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毛主席的首任妻子,雖從未被承認,建國後主席卻為她破例

不少人認為,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是楊開慧,鮮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毛主席還有過一段被父母包辦的婚姻。

這段婚姻雖不被毛主席承認,但不可否認,她在主席的人生里有一道痕迹。

毛主席的首任妻子叫羅一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促成的這段婚姻。那個時候,毛主席只有十幾歲,已經在學堂上接觸到很多先進的西方思想,明確的知道自己的理想與目標,不會困在這個小山村一輩子。

父母並不了解兒子的志向與抱負,他們一心想要讓兒子早點成家,毛主席拗不過父母的決定,只能無奈的接受。

羅一秀的家庭在當地算的上是大戶人家,家底算殷實,羅一秀本人也上過學,認識很多文字,長相也很溫婉,謙遜懂事,是當地百里挑一的女孩子,毛主席的父母對這個兒媳婦相當滿意。

對這樁父母包辦的婚姻,,毛主席心中既是憤怒又是無能為力,既不能強迫自己去接受一個自己不愛的人生活一輩子,又不能為自己順從自己的內心而去反抗父母,這讓主席很是痛苦。

對羅一秀來說,也是不得不接受的命運,那個時代的女性地位也不高,服從父母也沒有別的出路。

雖然毛主席對羅一秀沒有愛情,但主席盡到作為丈夫的責任,對羅一秀非常尊重客氣,只不過這種客氣用在一對新婚夫妻身上來說顯得有點違和。

羅一秀明白丈夫對自己沒有男女方面的感情,在當時,第一次見面就是在洞房之夜的新婚夫妻比比皆是,她對主席所表現出來的抗拒沒有放在心上。

甚至當毛主席對她說出:「我對你沒有愛情,我即使我們成婚了,但我不會碰你,以後你要是想離開可以隨時離開,我不會阻礙你」這樣的話時,她只是單方面的認為主席暫時沒有接受這突如其來的婚事,時間長了就好了。

羅一秀是那個封建年代復刻出來的大家閨秀,知書達理,溫婉大方,非常勤勞,無論是毛主席的父母還是街坊四鄰都對她讚不絕口。

好景不長,幾年後,羅一秀因病去世了。毛主席對羅一秀的去世感到痛心,對這一年輕的女子就此隕落感到惋惜。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將羅一秀的名字列入家譜,主席痛恨封建制度下對人的禁錮和枷鎖,但不能抹去羅一秀曾經對這個家的付出,錯誤的只是陳舊的封建思想,並不是人,主席願意給羅一秀體面和尊重。

毛主席一向不搞特殊,為了羅一秀,曾有意破例給羅一秀的親弟弟羅石泉找一份工作。

得知毛澤東當了國家主席,那些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親戚以各種名義來巴結主席,企圖沾點光,主席都一一拒絕,唯獨對羅石泉破例。

有人不解,毛主席說:「羅家當年對他們有過恩惠」,可見主席是一個非常重感情且知恩圖報的人。

羅石泉是一個深明大義的人,認為自身能力有限,婉拒主席幫他找工作的好意,一輩子都在大山裡生活工作,直到病逝。

此後多年,毛主席時常會給羅石泉寄一些錢,給他減輕一點負擔,算是力所能及的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