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敵我四大特務機構:76號和中美合作所有多神秘?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心飛揚

編輯|t


引言

抗戰時期不僅僅是槍炮戰爭,暗處的刀光劍影同樣驚心動魄。四大特務機構在敵我交鋒中展開生死較量,背後不乏爾虞我詐、策反滲透、暗殺復仇等驚險橋段。

在地下戰場上,軍統與日本特高課、76號等特工機構你來我往,最終鬥智斗勇,影響了整個戰局。

76號的「殺人狂歡」

1940年的上海,燈紅酒綠,紙醉金迷,表面上是東亞最大的商業中心,實際上卻是一個戰火包圍下的風暴眼。

在這個表面風光的都市裡,隱藏著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魔窟——極司非爾路76號,簡稱76號。這個地方不是別的,正是汪偽政權的特務機構,被稱為「東方的蓋世太保」。

日本人花錢扶持,汪精衛賣命支持,丁默邨、李士群這些人帶著一幫地痞流氓,專門干那些傷天害理的事。

暗殺、綁架、酷刑,樣樣不落。從1939年到1943年,僅僅四年,76號製造了三千多起暗殺和綁架案件,每年上千起。

上海的抗日誌士、軍統特務,甚至普通百姓,只要被76號盯上,基本都沒個好下場。最出名的例子,就是1939年他們策劃的「上海新聞界大清洗」。

短短兩年間,光是被槍殺的抗日記者就有十幾人,其中包括《大美晚報》的朱惺公、《申報》的金華亭等人。

他們的手段之殘忍,堪稱「人間地獄」。當時,76號的「刑訊三十八套」臭名昭著,吊打、老虎凳、灌辣椒水、電刑、鋼針刺指,十八般酷刑輪番上陣。

有個廚師,原本只是給76號的高官做飯,結果一天晚上居然夢到自己被拷問,驚醒之後,竟然直接跑到地下牢房,挑了個犯人來一頓暴打,這才安然入睡。

這種心理扭曲的狀態,簡直比魔鬼還恐怖。但76號再囂張,也逃不過「多行不義必自斃」的下場。

1942年,軍統派出行動隊,經過數月布局,終於在南京西路成功擊斃76號的二號人物李士群。

李士群一死,76號瞬間亂成一鍋粥。丁默邨雖想撐住局面,但軍統一邊暗殺,一邊在輿論上渲染他的「賣國罪行」,最後連日本人都嫌棄他。

到1943年,日軍看到76號風聲鶴唳直接撤回支持,丁默邨被送去日本,76號也逐漸分崩離析。

這場無聲的戰爭,讓上海成為特工之間的戰場,暗殺與反暗殺,滲透與反滲透,彼此糾纏不休。但最終,76號成了歷史的垃圾,遺臭萬年。

軍統如何對抗日本特高課

如果說76號是日軍扶持的「走狗」,那麼特高課就是名副其實的「主子」。特高課,全稱「特別高等警察課」,說白了就是日本的情報機構,專門用來監視、滲透、鎮壓中國抗日力量。

他們不僅控制了偽滿洲國的情報系統,還在南京、上海、華北各地建立據點,招募漢奸,策反國民黨和共產黨的特工,意圖一舉瓦解中國的抗戰情報網。

1941年,重慶,軍統的「反間諜戰」打響了第一槍。那年,軍統發現了一名在重慶活動的「商人」王天木,此人身份神秘,出手闊綽,卻行蹤詭異。

軍統特工在跟蹤調查後,發現王天木經常在一家日本公司「東亞貿易行」進出,這家公司實際上是日本特高課設在重慶的一個情報據點。

軍統立刻展開行動,在一次秘密交易中將王天木逮捕,並成功從他身上獲取了特高課在重慶的一份間諜名單。

與此同時,軍統還在經濟戰線上對特高課進行致命打擊。為了瓦解日偽政權的經濟基礎,軍統在上海秘密印製偽鈔,大量流入敵占區,讓汪偽政府和日軍的金融體系徹底崩潰。

據統計,每1000元日偽「中儲券」或「銀聯券」中,就有1元是軍統印的假幣。特高課雖想盡辦法查處偽鈔來源,但根本無力遏制,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敵占區的經濟秩序徹底癱瘓。

然而,軍統與特高課的鬥爭並非總是勝利。特高課在1942年策划了一次針對軍統南京站的「反滲透行動」,成功策反了幾名軍統特工。

隨後,利用這些叛徒所提供的情報,在南京大肆搜捕抗日誌士,導致軍統南京站遭遇毀滅性打擊。軍統情報負責人沈醉在回憶錄中承認,那一次損失慘重,南京站幾乎全軍覆沒。

這場無聲的戰爭,沒有硝煙,卻比正面戰場更加殘酷。一旦身份暴露,被捕的特工大多難逃一死。但哪怕敵人再狡猾,軍統依然通過一場場鬥爭,拖住了日軍的諜報系統,為抗戰贏得了時間。

中美合作所的隱秘任務

1943年7月1日,重慶,楊家山,一場特殊的情報會議正在進行。會議的主角,不是中國軍統,而是美國海軍情報署和軍統的高層,他們正在討論如何更高效地共享日軍的情報數據。

這場會議的成果,就是大名鼎鼎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顧名思義,就是中國軍統與美國情報部門的跨國情報合作,但它的任務遠不止破譯電報那麼簡單。

首先,它承擔了日軍密碼破譯的重任。早在1941年,軍統特技室就在長期監聽中掌握了日軍海空軍的一些密碼規律,整理出密碼索引表,成功破譯日軍轟炸前關於轟炸目標的密電。

這項技術被引入合作所後,很快被用於美軍的太平洋戰場行動。最著名的戰果,就是日軍指揮官山本五十六伏擊戰

1943年4月,軍統從破譯的電報中得知,山本五十六將從拉包爾基地乘坐飛機前往索羅門群島,美軍立即行動,在途中設伏,一舉擊落山本座機,成功斬首日軍指揮系統。

但這場中美合作並非毫無波折。美國人對軍統並不完全信任,他們擔心蔣介石利用美軍資源來對付共產黨,而軍統則對美國的「防備心理」十分不滿。

在實際合作中,軍統甚至故意對美方隱瞞了一些關鍵情報,雙方互相防備,彼此博弈。這場跨國情報合作,既是聯盟,也是暗戰,折射出抗戰時期中國情報戰的複雜性。

相較於軍統,國民黨的另一大特務勢力中統在抗戰中的表現就比較黯淡了。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刺殺丁默邨案了。

抗戰期間的四大特務機構,各懷鬼胎,各自為戰,但最終,正義終究戰勝邪惡。而這場隱秘戰線的較量,也在中國抗戰勝利的光輝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

參考資料:

日本特務機關的名字為何五花八門.新傳奇.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