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其戰鬥履歷,熠熠生輝:參加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參加萊蕪戰役、濟南戰役,參加解放舟山群島、抗美援朝,挺進大西北籌建第一個導彈實驗基地……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一
孫繼先(1911.2—1990),曹縣梁堤頭鎮後劉村人,1911年2月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里。自幼割草、放牛、習武,到十八九歲時,便挑起了家庭生產的重擔。
1931年1月,孫繼先到濟寧參加馮玉祥部二十六路軍新兵營,不久隨部隊來到江西。在寧都,他參加了「反帝大同盟」。同年11月,二十六路軍在趙博生、董振堂率領下宣布起義,編為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孫繼先被編入瑞金獨立第四師教導大隊,任區隊長。193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任紅二十二軍六十四師連長,後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三、四次反「圍剿」鬥爭。1933年11月,入紅軍學校學習,半年結業後,任江西模範師三團三營營長。
1934年10月,紅軍長征開始,孫繼先調任先遣團一營營長,面對國民黨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義無反顧,英勇向前。率部參加了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等戰鬥,多次出色地完成了戰鬥任務。
這個歷史時期,由於紅軍武器簡陋,常與敵人近身肉搏,政治可靠、功夫在身的孫繼先帶領的紅一團一營,常常充當開路先鋒。
1934年底,湘江突圍時,我軍被敵人重兵包圍在湘江岸邊,他率領全營與敵人展開激烈的廝殺。戰鬥到最後,全營的子彈打光,他就抄起大刀,舞得虎虎生風,率領敢死隊,殺出一條血路。全殲敵人後,大家發現他渾身是血,大刀已經卷刃了。脫下衣服才發現,那血竟都是敵人的血,他的身體居然絲毫未損。
這把開路大刀在強渡大渡河時再一次突顯神威。強渡大渡河是紅軍的一次生死之戰,能否渡過河去,是紅軍能否繼續前行的關鍵,甚至是中國革命的關鍵。1935年5月,在安順場,孫繼先親自挑選並帶領17勇士強渡大渡河,奪取並控制了渡口陣地,掩護後續部隊渡過大渡河,為紅軍長征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孫繼先一戰成名。這一戰,被載入《西行漫記》,為世界所矚目。
(斯諾與大渡河勇士的合影照)
1935年10月,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孫繼先任陝甘支隊連長,11月,相繼參加了直羅鎮戰役和東征作戰,後調任團參謀長、師參謀長。
二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孫繼先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參謀長。1938年1月任一二九師挺進隊隊長,3月挺進隊改名為津浦支隊。他率部深入冀魯邊區,開闢了東光、鹽山、南皮等根據地,參加了常生口、黃底崖等戰鬥。
1939年5月,日偽軍5000餘人分9路向一一五師駐地泰西陸房合圍「掃蕩」。在師機關面臨嚴重危險的關頭,他指揮部隊搶佔鳳凰山,奮勇抗擊,掩護了師部安全突圍,斃傷敵1300餘人,打破了敵人消滅一一五師的企圖。
1940年8月,孫繼先調任第二旅旅長、教導第一旅旅長,率部挺進魯南,在沂蒙山區極端艱苦困難的條件下,多次粉碎日偽軍的「合圍」「掃蕩」。1943年7月,調任山東抗大分校副校長。次年5月任魯中軍區三分區司令員,9月,他指揮部隊進行葛庄戰鬥,打死日軍300餘人、偽軍500餘人,生俘日軍20人,偽軍360餘人,繳獲兩門炮及槍支彈藥一宗。新華社向全國播發了這一勝利消息。
解放戰爭時期,孫繼先依然是一馬當先,戰功赫赫。
1946年6月,孫繼先調任山東省野戰軍第四師師長,率部參加了萊蕪戰役。1947年4月,任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副司令員,5月奉命率部從孟良崮東側秘密插入敵縱深,割裂了敵74師與其友鄰83師的聯繫,完成了對敵74師的包圍。經激戰2日,全殲敵74師32000餘人。其後又相繼參加了泰安、沙土集、洛陽、開封等戰役。是年底,孫繼先任第三縱隊代司令員。
(萊蕪戰役要圖)
1948年9月,第三縱隊奉命北上,參加濟南戰役。是役,三縱從城西南擔任攻擊任務。戰鬥打響後,部隊迅速掃清外圍,攻佔商埠區,斃傷敵2400多人,俘1200多人。10月下旬,孫繼先率第三縱隊並統一指揮兩廣縱隊和冀魯豫獨立一、三旅,參加淮海戰役,擔任佯攻任務。11月,淮海戰役全面展開,孫繼先率部向邱清泉兵團發起攻擊,阻止其向東增援,保證了華野圍殲黃百韜兵團。21日,又率部插入徐州之南,以一個縱隊頂住敵兩個軍的多次進攻,打破了敵「南北對進」的企圖。30日,當徐州之敵杜聿明集團30餘萬人向蕭縣、永城逃竄之際,他又奉命參加追擊圍殲戰鬥,終將敵殲滅於陳官莊地區。此戰,共殲滅和俘虜敵軍3萬餘人。1949年1月,孫繼先任22軍軍長。4月,率軍勝利完成渡江作戰,奉命向浙江進軍。1949年8月至1950年5月,孫繼先率部進行了舟山戰役,解放了舟山群島。30集電視連續劇《解放舟山》復原了這段歷史。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電賀舟山解放:「這個勝利,打破了台灣殘匪利用舟山群島為根據地對華東實行封鎖轟炸騷擾的計劃,進一步造成了解放台灣的條件。」
三
新中國成立後,孫繼先於1950年11月任七兵團兼浙江軍區參謀長。1951年1月,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兼任該系副主任,1953年留任高級系主任。1957年9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二十兵團副司令員。
1958年10月,他突然接到命令回國,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受命「籌建導彈試驗靶場」。聶榮臻元帥親自跟他談話:「我們現在就是要走科技事業的長征路,要爬尖端科學的雪山,渡新時期的大渡河!這是關係軍隊和國家未來發展前途的大事,這個重要任務,對我們是一次新的考驗,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完成好這個任務。」孫繼先就這樣受命承擔了對國防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任務——籌建第一個導彈試驗基地。
(導彈司令孫繼先)
那時一進入基地,就幾乎與世隔絕。孫繼先本人在戈壁灘工作期間,從未在公開場合下露過面。
1959年2月18日,孫繼先被任命為20訓練基地司令員。他奉命組建的導彈試驗靶場部隊,成為我國最早承擔陸、海、空三軍各種類型導彈試驗任務的綜合型發射試驗部隊。
當年,孫繼先在戈壁灘,真正見識了「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天空飛鳥絕,大雁不落腳」的景象。他們提出的一個口號是:干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
20基地的初創,正是三年困難時期。孫繼先明確表示:國家面臨困難時期,他只按當地標準拿工資,補貼一分不拿。司令員不拿,別人誰還敢領?直到國家經濟狀況好轉以後,20基地才恢復邊疆補貼。
1960年11月5日晨,孫繼先陪同聶榮臻、錢學森等進入了敖包山指揮所……「隆隆」巨響,震撼著荒原。中國自己生產的導彈「東風1號」在滾滾氣浪中騰空而起,飛向大漠深處。幾分鐘後,導彈在預定彈著區爆炸,騰起衝天的煙柱!聶榮臻元帥緊緊握著孫繼先的手,激動地說:「謝謝你,感謝基地,感謝基地全體參射人員。你們為祖國爭了光,爭了氣!……這是解放軍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此以後,我們有了自己的導彈了!」
(1960年底,聶榮臻元帥在基地視察)
1962年5月,孫繼先調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1970年5月,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1975年8月改任濟南軍區顧問,1982年離休。1990年病逝於濟南。他去世後,他的家人遵照其遺願,把他的骨灰埋在了青山頭一側的烈士陵園。
孫繼先在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為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赫赫戰功。開國中將孫繼先是曹縣人永遠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