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地立人其人,究竟是何許人?為何能在國企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

最近,一位日本人德地立人在中國掀起熱議浪潮,原因是他擔任了中國中信證券國際董事長。進入了我國重要國企的高層,讓外界不禁紛紛質疑——一個日本人,如何能夠在中國國企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

德地立人還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擔任產業發展和環境治理中心執行理事,被聘為國務院國家外國專家局的外國專家建議委員會顧問。德地立人1953年出生於日本,1964年還是個11歲的孩子時就跟隨父母來到中國定居。

其父德地末夫是日本一個沒落實業世家的後裔,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參加過太平洋戰爭,對戰爭的殘酷深有體會。二戰結束後,德地末夫積極組織原日軍人訪華,促成兩國關係的緩和。為了發展中日經濟往來,他還踏入鋼鐵等物資貿易領域。

1964年,德地末夫帶著全家5口人來到北京,任職中國中央廣播局對日廣播部,其妻子香縷子在北京外國語學校教授日語長達14年之久。由此可見,德地末夫一家獲得了新中國政府的高度信任,在中國獲得了優厚的生活待遇。

在北京度過童年的德地立人,先後就讀於崇文小學北京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後,他回到日本,在大和證券國際金融部工作,主管對華業務。80年代,他又赴美國斯坦福大學深造,獲得中國經濟碩士學位,之後德地立人正回到中國發展。

在此之後,他在中國的事業一路高升,先後在多家大公司任職高管,後又進入學術界,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擔任要職。2009年,德地立人獲得了中國政府授予的友誼獎。如今,他已經是七旬老人,仍在為中日經濟交流作出貢獻。

德地立人獲得中國政府的信任與重用,這與20世紀中日關係的歷史變遷密切相關。德地末夫參與建交初期的中日交流,德地立人又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來華生活,正值兩國關係由對立走向緩和的歷史機遇期,有利於促進兩國友好。

德地末夫抗戰經歷和親中背景為德地立人在中國立足奠定基礎。德地立人本人也積極順應歷史潮流,在關鍵時期學好中文並接受中國教育,這為他贏得認可起到積極作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日益需要國際人才和經驗,德地立人正好作為中日經濟交流的橋樑發揮重要作用。

我們確實該反思和警醒,一個日本人進入中國國企高層是否合適。畢竟以往日本侵華歷史不容否認,中日矛盾也非一日之寒。但和平發展的大勢已經不可逆轉,中日雙方實有進一步增信釋疑的必要。

德地立人的個人經歷折射出中日關係的歷史變遷,他本人也在積極促進兩國經濟合作,這對新時期的中日關係發展還具有一定的正面意義。我們需要客觀理性地看待這一現象,既不盲目,也不絕對化。中日關係發展還任重道遠,需要兩國人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