國遠征軍200師摩托化部隊開到緬北錫當江畔(今錫唐河)之東吁(在仰光以北260公里),與英緬軍聯防。
1943年3月11日
「掃蕩」江蘇鹽阜各路日軍開始向蘇北新浦、淮陰、鹽城等地撤退。
汪偽最高國防會議第8次會議:1、決定成立「全國商業統制總會」,指定唐壽民任理事長,負責收買配給統制物資、物資交換、營運、軍需物資的採購;2、通過《戰時物資移動取締暫行條例》,規定自16日起在蘇浙皖3省及南京、上海實施。
宋慶齡對記者發表談話,主張實現孫中山的三大政策,予各黨以同等機會參加抗戰建國工作。
1944年3月11日
蔣介石在重慶發表演說:重彈爛調,堅持消滅異己的反動方針。
太行行署工商管理總局在冀南涉縣索堡召開工商局縣區分局長、商店、工廠經理聯席會議,研討了生產度荒、調劑糧食、搶收棉花、突擊紡織、完成軍布、開展手工業生產等項工作,在貿易方面強調了組織點滴輸出,加強對敵鬥爭。
1945年3月11日
偽滿修改《國民勤勞奉公法》,勤奉隊適齡年齡延至30歲。
中國軍隊收復江西遂川,擊斃日軍中隊長以下200餘人。
顧祝同派其秘書謝企石會見周佛海,轉告國民政府「感望南京與重慶配合,共同『剿共』」。
昆明文化界李公朴等342人發表《關於挽救當前時局主張》,要求國民政府立即召開能代表人民的國民大會;由該會產生的聯合政府保障人民各種自由;徹底改組統帥部。
1946年3月11日
歌曲《松花江上》的作者張寒暉,因肺水腫病情急劇惡化,不幸離世。
(綜合、修訂自《中華民族抗日編年》《中國抗日戰爭大事記》《八路軍大事記》《新四軍大事記》《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大事記》「抗戰直播」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