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分遺產有多狠?直接喊來仇人一起分


眾所周知

西周是中國繼商朝之後

一個龐大的奴隸制王朝

但王朝在一開始

並不是一帆風順

而是顯得十分飄搖不定

碰見了好幾個難題


先是建立不到兩年

老周家的開國之主

周武王姬發嗝了屁

整個王朝瞬間猶如一盤散沙



周武王有個特點

一愁起來就失眠

整宿整宿地睡不著覺

甚至經常做噩夢


武王至於周,自夜不寐。

——《史記


他的弟弟

也就是後世周公解夢里所指的

周公姬旦

經常去開導他

傾聽他的煩惱


有點用

但是不多


武王至於周,自夜不寐。——《史記》



姬發連周朝都建立了

到底在愁啥呢?




殷商的國君帝辛紂王雖說死了

但殷商的貴族還在

勢力挺大

是個燙手山芋

放在姬發麵前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

一不做二不休

把殷商的剩餘勢力全部清光

但很顯然

打一仗



如何保證社會相對和平發展的情況下

去除潛在的威脅呢?

第二個辦法就是

安撫

賜點領土讓這些剩餘勢力臣服



姬發做了兩手準備

他賜了紂王的兒子武庚一些封地

然後把商朝的勢力範圍

分為三個地區

分別由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接管

讓這仨人趁機監視武庚

以防他搞出什麼幺蛾子

史稱三監




殷商的事情雖說暫時告一段落

但姬發的病一點沒消停

身體越來越差

覺倒是能睡得著了

只是……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尚書


姬發去世後

按道理來說

應該讓姬發的兒子姬誦繼位

但第二個問題隨之而來


商族人的勢力依然很強大

他們只服從成年且有能力的王

十來歲的小屁孩姬誦

並不滿足這個條件

簡單來說

姬誦他壓根鎮不住場子



咋辦呢?

武王姬發在世的時候

他的弟弟姬旦經常輔佐他

處理政務方面很有經驗

於是

姬旦作為姬誦的叔叔

暫時接管了西周的朝政





三監之亂


這本來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先讓姬發的兄弟姬旦幫忙處理朝政

等姬誦成年了

就把位子讓回去

然而第三個問題出現了——



管叔姬鮮是武王姬發的弟弟

周公姬旦的哥哥

就算侄子還小

兄弟想要幫忙輔佐朝政

那也應該排著來


按照兄終弟及的說法

管叔排行在前面

怎麼也輪不到姬旦這個弟弟

在外頭的幾兄弟越想越覺得彆扭



不服氣就鬧唄

鬧得越亂越好

在管叔的牽頭謀划下

一場針對西周的叛亂就此展開

他們到處宣傳姬旦沒安好心

眼饞侄子的王位

就想自己當王


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日,公將不利於孺子。

——《尚書》



姬旦眼饞王位想自己當王?



不得不說

姬旦的確是有稱王的行為

《尚書》

姬旦就用過「王」的身份

來發表命令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乃寡兄勖,

肆女(汝)小子封在茲東土。

——《尚書》


但搶王位就不見得

學者楊寬西周史中指出


周公的攝政,確是周朝的緊急措施……

周公出來攝政,而且稱王,是十分必要的。

不稱王,不足以號令諸侯以及周的所有貴族。」




但管叔可不管那麼多

反正從他的角度

就是自己的弟弟上了位

這場兄弟間的不滿和內訌即將爆發


三監及淮夷叛。——《大誥


管叔勾結上殷商的勢力

和更東邊的東夷

準備來波大的


對於管叔攤牌明著乾的挑釁

姬旦這邊有兩種意見

一種是忍讓妥協




理是這麼個理

但往往越退讓

對方就會越得寸進尺


另一種意見就是正面硬剛

姬旦選擇直面這場內亂

親自結束這場爭鬥




周公東征


管叔以為武王走後

論輩分自己已經是西周名副其實的一哥

結果

姬旦用事實告訴他

要是沒有血脈關係

他頂多就是西周一哥們


姬旦的軍隊一到

管叔幾招都接不住

全面潰敗


而被勾結反叛的武庚

可能到死都想不明白

自己為啥莫名其妙跟冤大頭一樣

信了管叔的話

趟了這趟渾水




除此之外

參與了這次叛亂的其他勢力

也被姬旦挨個手起刀落治了個遍

姬旦先後用了三年時間

平定叛亂

把東邊夷族不安分的勢力也統統清光

史稱「周公東征」


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

——《尚書》




分封制的誕生】



三監之亂讓周公意識到

需要給大家一個合理的利益分配

要設置一個穩固的制度

周朝才能安全穩妥地存活下去

於是分封制就此形成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左傳》



分封制的對象一般是三種人:

王族

功臣

古代帝王的後代

天子先分封這些人

去各個地方做諸侯

諸侯在自己的領土內是最大的

可以為所欲為

但同時也需要盡一些義務



同樣的道理

諸侯也通過分封制

分封卿大夫

一級一級傳遞下去

卿大夫對諸侯負責

諸侯對天子負責



做完了這些

還不夠

需要設置一種儀式

來讓這種制度深入人心

人人都遵守這種制度

那該怎麼辦?

能不能通過規定一些行為方式

來體現不同的等級

並讓大家在一種和諧有序的制度里發展呢?


姬旦冥思苦想

終於想到一個辦法

他即將建立一種

直到現在都影響深刻的儀式

叫做「禮」


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禮記




參考文獻

《西周史》許倬雲

《夏商西周史叢考》晁福林

《西周史》楊寬

《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李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