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之後,為曹魏效力40年後投蜀,無意間助滅蜀漢,鄧艾得感謝他

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

對三國比較熟悉的朋友,大概會發現這樣一個特點:

三國的降將特別多,而且不少能力強的將領都是降將,比如張遼張郃、王平等。

在三國後期,有這麼一位將領,是曹魏名將之後,與曹操還有親戚關係。

他為曹魏效力40後投奔蜀漢,掉過頭來參與北伐,但他卻無意間成為蜀漢「內鬼」,幫助鄧艾一戰成名。

切齒欲報仇

當年,虎步關右的夏侯淵,在定軍山下中計,結果被蜀漢猛將黃忠突擊斬殺。

跟他一起戰死的,除了同事,還有一個兒子夏侯榮,年僅13歲。

不過,本文的主人公當時應該沒有跟隨上戰場。

事後,他一直對父親被殺咬牙切齒,發誓要讓蜀漢付出代價!

他,就是夏侯霸,夏侯淵第二個兒子。

御蜀急先鋒

230年,曹魏三路大軍伐蜀,但由於天時不好,最終以撤軍告終。

期間,夏侯霸雖然是初生牛犢,被蜀漢方面輕視。

他臨危不亂,及時止損,積極抵禦,成功等來援軍解除了被困之圍。

後來,夏侯霸又協助郭淮,多次在抵抗姜維入侵方面立下戰功。

姜維北伐的不少無功而返,也是拜夏侯霸所賜。

投蜀入陰平

夏侯霸是受到曹爽器重的,因為夏侯氏和曹氏本就有較大的淵源。

司馬懿蟄伏多年,一朝變天,把曹魏的江山幾乎都收入囊中。

在這次政變中,曹爽的黨羽被株連的數不勝數。

夏侯霸雖然短時間內尚未被清算,但他也深知,司馬懿終究不會放過他。

為了保全自己,夏侯霸哪裡還顧得上殺父之仇?直接扭頭就往外跑。

至於東吳還是蜀漢,這不是很明顯的嗎?

他想到了自己的堂妹夏侯氏,聽說她當年曾被蜀漢大將張飛擄走。

這讓夏侯霸更加堅定了入蜀的決心。

只不過,慌亂之中,他逃亡蜀漢不敢走大道,反而誤入陰平小徑。

慶幸的是,他提前通過寫信或者讓人傳遞的方式,讓蜀漢方面得知他要投降的消息。

後主劉禪就派人去接應他,順利把他帶回蜀地。

何來助滅蜀漢?

夏侯霸加入蜀漢後,成為姜維的得力助手,積极參与北伐大業。

在姜維打過的最大勝仗——洮西之戰中,夏侯霸也是一大功臣。

他大概是感懷於劉禪對他說過的話:

你的父親是在作戰中陣亡的,並非我先輩親手殺死。

劉禪還指著自己的兒子說:

這是夏侯氏的外甥。

好歹在蜀地也有親人,夏侯霸也就這麼安居下來,從此為蜀漢燃燒自己的餘熱。

那麼,為什麼說夏侯霸幫助鄧艾消滅了蜀漢呢?

因為,當時夏侯霸入蜀,正是通過陰平小道。

從陰平進入蜀地是非常兇險的,蜀軍本身也從不通過這條路出軍或者班師。

鄧艾後來能大膽提出偷渡陰平的計劃,一方面有賭博的成分,另一方面,還極有可能受到夏侯霸經由陰平入蜀的啟發。

姜維雖然上書請奏過要在陰平設防,無奈那時的後主已經是昏君一個,被黃皓蠱惑得不理國事。

最終,鄧艾成功滅蜀,也許還真得好好感謝這位昔日的魏將——夏侯霸。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

你怎麼看待夏侯霸誤入陰平小道,投降蜀漢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