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國外貿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中國在這一年的貿易順差達到了9921億美元,同比增長21%。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同時也可能後無來者的突破,也是某些國家嫉妒之情的源泉,畢竟近萬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著實太過於驚人,為保護本土市場,它們不可能對此無動於衷。
事實上,為阻止中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已經有不少國家放棄了自由貿易的原則,豎起關稅壁壘搞「小院高牆」,土耳其就是其中之一。土耳其從2023年3月份,就開始對中國進口汽車加征關稅,它的嗅覺可謂相當敏銳。只不過當時中方對土出口產品里汽車佔比不算高,再加上中方手裡還有其他的貿易糾紛要全力應對,所以就沒有立馬對土耳其展開反制。
所以中方忍了差不多兩年時間,隨著諸多大型貿易糾紛進入收尾階段,中方終於騰出手來解決這一問題。據觀察者網1月17日報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已經就此事亮明態度。
發言人強調,2023年以來,土耳其多次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和其他車輛採取加征關稅、設置進口許可證等限制措施,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破壞中土經貿關係。中方已將土耳其相關措施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在與土方磋商未果的情況下,中方於2025年1月16日向世貿組織提出設立專家組請求。下一步,中方將按照世貿組織規則,推進訴訟程序,維護國內產業的合法權益。
此事的意義要分幾個層面來看。首先,在中國與美國、歐盟爆發貿易糾紛的時候,土耳其抓準時機「悶聲發大財」,也對來自中國的汽車加征了諸多關稅,中方若不對此展開反制,容易讓某些國家見縫插針,進而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形成一股洶湧的加稅潮。中方這時宣布上訴世貿組織,有利於打消某些國家有樣學樣的企圖。
其次,對上訴世貿組織這一舉措的實際作用,目前還不應該做過分的高估。畢竟在中歐、中美貿易糾紛里,世貿組織其實也沒發揮多少作用,這證明近年來世貿組織在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其地位已日趨走低,中方不能指望世貿組織發揮作用約束土耳其。
而從整體來看,目前中土圍繞新能源汽車關稅問題引發的糾紛,其實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站在土耳其的立場上講,如果放開對華進口,那麼土耳其本國的汽車工業絕無與中企競爭的可能,除非土耳其能從對華出口中獲得「補償」,否則為保護市場埃爾多安只能做出這一決定。
但這對土耳其來講顯然是非常不現實的。據商務部2022年的統計,當年中土貿易總額385.5億美元,同比增長12.8%,其中,中國對土出口340.3億美元,同比增長16.9%;自土進口45.2億美元,同比下降10.5%。從這一數據就可以發現土耳其在對華貿易里的地位,而這其實也是不少國家的問題,畢竟中國2024年度的貿易順差已經接近一萬億美元,沒幾個國家能對中國保持順差。
基於這一背景,不難想像今後一段時間中國出口所面臨的問題,即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中企揮舞關稅大棒,試圖以此來維持本國產品的競爭力。但這樣做真的能起到效果嗎?拜登政府過去四年的所作所為就是反例之一。總而言之,中土圍繞汽車關稅的博弈還遠不到蓋棺定論的時候,如何「雙贏」考驗著雙方的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