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同尋常的軍事行動,讓粟裕困惑了39年,朱德解答,疑團盡消

老覃在多年前寫過《

粟裕覺得,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敗局已定的背景下,蔣介石絕對不可能因為一支小小的的抗日先遣隊的出動,就放鬆對我中央蘇區主力紅軍的「圍剿」,而把重點兵力放到抗日先遣隊的身上。

並且,八萬主力紅軍都快守不住中央蘇區老根據地了,僅有一千多條槍、六千餘人的抗日先遣隊又怎麼能實現到蔣介石國民黨的閩浙贛皖腹心地區去「建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粟裕和葉劍英閑聊,聊到了抗日先遣隊的問題。

葉劍英回憶說:「毛主席在第五次反『圍剿』初期,曾建議紅軍主力挺進到蘇浙皖贛地區,以打破敵人的『圍剿』。但毛主席當時已經被免掉了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沒有了軍事指揮權,他的建議沒有被採納。抗日先遣隊從開始行動到全面失敗,毛主席都一直處於無權地位。」

實際上,毛主席主張中央紅軍主力突進到蘇、浙、皖、贛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去的時候,蔣介石正在焦頭爛額應對「福建事變」,如果當時我們能採取這個行動,不但可以有力地策應了蔣光鼐、蔡廷楷他們,不至於使「福建事變」過早失敗,我們也完全有可能通過乘虛攻略,迫使敵人回援,最終粉碎敵人對中央蘇區的圍攻。

而到了1934年7月,形勢已異,還派出這樣一支小小先遣部隊開往閩浙贛皖諸省,根本是於事無補,更不能與毛主席原先提出的向北突進的宏大戰略主張相比較了。

說來說去,抗日先遣隊當時的戰略意圖到底是什麼?

粟裕一直是大惑不解。

1973年8月24日,時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的粟裕出席中共十大,再次被選為中央委員。

也在這一年的12月,朱德到軍事科學院視察,粟裕就這個問題鄭重地向已經87歲高齡的朱德請教。


朱德的回答簡潔有力,清楚明了。

他說:

「是準備退卻,派先遣隊去做個引子,不是要北上,而是要南下!」

粟裕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抗日先遣隊的北上,是正為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蘇區西南部轉移「做個引子」!