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認為搞資本主義也可增產,為啥不搞呢?他認為那是痛苦的道路

中國革命的本質,是道路選擇,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過什麼樣的關。


可供選擇的道路總體來說是兩條,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種選擇存在著鬥爭,有願意走這條路的,有願意走那條路的。


主席始終堅持走社會主義這條路,這並不是說他認為資本主義不增產,不發展經濟,他也認為資本主義能增產。1953年10月15日,在第三次農業互助合作會議期間,主席與農村工作部負責人談話指出:「資本主義道路,也可增產,但時間要長,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們不搞資本主義,這是定了的,如果又不搞社會主義,那就要兩頭落空。」


主席不走資本主義,根本原因是走資本主義痛苦。這與主席自幼樹立的解除人民痛苦、為人民利益奮鬥終生的遠大抱負不符,違背了主席的理想和信念。


主席解放後有一次跟朋友談起自己小時候的社會認識,他說在韶山、湘潭長沙見到的,廣大人民的生活是痛苦的,缺衣少食,挨凍受餓,目不識丁,做一世的文盲,還常常被地主、豪紳和貪官污吏勒索壓迫,被賣被殺,那時他就思考:廣大人民的生活過得這樣痛苦的根源是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於是他就立志:「我將以一生的力量為痛苦的人民服務,將革命事業奮鬥到底。」


因為這樣的志向,要用一生為痛苦的人民服務,他怎麼會帶領人民走一條痛苦的道路呢?因此,主席就沒想過要搞資本主義,他堅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人民只有沿著社會主義奔前方,才會告別痛苦,感受幸福。


見不得人民痛苦,主席才不走資本主義道路,他要走的是人民既不痛苦而且還實現發展的社會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