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腐敗再曝大案!三名醫院院長落馬

讓法律更懂醫療    讓醫療更懂法律

近期,醫療領域的規範整頓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央視披露的某醫院院長巨額回扣事件,在社會輿論中激起廣泛關注的波瀾。隨著醫療行業規範整頓工作深入推進,擁有關鍵決策權的院內關鍵人員,成為重點監督管理對象。這不,又有三名院長在醫療器械採購環節的不當行為細節被公開。

洞察不良行徑,敲響警示洪鐘

國家醫保局轉發的寧夏紀委監委反腐專題片《為了人民的利益》第二集《維護百姓安康》,揭露了幾位醫院院長的不良行徑。

趙經川,在 2004 - 2020 年任職期間,手握大權。在醫院一項大型醫療器械採購項目中,某私營企業主為拿下訂單,私下找到趙經川,承諾給予豐厚好處。趙經川經不住誘惑,利用職務便利為其大開綠燈。此後多年,他在工程承攬、款項撥付等關鍵環節多次 「伸手」,先後 33 次收受好處,累計達 297.15 萬元。

2024 年,他被開除黨籍,取消退休待遇,獲刑 6 年並處罰金 35 萬元。他的行為嚴重擾亂醫院運營,患者本應受益的資源被不合理分配,醫療服務質量和公平性大打折扣。

羅向紅在 2013 - 2024 年間,負責醫療器械供應和款項撥付。一次,一家供應商為儘快拿到款項並爭取後續合作,送給他價值不菲的財物。羅向紅沒有拒絕,累計收受財物達 474 萬元。

2024 年 9 月,他被開除公職,問題移交司法。他後來反思,雖拿的是商人的錢,卻最終讓患者買單,嚴重損害了群眾利益,也破壞了醫患信任。

嚴學軍在 2016 年 5 月 - 2022 年 11 月擔任多個重要職位時,在設備採購和藥品供應環節謀取私利。某藥品供應商為進入醫院藥品名錄,向他行賄。嚴學軍收下 211 萬元現金,為其辦事。

2024 年 11 月,他受到開除黨籍和公職的處分,違法問題移送司法。他的行為破壞了醫療市場公平競爭,優質企業因不願行賄難以進入,影響醫院獲取先進醫療資源,阻礙醫療技術進步。

這些案例的曝光,彰顯了醫療行業規範整頓的力度,表明對這類行為零容忍,為整個醫療行業敲響警鐘。

全方位施策,構建嚴密監管網路

為推動醫療行業健康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理論視野丨營造風清氣正醫藥行業生態》等相關論述,強調關注醫院領導等關鍵人員及藥品耗材、器械採購等關鍵崗位。2024 年,醫院關鍵人員不良行為案例增多,與此同時,醫院巡查、醫保專項檢查、審計等監督行動協同開展,形成強大監管合力。設備、耗材採購領域因金額大易滋生問題,國家圍繞招投標監管持續發力,規範醫療市場秩序,保障資源合理分配,讓採購回歸公正,為患者提供更好醫療服務。

醫療行業規範整頓範圍不斷擴大,基層醫院成為重點。《關於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範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醫療領域不當行為增加群眾負擔,破壞醫患關係,惡化行業風氣,必須整治突出問題,推動規範工作向基層延伸。基層醫院直接服務群眾,其規範程度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只有環境規範有序,群眾才能享受優質便捷醫療服務。

在醫療領域利益輸送另一端,監管力度持續加大。在全國醫療衛生行業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明確,強化受賄行賄協同治理。對頻繁進行不正當活動、破壞醫療生態的相關方,依法嚴肅處理,追繳非法利益,消除利益驅動。雙管齊下,凈化醫療行業生態。

多方協同共進,打造規範醫療新生態

1 月 14 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頒布了《醫藥企業防範商業賄賂風險合規指引》。該指引清晰地界定了醫藥企業在防範商業賄賂風險方面,承擔著首要責任主體的角色。這意味著醫藥企業必須將主體責任落到實處,通過強化內部控制機制與合規管理體系,主動且自覺地抵制商業賄賂行為,營造健康有序的行業環境。

醫藥企業作為醫療行業重要部分,其行為影響行業風氣。企業自律能減少不良行為,為行業發展奠定基礎。該指引為企業提供行為準則,推動行業規範健康發展。

據官方權威渠道通報,在醫療行業規範整頓工作中,嚴查違規行為,糾正不良風氣。全國範圍內對相關人員採取立案、處分、移交司法等措施。截至目前,總計對 5.2 萬人啟動立案程序,對 4 萬人進行處分,將 2634 人移送檢察機關,其中處級以上幹部 675 人。這些數據彰顯整頓決心與力度,表明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規範整頓工作任重道遠,需保持高壓態勢,鞏固擴大成果。

總體而言,醫療行業規範整頓工作長期艱巨,關乎群眾健康權益與行業長遠發展。雖已取得成績,但不能懈怠。相關部門應保持高壓,完善制度、加強監管、強化教育,凈化醫療行業生態,讓醫療行業回歸初心,為民眾提供可靠優質醫療服務。相信各方共同努力下,醫療行業將迎來規範有序、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

醫法在線

(關注醫療,關注法律,關注醫法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