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他是西漢王朝最富盛名也是最遺憾的將軍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 |李大嘴說

編輯 |李大嘴說

前言: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每個人眼中都有自己認為的中國最強王朝。

而作為兩千年封建王朝中將星璀璨的西漢王朝,無疑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

悲催命運的始發

漢武帝時期可謂是中國歷史中武德最為鼎盛的一個時期,在這期間,中原大地上湧現出了一大批在後世廣為人知的著名將領。

這其中不僅有帝國雙壁之稱的衛青霍去病也不乏如李廣這般名門之後又身負豐功偉績的存在。

西漢時期的著名將領李廣,論其出身,可追溯至秦朝李信身為將門之後,自然是對行伍打仗一事頗有心得的,在文帝時期,李廣便以良家子的身份參軍入伍。

時值邊疆動蕩,有匈奴來勢洶洶,年輕的李廣因驅趕異族保衛邊疆累歷軍功,便被朝廷擢升為中郎將據史書記載,李廣作為漢文帝的親隨,曾經多次陪侍左右,隨其狩獵格殺野獸。

面對李廣表現出勇武,文帝十分讚賞,有一次甚至十分感慨的說到:假如讓你生在高祖帝代,做個萬戶侯又算得了什麼!」

「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史記

時年吳楚七國舊地發生叛亂,身為驍騎將軍的李廣大敗吳楚叛軍,並親自奪取叛軍軍旗,此一戰,李廣聲名鵲起,然而命運的陰霾此刻籠罩在了李廣的身上。

梁王私授李廣將軍印,大軍還師回京之際卻被朝廷得知,於是朝廷便沒有給他任何賞賜,也正是在這次之後,李廣踏上了「難封」的道路。

直至漢武帝時期,得到賞識的李廣成功的進入了皇帝的親軍部隊,未央宮衛尉。

需知道未央宮作為帝王居所,衛尉一職屬於保衛皇權的最後一道封鎖,漢武帝將其授予衛尉的職銜,必然是對李廣十分看重的。

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尚武的皇帝,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將自己最重要的戰略目的定為「滅胡」為了解決匈奴對漢王廷的威脅,武帝開始了一系列的部劇。

建元年間,武帝劉徹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以圖與西方諸國形成軍事聯盟共討匈奴,為了達成滅胡的戰略目的,其還在國內大力發展經濟充盈國庫。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以李廣為代表的一眾武將,出現在了武帝劉徹的北伐匈奴將領名單之上。

李廣夢寐以求建功立業的日子很快便到了,四年後,李廣被任命西出雁門討伐匈奴,面對人數眾多的匈奴部隊,即便英武如李廣,還是敗下陣來成為了對方的階下之囚。

與李廣有過作戰的匈奴人深知他的戰力強悍,於是便想出了將其置於兩匹馬之間的網上,以此困縛不能行動的法子,可他們終究還是小瞧了李廣的能力。

行十餘里,廣陽死,睨其傍有一兒騎善馬,暫騰而上胡兒馬—《漢書

李廣看到旁邊一名匈奴騎著的駿馬,心生一計,猛然翻身跳上了這名匈奴的馬上,然後驅馬狂奔了十餘里,在打跑了幾波追擊的兵士後,這才逃回了漢庭。

在官吏的審度中,認為此次大戰匈奴,李廣所率部隊傷亡慘重,兼之又成為了對方的俘虜,即便最後僥倖逃脫,但還是十分有損大漢王朝的臉面,應當處斬。

根據當時漢庭律法,贖金即可免罪,於是在交了一大筆錢後,李廣雖被貶為庶人,但還是保全了性命。

再次啟用征戰匈奴

被朝廷罷免賦閑在家的李廣,只好過起了「悠閑」的日子,無事便和隱居在藍田的灌強到林中打獵,雖然每日獵物遊玩,表面看起來無憂無慮,但李廣此時的內心卻是憋了火氣的。

總有不知死活的人會在對方憋火的時候點燃那根引線,有一次李廣帶著自己身邊的部曲想要進山打獵,不料卻遭到了霸陵尉官的呵斥。

即便身邊部曲加以解釋,但醉酒的尉官還是不許通過,無奈李廣只得夜裡在亭中留宿,此事之後,李廣便將此人記在了心裡。

匈奴再次侵犯遼西,時任太守戰死,韓將軍敗退,無人可用的武帝想到了被罷免的李廣,於是便召其官復原職,任其為右北平將軍。

得到機會的李廣想到了曾經羞辱過自己的霸陵尉官,於是便借口將其調任至自己麾下,待其來到營地之後便直接將其殺害了

隨後幾年裡,李廣因為抗擊匈奴的戰鬥中表現英勇,得到了飛將軍的稱號。

俗話說有因必有果,霸陵尉官的死,也在一定層面上展現了李廣作為將軍卻有著陰暗冷峻睚眥必報的一面,也正是因為缺乏了寬仁之心,其後來也註定不會有著太好的結局。

元朔六年,在武帝的旨意下,漢王朝開始大規模向匈奴用兵,此一戰,李廣受命跟隨衛青的部隊出擊匈奴,然而經過慘烈的激戰後,漢軍各位將領皆論功封侯,李廣再次無功而返。

三年後,李廣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次機會,時值博望侯張騫返京,帶來了西域諸國的消息,漢武帝劉徹決心出擊重創匈奴。

隨即命令發兵西去,李廣也以郎中令的身份得以參戰,隨行的還有被劉徹寄予厚望的張騫

可李廣再一次錯失了封侯的機會,在其自右北平出發後,他便下令兵分兩路,分給博望侯張騫一萬騎兵,約定會和時間,可沒想帶才行了幾百里便遭遇了匈奴的大股部隊,被團團包圍。

經過了一夜的奮力拚殺後,李廣的軍隊終於等到了張騫的來援,可此時其所率的軍隊早已兵疲馬乏,毫無作戰能力,無奈李廣只得遣兵回朝。

廣袤的草原上,年輕的將領霍去病則完成了驚世駭俗的戰鬥成果,在強烈的對比之下,武帝雖然沒有處罰李廣,但還是因為其未獲戰功,沒有什麼封賞便匆匆了事。

大軍迷路羞愧自盡

對於自己未能封侯,李廣曾與星象學家王朔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漢朝以來,每逢對匈奴的作戰他都沒有錯過,其間封侯者數不勝數,自己卻沒有這個機會,究竟是為什麼?

「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史記》


李廣表面上不說,但內心還是十分渴望能建功封侯,在當時的武帝時期,戰爭頻發,對於武將來說,可謂是建功揚名的最好時機。

可李廣身為當時與衛青霍去病並提的一流戰將,毫無封侯機會,著實令他煩惱。

公元前119年,渴望封侯的李廣終於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個機會,漢武帝為徹底剿滅匈奴,悍然發動了漠北大戰,下令衛青霍去病李廣為大將,兵分三路進擊匈奴。

上天再一次沒有眷顧這個可憐的人,因為事前衛青得到武帝劉徹的授意,認為李廣年邁,恐怕不能承擔前軍的職責,否則會將單于放跑,導致錯失軍機。

衛青下令讓李廣隨右軍合併,可因為軍隊中缺少嚮導,李廣的部隊出發沒多久便迷路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衛青軍隊在對峙單于時未能得到右軍的援助放跑了對手。

錯失戰機功敗垂成,李廣羞愧難當,面對衛青的幕府人員審問下,將所有的過錯都歸結到了自己的身上,言明是自己迷路,和下屬尉官沒有干係,遂揮劍自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廣生前赫赫戰功,最後卻因為軍中缺乏嚮導,致使大功未成,一生渴望封侯的他,一次次錯過了自己的最佳時機,著實是讓人感到可憐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