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皙逆案指的是乾隆四年時在皇室內部為爭奪皇位而發生的一起政治奪權事件,此案有眾多皇室宗親牽連其中,包括弘皙、允祿、弘升、弘昌、弘普、弘皎等,
胤礽,弘皙之父
弘皙,康熙皇帝長孫,皇太子胤礽第二子,出生於康熙三十三年,自幼深受康熙皇帝喜愛,留在皇宮中親自撫養,頗有賢名,據傳康熙皇帝在去世時曾留下遺命特封弘皙為親王。雍正皇帝即位後弘皙被冊封為多羅理郡王,雍正八年晉封為和碩理親王,是同輩中爵位最高者。雍正皇帝去世後,遺詔立第四子弘曆為繼承人,是為乾隆皇帝,弘皙本是康熙皇帝嫡子、太子胤礽的兒子,如果胤礽沒有被廢,他本最可能是皇位的繼承人,也許這種心理讓他逐漸心有異志,乾隆四年弘皙因心懷異志等罪名被乾隆皇帝革去爵位囚禁於景山,弘皙本人以及子孫均被革去宗室,而且弘皙還被改名為「四十六」,乾隆七年弘皙去世終年四十九歲,無謚。
庄王府
允祿,本名胤祿,後因避雍正皇帝諱,改名允祿,是康熙皇帝第十六子,出生於康熙三十四年,康熙末年出掌內務府,雍正元年,皇太極之孫、庄親王博果鐸去世,因其無子,允祿被過繼為博果鐸之後,承襲了庄親王爵位,此後相繼擔任正紅旗漢軍都統、正黃旗滿州都統等職,乾隆元年任總理事務大臣,兼管工部事務,食親王雙俸,乾隆三年攝理藩院尚書,充玉牒館總裁,乾隆四年弘皙逆案事發,允祿因與弘皙往來「詭秘」,被停親王雙俸,罷理藩院尚書職。不過弘皙逆案對允祿並沒有產生太大影響,乾隆三十二年允祿去世,終年七十三歲,謚號恪。
雍正皇帝
弘升,康熙皇帝第五子和碩恆親王允祺長子,康熙三十五年出生,康熙五十九年封為世子,雍正年間掌管上駟院、鑲白旗事務,雍正四年因辦事不力被革去世子,交由其父允祺嚴加訓誨。乾隆即位後弘升再度得到重用,被授予正黃旗滿州都統,兼管火器營事務,乾隆四年因牽連到弘皙逆案被懲處,但在晚年重新得到任用,授頭等侍衛、領侍衛內大臣等職,乾隆十九年弘升去世,終年五十九歲,謚號恭恪。
怡親王允祥,弘昌之父
弘昌,康熙帝第十三子和碩怡親王允祥長子,康熙四十五年出生,雍正元年冊封為貝子,但因「秉性愚蠢,向來不知率教」被怡親王允祥奏請圈禁在家,直到雍正八年允祥去世才被雍正皇帝釋放。乾隆皇帝即位後晉封弘昌為貝勒,乾隆四年因弘皙逆案被革去貝勒銜,乾隆三十六年去世,終年六十六歲,無謚。
乾隆皇帝
弘普,康熙皇帝第十六子和碩庄親王允祿第二子,康熙五十二年出生,乾隆元年冊封為貝子,次年掌管鑾儀衛事,乾隆三年任鑲藍旗滿州都統,乾隆四年因弘皙逆案被革去貝子銜,解除鑾儀衛職事,但不久又被封為奉恩鎮國公,授宗人府右宗人,乾隆八年弘普去世,終年三十一歲,追封世子,謚號恭勤,乾隆三十二年庄親王允祿去世後弘普又被追封為和碩庄親王。
怡親王允祥
弘皎,康熙皇帝第十三子和碩怡親王允祥第四子,康熙五十二年出生,雍正八年封為寧郡王,乾隆四年牽連進弘皙逆案中,因與弘皙「私相交結,往來詭秘」遭到乾隆皇帝譴責,雖然弘皎保住了王爵,但受此打擊之後心灰意冷,故而遠離政治,以養菊自娛,據說他養植的菊花種類達數百種之多,另外弘皎還精於制扇,他所制的扇子受到士大夫的青睞,爭相購買,以為鑒賞。乾隆二十九年弘皎去世,終年五十二歲,謚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