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皇后慶王雖然計謀勝過太子,太子才是智謀雙全的掌事人

九重紫》里,在第一集就自盡的太子,短短几秒的下場戲,就抓住觀眾的眼睛。


寶藏演員葉祖新被挖出,網友說他直接把這部劇拉到了歷史正劇水準。


在這段前世戲裡,太子面對仇恨的宋墨,知勝算不大,便接受現實,但心又不甘。



他選擇自我了斷,最後對他說殺錯人,留下一個懸念。


太子的自盡,說明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個性,追求像玉石一樣高潔的品格。


太子在陛下面前常常自稱愚鈍,不屑於權術,看上去能力一般。


太子真的能力一般么,能坐上太子之位,他一定有過人之處。



01.




被封為太子,說明太子符合成為儲君的條件。太子的仁德是梁繼芳教出來,他是皇帝為太子親選的老師。深得皇帝信任,是一代忠臣。


劇里有一個細節,在圍獵大會上,皇帝決定推廣種植土豆,用土豆換馬匹,高興的吩咐讓營田司操辦,走戶部的賬,讓梁繼芳趕緊擬辦。



擬辦是根據皇帝的旨意提出擬辦意見,梁繼芳是文官之首,太子在他教導下,實際上也獲得以老師為首的一眾忠臣的擁護。


太子的仁厚是皇帝看重的,他只要順著皇帝的意思走下去,行為上不出錯,就能繼承皇位。


他要做的就是揣摩君心,穩固太子之位,等著對手出錯。



02.



太子並不愚鈍,在皇帝沒有退位之前,他要做的是不出風頭。


太子第二次在劇里露面,是竇世樞從力真回來,他第一時間去了解遼東的情況。


竇世樞和王閣老,一個要開市一個要徵兵,吵得不可開交。



皇帝直接指出問題關鍵——銀子,皇帝看向太子,太子心領意會,提出讓戶部的竇世英算筆賬,今年的銀子夠不夠遼東折騰。


皇帝再問,你是儲君,說說和力真的生意該怎麼做。太子馬上說,兒臣愚鈍,除非天上掉錢,太子說出了皇帝所想——賺銀子。


長公主叫來竇昭,竇昭進獻了土豆,說土豆極易生長,已試種成功,並給種植土豆算了一筆賬,穩賺不賠。


太子馬上說,無論是北方缺雨,南方水災,也都適宜嗎?


在這場戲裡,太子和皇帝的對話,說明太子已經監國,進入核心決策圈子,深得皇帝信任。



太子保持謙遜順從,一是他性格如此,二是在皇帝沒有退位之前,維護皇帝的權威。


慶國公的問題上,皇帝要為太子選好顧命大臣,確保太子繼位後朝局穩定。


皇帝準備用先貶後揚的權術,讓太子順利招攬蔣梅蓀,成為他登基後的輔臣。


而太子說,寧願三顧茅廬,以誠相待,而不願用馭人之術。


太子的「愚鈍」可以理解為兩層意思,一是他本性如此,願意用真誠待人,不屑靠權術。


二是皇權面前無父子,在皇帝面前他絕不表現的過分聰明,一個聽話、順從的太子才是皇帝願意見到的。



03.



古代皇帝對太子有一個非常嚴厲的限制,就是禁止太子結黨,如果結黨就是要搶奪王位的意思。


身為太子是絕對不會碰這條紅線的。


即使皇帝提醒他要像慶王那樣去禮賢下士,太子還是說,「兒臣愚鈍,只知克勤守己,為了做好這個儲君,兒臣多年來竭盡心力,只為了祖宗社稷。」


如果太子開始去結交群臣,那他的太子之位就危險了。


太子的回答說明他克己守禮的行為準則,他的回答也讓皇帝很滿意。


而在劇里,皇后和慶王公然結黨營私,開銀樓拉攏官員入股給高額分紅,這種行為本身就觸犯了皇帝的逆鱗。皇帝為什麼遲遲不處置,是沒有到處置的時候。


太子真的只等著皇帝為他選好輔臣,他完全沒一點行動么?


太子已獲得梁繼芳為首的文官支持,武官他最看中的是宋墨,宋墨是金吾衛首領,統領定國軍,他知宋墨最關心的是慶國公死因,為其平反昭雪。



太子將定國公之死的原委告訴宋墨,皇帝並不想讓定國公死,是有人要害他,背後主謀另有其人。關鍵證據是定國公的一封信,信一直沒有找到。


太子將這件事對宋墨和盤托出,是希望和他聯手,讓宋墨找到關鍵證據,一舉擊敗皇后慶王一黨。


太子在拉攏宋墨這件事情上,以誠相待獲得宋墨的支持。


太子雖然不像皇后慶王那樣大張旗鼓開招攬官員,他卻是笑到最後的人,他是最懂藏鋒和守拙的人。


刀的意義不是殺,是藏鋒,守好做太子的準則,不鋒芒畢露,經過歷練成為合格儲君。


老子道德經》里講「守拙抱朴,行穩致遠」,做人不必太聰明,才能走的穩當,太子就是用「誠」打動人心,最後成為合格的繼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