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另一個角度看三國鼎立的原因:魏蜀吳都有自己的優勢兵種

東漢末年分三國,而不是一開始就形成大一統王朝,除了大家熟知的原因,還有個重要原因:魏蜀吳三方都有自己的優勢兵種,這種兵種到了另外兩方,優勢就會變成劣勢,難以取勝。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魏蜀吳三方各自的優勢兵種和局限性。


曹魏的優勢兵種是騎兵。

北方是相對乾旱、地勢平坦的地方,草原是良馬產地,曹魏得以組建強大的騎兵軍團。在古代冷兵器時代,騎兵機動強、擅長野戰衝殺。

然而,在南方河湖縱橫的地帶,騎兵的優勢大打折扣,在山高路狹的川蜀地區,騎兵同樣無法發揮作用。於是,當擁有優勢的騎兵到了東吳蜀漢,就成了劣勢,這才有赤壁之戰的失敗和蜀漢難攻的結果。


東吳的優勢兵種是水兵。

南方河湖縱橫,船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水師是重要的兵種。東吳建立了強大的水師,憑藉長江天險擁有東南江山,赤壁大戰東吳能以少勝多,水師優勢是主要原因。

當水師捨棄戰船進行陸戰,就成了劣勢。東吳多次出兵北伐,雖然人數上佔有優勢,結果卻都以失敗告終,孫十萬養成記,就是這麼來的。


蜀漢的優勢兵種是步兵。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李白的詩詞明明白白的告訴了世人川蜀地區地形的險阻。多山地的川蜀地區騎兵難行,步兵成為主要兵種,與步兵有效搭配的是強弓勁弩。蜀兵要是扼守關隘,外敵很難侵入,如果蜀漢不撤兵,鄧艾很難從陰平小道偷襲成功。

但是,步兵的速度比較慢,在廣袤的隴西關中地區,就成了劣勢。面對魏國機動性強的騎兵優勢,一招不慎就失去機會,這也是諸葛亮六齣祁山無功而返的重要原因之一,每次北伐剛開始比較順利,可都是因為一招不慎不得不撤退。


魏蜀吳三方各自都有自己的優勢兵種,而這些優勢兵種到了對方地域又成了劣勢兵種,這也是三國鼎立很難統一的重要原因。如果不是蜀漢和東吳最高層出現問題,三家歸晉至少會推遲很長時間。

對此,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