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40年·40人」傑出人物公布

為全面總結和展示我市40年來的發展歷程、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充分發揮各行各業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全市上下擔當實幹、奮勇爭先,在新征程上奮力開創新業績,加快建設實力強品質優生活美的更好濰坊,近期濰坊市委、市政府開展了「40年·40人」傑出人物評選工作。經過大範圍推薦、廣泛徵求意見、綜合評審等環節,評選出了40名為濰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產生重要影響的傑出人物。


濰坊市「40年·40人」傑出人物名單

(按姓氏筆畫排序)


於英智  濰坊經濟開發區雙楊街道前闕庄村黨支部書記

王樂義  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

王伯祥  原壽光縣委書記(已去世)

王金友  諸城外貿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已去世)

王金玉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總經理

王選、於金明、謝立信、鄭婉華等濰坊籍以及在濰坊工作過的「兩院」院士團隊

王桂波  新郎希努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王新傑  濰坊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六大隊大隊長

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科研團隊

劉向東  濰坊市玉泉窪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總經理,坊子區坊安街道窪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孫日貴  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

孫立榮  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原所長,濰坊國際風箏會主要發起人之一

孫敬明  中國先秦史學會周公思想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山東博物館特聘首席專家,濰坊博物館特聘研究員,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煙台大學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

楊守偉  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

楊洛書  原「同順德」畫店第十九代傳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已去世)

楊淑英  濰坊市政協原副主席,濰坊市農科院原研究員

李月淑  山東濰坊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永勝  山東天瑞重工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李希貴  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校長,兼任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濰坊市教育局原黨委書記、局長

李學海  安丘市輝渠鎮謀家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山東學海農林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吳維光  山東華建鋁業集團董事長、總裁

張廷彥  原濰坊純鹼廠黨委書記、廠長(已去世)

張奇文  濰坊市政協原副主席,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創始人之一

張恭運  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陳永興  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已去世)

林偉寧  山東省體育局青少年體育處副處長,山東首位個人單項奧運冠軍

鄭和平  得利斯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得利斯集團股權管理董事會董事長

郎咸芬  國家一級演員,山東省呂劇院名譽院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呂劇代表性傳承人

趙豐平  山東271教育集團總校長

趙繼斌  昌樂縣五圖街道庵上湖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姜  濱  歌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莫  言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際寫作中心主任

夏名采  青州市博物館原館長(已去世)

徐鵬強  濰坊昌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郭怡孮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崔學選  濰坊市政府原市長助理、黨組成員,原濰坊市建設局黨委書記、局長,省援建北川工作指揮部新縣城建設組組長(已去世)

崔瑞福  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濰城區於河街道崔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董華友  弘潤石化(濰坊)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譚旭光  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戴瑞德  山東金寶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山東金寶集團有限公司金寶經濟發展研究院理事長

於英智,男,中共黨員,1963年1月生,濰坊寒亭區人,現任濰坊經濟開發區雙楊街道前闕庄村黨支部書記。2004年回村任職以來,帶領全村採取土地流轉、舊村改造、村企聯建、發展項目等措施,將前闕庄村發展為村集體資產達5.2億元、經濟收入1016萬元的「全國文明村」,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文化潤育、融合發展、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新路子。獲得「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齊魯先鋒共產黨員」「山東省勞動模範」「山東省攻堅克難獎」等榮譽稱號。

 

王樂義,男,中共黨員,1941年11月生,壽光人,現任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1989年,他帶領全村17名黨員克服重重困難,試驗成功冬暖式蔬菜大棚,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鮮蔬菜的歷史。他懷著「一村一鎮富了不算富,全國的農民兄弟富了才算富」的信念追求,把這一技術無償傳播到全國26個省區市。中共十五大至十九大代表。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最美奮鬥者」等榮譽稱號。

王伯祥(1943-2023),男,中共黨員,壽光人,原壽光縣委書記。在任期間,帶領黨員幹部群眾發展蔬菜大棚產業,掀起一場改變農民命運和改寫農業歷史的「綠色革命」,使壽光成為聞名全國的「中國蔬菜之鄉」;組織開發壽北會戰,解決了壽光發展南北不平衡問題;主持上馬一批重點項目,實行股份制改造,奠定了壽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被譽為「新時期縣委書記的榜樣」。獲得「改革先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最美奮鬥者」等榮譽稱號。

王金友(1949-2018),男,中共黨員,諸城人,諸城外貿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依託諸城當地資源優勢,在全國率先走出貿工農一體化的發展道路,帶領一個原來僅有7人、36萬元資產的接貨組,發展為擁有40多家下屬企業、職工1.5萬人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成為全國最大的肉雞出口生產基地之一、亞洲最大的玉米澱粉生產加工基地和全球重要的飼料級天然色素出口生產基地。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山東省優秀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王金玉,男,中共黨員,1963年3月生,諸城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總經理。1996年,發起組建北汽福田股份有限公司,當年福田農用車產銷量就由1994年的同行業第72位躍居第一位。之後,大膽進行股份制改造,不拘一格招聘人才,帶領公司以年均遞增68%的發展速度,一躍成為產銷量居中國汽車工業第五位的國家重點企業。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四屆全國優秀創業企業家」「中國汽車工業50周年50位傑出人物」等榮譽稱號。


王選、於金明、謝立信、鄭婉華等濰坊籍以及在濰坊工作過的「兩院」院士團隊
長期以來,他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各自領域勇攀高峰、建功立業,為國家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濰坊爭得了榮譽,提升了濰坊的知名度。他們始終心系濰坊,關心支持濰坊建設,有的在濰坊開設院士工作站,培養高層次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有的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為濰坊發展嫁接資源、引才引智;有的立足個人優勢和特長,推動濰坊產業轉型升級和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王桂波,男,中共黨員,1964年6月生,諸城人,現任新郎希努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1992年開始創業,以質量零缺陷為目標,以打造企業文化為抓手,帶領員工將一個資產3萬元、十幾個人的「小作坊」發展成為生產基地佔地200萬平方米、服裝年綜合生產能力900萬件(套)的現代化大型企業。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公司成立以來已為貧困家庭、災區建設等捐款捐物達5000多萬元。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王新傑,男,中共黨員,1973年4月生,昌邑人,現任濰坊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六大隊大隊長,公安部特長專家。從警26年來,始終秉承從警為民、不負使命的理想信念和精益求精、嚴謹細緻的過硬作風,獨立研發dna新技術10餘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利用dna技術直接破案3700餘起,鎖定犯罪嫌疑人3000餘人。他把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同事,「王新傑工作室」被命名為「山東省青春擔當好團隊」。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等榮譽稱號。

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科研團隊
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成立於2018年5月,集聚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鄧興旺為代表的各類科研人才648名,其中院士2人、國家級重點人才14人、省級重點人才23人、鳶都系列人才8人、博士173人,組建獨立課題組39個。科研團隊緊跟現代農業科學前沿,在大田作物、重要蔬菜瓜果種質創新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已授權國內外發明專利19項,申請植物新品種權保護12個,小麥第三代雜交育種體系的保持系候選株系、潔田玉米大豆帶狀間作技術等成果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注重將先進種業技術與濰坊現代農業相結合,在生薑脫毒和多種經濟作物育種方面為36家市內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

劉向東,男,中共黨員,1970年8月生,濰坊坊子區人,現任濰坊市玉泉窪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總經理,坊子區坊安街道窪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11年回村任職以來,帶領黨員群眾投資200萬元建設19個日光溫室大棚,形成「黨支部+公司+農戶」的產業化模式,趟出了一條以黨建統領、產業融合、共同富裕為核心的鄉村振興新路子,使窪里村逐步發展成為年銷售收入近億元、年接待遊客達20萬人(次)的現代化農業特色村。獲得「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全國農村創業優秀帶頭人」「山東省擔當作為好書記」等榮譽稱號。

孫日貴,男,中共黨員,1955年3月生,高密人,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任職期間,帶領企業積極進行技術改造,棉紡、織造、印染、整理等主要工序的技術裝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巾被產品生產能力躍居全球第一位,產品出口額連續24年保持全國同行業第一位,自主品牌毛巾連續多年保持國內市場綜合佔有率第一位。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質量管理先進工作者」「全國紡織企業家創業獎」「中國紡織企業文化建設十大創新人物」等榮譽稱號。

孫立榮,男,1926年12月生,濰坊人,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原所長,濰坊國際風箏會主要發起人之一。1983年5月,美國華盛頓州風箏協會副主席、西雅圖市風箏協會主席大衛·切克利到濰坊考察風箏製作,孫立榮向其提議在濰坊舉辦國際風箏會。經過多方共同努力,1984年4月1日第一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隆重舉行,11個國家和地區的17支風箏隊參加了大會,從此濰坊隨著風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目前,濰坊國際風箏會已連續舉辦40屆,成為國內連續舉辦時間最長、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風箏盛會。

孫敬明,男,中共黨員,1952年9月生,濰坊人,現任中國先秦史學會周公思想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山東博物館特聘首席專家,濰坊博物館特聘研究員,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煙台大學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40多年致力於齊地古文字、古兵器、古錢幣、古國史與古文明綜合研究,出版專著10餘部、論文300多篇,獲國家、省級獎勵40多項。參與主持青州龍興寺遺址發掘工作,入選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承擔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陳介祺研究》,歷時9年完成出版180萬字的《陳介祺研究》著作,填補了陳介祺研究空白,並獲2020年國家出版基金、2021年全國古籍出版社百佳圖書獎,推動了對中國金石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發展史的研究。

楊守偉,女,中共黨員,1971年11月生,新泰人,現任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24年堅守護理員崗位,無微不至撫育孤棄兒童1029名,用無私大愛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晴空。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楊洛書(1927-2023),男,濰坊寒亭區人,原「同順德」畫店第十九代傳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畢生致力於楊家埠木版年畫的保護、傳承和創新工作,被譽為「中國年畫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被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榮譽稱號。

楊淑英,女,1934年11月生,萊州人,濰坊市政協原副主席,濰坊市農科院原研究員。把畢生精力獻給農業科技事業,先後培育5個大豆新品種,其中3個大豆品種載入「中國大豆品種志」。主持選育的大豆品種魯豆11,在山東省累計推廣2000多萬畝,並被引種到河北、河南等10多個省(市),被譽為「大豆媽媽」。第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山東省勞動模範」「山東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李月淑,女,中共黨員,1961年10月生,昌邑人,現任山東濰坊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她帶領公司積極創新經營業態,打造佳樂家、益家園、中百大廚房等品牌,推動企業發展成為跨區域多業態的大型連鎖商業企業、中國零售連鎖百強企業,擁有營業場所700餘處、3萬餘從業人員,年商品銷售超200億元。獲得「全國商貿流通服務業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山東省十大最具影響力女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李永勝,男,中共黨員,1961年8月生,青州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現任山東天瑞重工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2008年創辦天瑞重工,研發出我國首台中低風壓長壽命鑿岩機,主持攻克了高動態響應磁懸浮軸承系統、高速高可靠性磁懸浮電機、高效三元流葉輪組合設計、遠程運維四大共性核心關鍵技術,帶領企業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磁懸浮動力裝備研發企業。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國家卓越工程師」「山東省勞動模範」「山東省優秀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李希貴,男,中共黨員,1959年10月生,高密人,現任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校長,兼任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擔任濰坊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期間,主導校長職級制、中考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推動濰坊教育走在全國前列。參與編寫《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著有《教育藝術隨想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面向個體的教育》等多部著作。中共十九大代表。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李學海,男,中共黨員,1954年11月生,安丘人,現任安丘市輝渠鎮謀家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山東學海農林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2010年回村任職後,投資7.6億元建成留山紅色教育基地和留山景區項目,修建連村路、環山路56公里,綠化荒山、栽植林果4000餘畝,發展農業種植基地3000畝,帶領一個貧困村發展為集體積累近1600萬元的富裕村,並帶動周邊12個村共同致富。第十三、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脫貧攻堅獎」「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吳維光,男,1963年8月生,臨朐人,現任山東華建鋁業集團董事長、總裁。2001年創建華建鋁業,厚積薄發、勇於突破,僅用20多年的時間,帶領企業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為年產能80萬噸、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營業務收入110多億元的鋁行業重點生產科研企業,躋身中國建築鋁型材十強企業。獲得「全國有色金屬行業勞動模範」「中國建築鋁型材行業突出貢獻人物」「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所屬行業改革開放四十年功勛人物」等榮譽稱號。

張廷彥(1932-2022),男,中共黨員,濰坊奎文區人,原濰坊純鹼廠黨委書記、廠長。任職期間,堅持以人為本、科技興廠、民主決策,大力推進純鹼廠生產和建設,在全國同期興建的三大鹼廠中率先建成投產,成為當時我國最大的現代化大型純鹼生產企業,為推動濰坊化工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張奇文,男,中共黨員,1935年11月生,壽光人,濰坊市政協原副主席。從醫60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編著《實用中醫兒科學》《名老中醫之路》等著作30餘部,發表論文百餘篇。創辦全國首個中醫專業少年班,七次受邀赴澳洲講學。參與創建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被聘為「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退休後在濰坊創辦「本草閣」「百壽堂」,堅持坐診,問病鄉里,不分老幼貧富一視同仁,被群眾譽為「廳級郎中」。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第二屆國家名中醫」等榮譽稱號。

張恭運,男,中共黨員,1962年12月生,高密人,現任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他帶領豪邁集團從一個資產100萬元、負債率96%的維修車間,發展成為擁有員工2.3萬餘人、1家上市公司、11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海外公司、資產195億元的國際化集團,成為工信部首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全球最大的輪胎模具研發與製造基地、全球最大的氣門芯生產基地,連續7次登上美國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榜》。獲得「山東省行業領軍企業家」「山東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陳永興(1934-2006),男,中共黨員,壽光人,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任職期間,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和魄力,勇破「三鐵」,實行股份制改造,將一個虧損20多萬元、負債1000多萬元、瀕臨倒閉的縣屬小企業,發展成為總資產過千億元、全國唯一擁有a、b、h三種股票的上市公司,企業經濟效益連續12年位居全省第一位,連續6年位居全國同行業首位。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經營管理者」等榮譽稱號。

林偉寧,女,中共黨員,1978年10月生,昌邑人,現任山東省體育局青少年體育處副處長。在2000年第27屆悉尼奧運會上,她扛住壓力,敢打敢拼,為中國隊奪得女子舉重69公斤級冠軍,實現了山東省和濰坊市個人單項奧運金牌「零」的突破。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中國體育運動榮譽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四傑出貢獻獎章」等榮譽稱號。

鄭和平,男,中共黨員,1951年4月生,諸城人,得利斯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現任得利斯集團股權管理董事會董事長。1986年創辦得利斯集團,以「改善大眾飲食營養,攀登肉食科學高峰」為目標,大力引進國外先進工藝,率先實施股份制改革,帶領集團發展成為擁有1家上市公司、62家子公司的國家農業龍頭企業,先後被評為「中國肉類十強企業」「山東省省長質量獎」。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鄉鎮企業家」「中國農村十大致富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郎咸芬,女,中共黨員,1935年9月生,壽光人,國家一級演員,山東省呂劇院名譽院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呂劇代表性傳承人。其演藝生涯從濰坊起步,表演樸實穩健、唱腔委婉深沉,多年來成功塑造了李二嫂、穆桂英、蔡文姬等舞台形象。第一至五屆和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範」「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戲劇家」「中國戲曲現代戲突出貢獻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來山東百名英雄模範人物」等榮譽稱號。

趙豐平,男,中共黨員,1963年2月生,昌樂人,現任山東271教育集團總校長。2013年創立271集團,在素質教育方面進行大膽探索,形成了以271教育價值觀、271教育課程、271教育課堂、271教育管理為支撐的素質教育全面落地的教育體系,讓每個孩子的一生成為一個精彩的故事。271集團已發展成為擁有學校14所、學生70000餘名、教職工4500餘名的大型教育集團。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學英語教師園丁獎」「全國十佳校長創新獎」等榮譽稱號。

趙繼斌,男,中共黨員,1963年5月生,昌樂人,現任昌樂縣五圖街道庵上湖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2001年任職以來,帶領黨員群眾堅定不移走「黨支部+合作社」新路子,打造田園綜合體、「庵上湖」品牌、生態宜居村莊,將庵上湖村從一個集體收入不足1萬元的貧困村,發展成為村級班子強、產業基礎好、集體寬裕、村民富裕的「全國文明村」。獲得「中國鄉村旅遊致富帶頭人」「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姜濱,男,1966年9月生,榮成人,現任歌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2001年創辦歌爾公司,經過20多年深耕主業、創新突破,目前企業已成長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微型揚聲器、受話器等產品出貨量居全球第一,在多個細分領域佔據行業領先地位。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全國勞動模範」「齊魯傑出人才」「山東省優秀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莫言,男,中共黨員,1955年2月生,高密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際寫作中心主任。著有《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等11部長篇小說,20餘部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詩歌百餘篇,影視、話劇劇本多部。其創作以高密東北鄉為文學地理標誌,展現了東北鄉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為提升濰坊城市影響力和文化美譽度作出了重要貢獻。2012年10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熱心公益事業,獲評2022年度中國慈善家年度人物。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夏名采(1941-2012),男,中共黨員,湖南石門人,青州市博物館原館長。1973年到青州市博物館工作,畢生從事文博工作,為創建國家一級博物館作出突出貢獻。參加和主持泰安大汶口墓葬、膠州三里河、龍興寺等近百處古遺址、古墓葬的發掘,調查並發現了近千處古文化遺址。1996年主持青州龍興寺遺址窖藏發掘工作,出土400餘尊佛教造像,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授予「從事文物、博物館工作30年」榮譽稱號。

徐鵬強,男,中共黨員,1967年8月生,平度人,現任濰坊昌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2002年擔任企業董事長以來,帶領員工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綠色低碳建築,將一個負資產2億餘元、瀕臨破產的市屬大型建築施工企業,發展成為年產值過150億元、近十年累計上交稅費近50億元、擁有建築工程特級資質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建築行業領軍企業。獲得「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家」「全國建築業優秀企業家」「中國工程建設誠信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郭怡孮,男,中共黨員,1940年2月生,濰坊人,中國畫學會首任會長,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創作力求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出新,作品淳樸含蓄、富有生機,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美術作品展覽,長期陳列於聯合國大廈、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等處。從教五十年,桃李遍天下,教學著作《花鳥畫寫生教學》《中國花鳥畫創作教程》等影響廣泛。情系桑梓,經常回鄉參加文化藝術活動,為濰坊創建中國畫都、金石之都作出了突出貢獻。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曾獲「文化部優秀美術作品獎」「中日水墨畫特別優秀獎」等獎項。

崔學選(1955-2009),男,中共黨員,萊州人,濰坊市政府原市長助理、黨組成員,原濰坊市建設局黨委書記、局長,省援建北川工作指揮部新縣城建設組組長。「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根據組織安排,帶隊奔赴震區一線,不畏艱險、連續作戰,建起山東第一家指揮部、第一間板房、第一個交付使用的板房小區,解決了受災群眾居住問題;建成桂溪小學等3所板房學校,保障了2250名學生複課。由於在艱苦條件下連續超負荷工作,病倒在災後重建第一線,2009年7月不幸去世。獲得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四川省抗震救災英雄模範」等榮譽稱號。

崔瑞福,男,中共黨員,1963年10月生,濰坊濰城區人,現任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濰城區於河街道崔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崔字牌小磨香油第二十代傳承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秉承「一輩子只吃一碗飯、一百年只做一件事」的信念,帶領員工用心傳承和提升濰坊老字號,歷經30多年發展,成為全國同行業規模最大的小磨香油專業生產公司,使崔字牌香油紮根濰坊、香飄全國、走向世界。獲得「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先進個人」「山東省勞動模範」「山東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董華友,男,中共黨員,1960年2月生,青州人,現任弘潤石化(濰坊)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1995年創辦弘潤石化公司,帶領員工開基立業,在一片閑置土地上打造出總資產550億元、員工3000多人、擁有世界最先進工藝生產體系的新型現代化石化企業,成為「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中國石油化工百強企業」。獲得「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譚旭光,男,中共黨員,1961年2月生,濰坊人,現任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1998年擔任企業主要負責人以來,帶領員工率先實施國企市場化改革,心無旁騖攻主業,深研柴油機及動力系統技術創新和工程管理工作,將瀕臨破產的濰柴發展成為營業收入3000億元、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工業裝備跨國集團。第十至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戴瑞德,男,中共黨員,1951年10月生,濰坊奎文區人,山東金寶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現任山東金寶集團有限公司金寶經濟發展研究院理事長。1980年至今40餘年間,帶領員工堅持創新驅動、多業並舉,把一個單一木材加工企業發展成為擁有文化旅遊、汽車服務、食品生產等眾多產業的現代化企業集團,實現年銷售額近6億元。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第四屆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來源:濰坊發布

責編:楊柳青  二審:許凱  三審:李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